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于外阴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多次计划CT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治疗可行性及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影响。
方法 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每次腔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PLATO14.3计划系统设计,HRCTV采用D90,危及器官采用D2 cm3评价。处方剂量A点7 Gy单次后进行几何优化,直肠、乙状结肠D2 cm3≤5 Gy,膀胱D2 cm3≤5.5 Gy。第1次腔内治疗优化计划为标准计划,每次腔内放疗进行CT扫描制定几何优化计划。两组计划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危及器官体积与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
结果
标准计划与优化计划HRCTV的D90相似(t=-0.03~-1.61,P=0.978~0.12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 cm3不同(t=-2.27~-3.35,P=0.049~0.004)。膀胱、直肠、乙状结肠体积与各自D2 cm3均呈正相关(r=0.314、0.407、0.539,P=0.026、0.003、0.000)。
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多次计划有必要,危及器官体积对治疗CTV剂量无影响,但体积越大受照最多部位的D2 cm3越高。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后辅助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行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sIMRT)的近期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期间78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IMRT组有30例;常规组48例.调强放射治疗方法(IMRT/或sIMRT):CTV上界从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并评估其改善术后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Ⅰ b1~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44例,分为两组.研究组22例患者接受NSRH手术,术中在处理主韧带、宫骶韧带、深层的膀胱宫颈韧带及阴道旁组织时,保留盆腔内脏神经、腹下神经、下腹下神经丛及其膀胱支;对照组22例患者接受经典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即Piver Ⅲ类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550±241)ml,对照组为(475±28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329±43)min,对照组为(272±5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8天,研究组及对照组中残余尿量<100 m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8%及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留置尿管时间(8~23 d,中位时间8 d)与对照组(8~32 d,中位时间2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手术相关性损伤及病理切缘不净的情况发生.结论 NSRH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安全、可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 264例入组.中位年龄43岁(21~60岁),全组中直接手术5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加腔内放疗140例,术前腔内放疗53例,放疗加增敏化疗14例.全组接受手术252例,其中2例因术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而仅行淋巴结清扫,后改根治性放疗加化疗,250例行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Ⅲ型根治性子宫切除.结果 252例淋巴结清扫患者中切除淋巴结<20个47例,≥20个205例,淋巴结无转移190例,有转移62例.250例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中,浅肌层受侵117例,深肌层受侵120例,未注明深度13例.脉管瘤栓阴性206例,阳性44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127例,低分化105例,未报分化11例.全组患者5年无瘤存活率、总存活率分别为85%、89%.术前化疗、放疗加手术,手术,同步放化疗三组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5.2%、92.9%、52.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切除个数<20个与≥20个相比,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7.9%、87.8%,差异临近统计学意义(P=0.057).淋巴结无转移与转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脉管瘤栓阴性与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而肌层受侵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对预后无影响.直接手术与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相比:淋巴结转移率直接手术组(31.6%)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21.8%),但无统计学差异.脉管瘤栓阳性率直接手术组(35.1%)明显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手术组接受术后辅助性放疗合并增敏化疗占71.9%,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62.2%),但无统计学差异.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期5年无瘤存活率、总存活率较高,达85%、89%.结论 术前化疗、放疗加手术和直接手术患者无瘤存活率好于同步放化疗.淋巴结转移数、脉管瘤栓明显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3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5例VINⅢ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表现为外阴瘙痒及肿物;其中28例(80%)病灶呈多发性斑块,7例(20%)病灶为单发性.15例(43%)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疾病.22例(63%)病理检查发现有HPV感染证据(镜检时在病变范围内发现挖空细胞).35例患者中,1例未治疗,其余34例(97%)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4例患者行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另20例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其中4例同时行肛门周围皮肤切除术.2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术后补充局部放疗.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6及22个月局部复发,分别接受了激光及手术治疗.对本组病例随访1-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除1例死于宫颈癌外,无一例死于本病.接受生活质量调查的26例患者中有9例(35%)术后性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1例接受了外阴整形术.结论 VINⅢ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HPV相关疾病.本病预后良好,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并分析与Lynch 综合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4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1.5(39~ 76)岁,64.7%(22/ 34)有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9.4%(27/ 34)。 34例中33例双原发癌患者行手术治疗,19例子宫内膜癌、17例结直肠癌术后行放化疗。2 年生存率为84.3% ,5 年生存率为63.1% 。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多具有肿瘤家族史、发病年龄早、预后与散发型结直肠癌相近,部分患者符合Lynch 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