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系统了解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对5052例抑郁症患者(单纯抑郁症4683例,伴发躯体疾病161例,伴发强迫症112例,双相抑郁96例)进行可变剂量西酞普兰治疗,剂量为10~80mg/d,共观察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总分减分率评价疗效,描述性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HAMD总分平均减分率达(81.1±16.8)%。5052例中3697例(73.18%)的患者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伴发躯体疾病、伴发强迫症及双相抑郁患者的病情均获显著改善,后两者第8周的平均治疗剂量[(28.5±10.9)mg/d,(26.9±11.7)mg/d]均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24.5±9.1)mg/d],而伴发躯体疾病患者[(22.4±7.8)mg/d]的平均治疗剂量则低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短、首次发作及年龄<45岁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及≥45岁患者。治疗过程中西酞普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症状轻微,多出现于治疗早期。结论西酞普兰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抑郁症或其他疾病伴发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82.
综合医院内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全面康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与康复是全面康复的关键。我们对30例脑出血及50例脑梗塞急性期住院病人进行了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同时对有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的病人进行特殊训练。在训练中运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并对不同时期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经平均33天住院治疗和训练,患者肌力提高2级以上,87.5%的病例达到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指数60分以上,ADL功能恢复61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因此,对脑血管病急性期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并应以“全面康复”的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83.
赵建华  韩雄  索爱琴 《临床荟萃》2003,18(19):1131-1131
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又称艾滋病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引起。有关AIDS的神经系统损害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本研究就 10例AIDS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男 8例 ,女 2例。年龄2 3~ 5 6岁 ,平均 (33± 6 )岁。男性患者中 4例发病前 2~ 3年有卖血史 ,均为农民 ;3例为司机 ,其中 2例有冶游史 ,1例同时有外伤、输血 (8年前 )史 ;另 1例也为农民 ,但长期在外地打工 ,有吸毒史。 2例女患者中 ,…  相似文献   
84.
85.
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吡喹酮肛栓治疗脑囊虫病患者312侧,随访142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19例,年龄在10~62岁之间。一、本组合并皮下肌肉型囊虫病120例(占84.5%);治前有癫痫发作史者128例(占90.1%),有高颅压者78例(占55%),余为头痛、头晕、复视和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二、所用毗喹酮原粉由南京制药厂供应,经郑州化学制药厂加工制成吡喹酮肛栓。三、脑囊虫患者全部住院,分组进行治疗,第一组59例,采用毗喹酮0.5g的肛栓,连用8g为一疗程;第二组23例,用吡喹酮0.25g的肛栓,连用10g为一疗程;第三组60例,采用内含吡喹酮0.5g的肛栓,连用5g为一疗程。(三组均为每天早晚各一粒纳入肛门。)用药间隔时间均为2~3个月,一般用  相似文献   
86.
李玮  王新高  矫黎东  索爱琴  张健 《临床荟萃》2006,21(19):1394-1396
轻度认知损害(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指有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并未发生痴呆,其发病与患者当时神经、精神及内科疾患无关。流行病学研究,Johnson等报道MCI2年后有40%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McKelvey等报道3年后是53%;Krasuki等报道4.5年后是100%,而相同年龄的正常个体每年发生AD的几率为1%~2%,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CI代表AD的极早期阶段。早期确诊MCI,可预防或推迟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缺血预处理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对照组给予类缺血30min复氧复糖培养24h;预处理组经类缺血10min预处理后复氧复糖培养24h后,再给予致死性的类缺血30min复氧复糖培养24h,两组细胞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并计算存活和凋亡神经元所占百分率。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预处理组,对照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神经元的缺血耐受性,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增加其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89.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多梗塞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MID患者共3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NGF组和对照组,其中部分病例先经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后加用NGF治疗。NGF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52~73岁,平均63.5岁;病程2.5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5个月。对照组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54~74岁,平均65.5岁;病程3个月至2年半,平均病程6个月。诊断标准为中风病史,脑CT或MRI显示有两个以上梗塞病灶,长谷川痴呆量表测定,满分为32.5分,低于21.5分为痴呆,本组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大鼠光化学脑缺血影像学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光化学诱导脑缺血,选择不同时点(1、4、24、72、168h)扩散加权成像(T2W I),并进行比较。结果T2W I成像在1h内即发现缺血灶,24h病灶最大,168h与4h时相接近。结论T2W I是确定脑缺血改变的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