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98篇
  免费   13994篇
  国内免费   7924篇
耳鼻咽喉   1185篇
儿科学   2405篇
妇产科学   763篇
基础医学   8333篇
口腔科学   2833篇
临床医学   17416篇
内科学   12348篇
皮肤病学   1570篇
神经病学   2994篇
特种医学   5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739篇
综合类   40695篇
现状与发展   38篇
预防医学   17324篇
眼科学   1661篇
药学   17874篇
  179篇
中国医学   14196篇
肿瘤学   6454篇
  2024年   430篇
  2023年   1642篇
  2022年   4307篇
  2021年   5395篇
  2020年   4809篇
  2019年   2605篇
  2018年   2735篇
  2017年   3876篇
  2016年   2917篇
  2015年   5441篇
  2014年   7417篇
  2013年   9071篇
  2012年   13048篇
  2011年   13851篇
  2010年   12886篇
  2009年   11646篇
  2008年   11837篇
  2007年   11437篇
  2006年   10314篇
  2005年   8105篇
  2004年   5903篇
  2003年   4706篇
  2002年   3595篇
  2001年   3385篇
  2000年   2460篇
  1999年   867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左旋精氨酸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对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复制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30只日本雄性大耳兔 ,随机分为三组 :假手术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和左旋精氨酸 +缺血再灌注组(Larg组 )。对比观察各组血浆SOD活力 ,NO、MDA含量 ,肺组织湿干重比 (W /D) ,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 (IQA)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Larg组血浆NO含量和SOD活力较S组、IR组明显升高 (P <0 .0 1) ,MDA、W/D、IQA较IR组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5 ,P <0 .0 1) ;IR组镜下见有肺组织水肿 ,肺泡损伤严重 ,内皮细胞线粒体水肿或空泡化 ,毛细血管内炎性细胞浸润 ;而Larg组肺组织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在体兔肺缺血前预先用L Arg处理 ,可减轻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L Arg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c-met和PCNA在肝再生动物模型肝脏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肝再生动物模型中肝细胞c met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建立肝再生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肝脏细胞中PCNA和c met蛋白的表达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肝再生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uc=3.77,P <0 .0 5 ) ,c met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uc=0 .0 2 ,P >0 .0 5 )。肝再生组中c met蛋白在肝部分切除术后 12h表达降低 ,于术后 3d降到最低值 ,后逐渐上升 ,7d恢复正常 ;而PC NA表达于术后 1d开始增加 ,术后 3d达到最高峰 ,7d后降至正常 ,差异均有显著性 (Hc=17.3~ 19.4 ,P <0 .0 5 )。④结论 PCNA在肝脏中的表达提示肝脏切除后 ,剩余肝脏可迅速再生。检测c met的表达有助了解肝脏再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3.
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功能。方法 :采用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 (random dotstereogramssynoptophone,RDSS)检测 6 2例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范围和旋转融合恢复力。结果 :①RDSS 80 0″~ 6 0″双眼外旋融合力是 (11.79± 3.4 0 )°~ (8.2 3± 1.91)°,内旋融合力是 (9.38± 3.4 0 )°~ (6 .4 8± 2 .72 )°。②RDSS不同视锐度的各组间比较 ,仅 2 0 0″和 6 0″内旋融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14 1) ,其余内旋、外旋融合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③RDSS 80 0″~ 6 0″双眼外旋融合力恢复点为 (5 .77± 1.89)°~ (3.6 7± 1.17)°,内旋融合力恢复点 (3.6 9± 1.2 1)°~ (2 .35± 1.4 0 )°。结论 :①双眼外旋、内旋融合力范围随立体视锐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 ,即视差越大 ,旋转融合力越大。②不同立体视锐度 ,其外旋、内旋融合力表现不同 ,能反映出与旋转融合功能的关系。临床可采用RDSS对双眼旋转融合力及范围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94.
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对某社区65岁以上自愿参加的老人进行为期12周(共24次)的认知功能干预;采用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比较干预组(44名自愿参加的老人)和对照组(51名完成基线和随防评估的老人)认知功能差异。结果:在干预前后两组NTBE的自身比较中:干预组在视觉匹配和推理等项目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运动测验、前摄抑制和学习效应指数等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干预和NTBE相关的项目如下:听觉词汇学习4正确、听觉词汇学习4重复、分类测验、小标记测验、视觉匹配和推理、听觉词汇8插入和连线测验1顺序提示数共7项,均呈正相关。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在短期内能改善或延缓部分认知功能的衰退,逻辑推理能力是社区老人认知干预的易感领域。  相似文献   
995.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教学法在临床核医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小组讨论教学法,在临床核医学核素治疗见习的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 总结近几年在临床核医学见习带教中的问题与缺陷;以病案引入问题,教师引导,进行小组讨论;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临床核医学及其教学具有不同于其它临床学科的鲜明特点和规律;经改革的教案,收到学生和教师的良好反馈。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案小组讨论教学法,切合临床核医学见习实际,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96.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34%(10/29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是预处理方案(OR值0.058 0),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高。[结论]预处理方案对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Ec)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受损EC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EC条件培养基、联胺诱导EC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正常EC和受损EC,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CD106及SOD的表达。结果 联胺诱导EC条件培养基对损伤EC的总抗氧化能力有上调作用,对黏附分子CD106的表达有下调作用。而对SOD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 EC受到联胺脂质过氧化损伤时,其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能上调损伤EC的总抗氧化能力,下调EC黏附分子CD106的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EC自身抗外来伤害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3年12例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男10例,女2例,就诊时出生7~75d,平均45d,术前均经泛影葡胺口服及灌肠造影确诊后行Ladd术,附加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1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行粘连松解术,其余11例无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并发急性肠扭转所致高位十二指肠的梗阻,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间断性胆汁性呕吐,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9.
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 3~ 8(4 .31± 1.35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 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 3~ 8(4 .6 3± 1.5 9)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 1~ 6 (3.31± 1.19)mm。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 4~ 16 (6 .19± 1.91)mm。 14例封堵器到位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示无分流 ,2例少量分流。术后 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非对称型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