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颞极和外囊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对诊断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颞极和外囊WMHs诊断CADASIL患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1日。使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合并诊断效应量,评估颞极和外囊WMHs对CADASIL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10项研究,累计880例患者。颞极和外囊WMHs的合并敏感性分别为0.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4~0.78]和0.84(95%CI 0.72~0.91),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64(95%CI 0.47~0.78)和0.44(95%CI 0.36~0.53),合并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9(95%CI 1.4~2.6)和1.5(95%CI 1.2~1.8),合并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51(95%CI 0.42~0.63)和0.37(95%CI 0.20~0.69),合并诊断优势比分别为4(95%CI 3~5)和4(95%CI 2~9),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5%CI 0.66~0.74)和0.62(95%CI 0.58~0.66)。结论颞极和外囊WMHs对CADASIL的诊断价值有限,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IS)小鼠神经功能障碍、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小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组小鼠于造模后24 h给予低频(1 Hz)rTMS干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刺激组小鼠则同期给予假磁刺激干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均未给予特殊处理。于rTMS干预7 d后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Zea-Longa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梗死灶周围区域NLRP3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选用ELISA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 IL-18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脑皮质及海马区均出现大片脑梗死灶(P<0.01),且该区域神经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β及 IL-18大量释放(P<0.01);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皮质及海马区脑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且神经细胞中NLRP3表达明显减弱(P<0.05),IL-1β及 IL-18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低频rTMS干预可有效促进IS小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神经细胞焦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神经元中NLRP3表达、抑制IL-1β、IL-18等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散发型克雅病(sCJD)患者头颅磁共振(MRI)特征,探讨MRI对sCJD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5例sCJD患者的头颅MRI、临床资料、遗传学资料进行总结,主要分析sCJD患者头颅MRI上异常信号在不同序列上的显示情况、受累部位分布及其他指标。结果 本组25例sCJD患者中,头颅MRI异常者24例,阳性率96%。异常信号在MRI不同序列上的阳性率:DWI高信号者占96%,FLAIR高信号者占56%,ADC低信号者占80%。受累部位、皮层受累者占52%,皮层和基底节同时受累者占48%。皮层肥大征的阳性率为28%。另有1例病人丘脑受累,为国内外罕见。结论 头颅MRI异常在sCJD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以DWI序列最为敏感,病灶模式以单独皮层和皮层/基底节同时受累为主。中国sCJD病人中皮层肥大征和丘脑受累情况,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3例PD伴FO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同时给予6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冻结步态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OG问卷(FOG-Q)评分、步长、步频、步速、最大冻结指数值(FImax)、平均冻结指数值(FIavr)、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PD综合量表(UPDRS-Ⅲ)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FOG-Q评分[(12.5±2.4)分]、步长[(24.3±8.4)cm]、步频[(71.6±15.8)步/min]、步速[(19.9±7.6)m/min]、FImax(0.6±0.2)、FIavr(0.3±0.2)、BBS评分[(31.9±6.5)分]及UPDRS-Ⅲ评分[(16.5±5.2)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有FOG-Q评分[(13.7±1.7)分]、步长[(17.1±5.8)cm]及UPDRS-Ⅲ评分[(19.8±3.9)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可进一步缓解PD患者FOG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患者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改变。方法对40例慢性失眠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慢性失眠组与正常组脑激活区存在差异:慢性失眠组编码期枕叶、右前额和右边缘叶激活增强;保持期左前额激活下降;提取期激活增强区为右枕叶,激活下降区为左尾状核和右侧丘脑。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在文字记忆任务编码期及提取期均出现了右脑皮层的代偿激活,保持期出现了左前额激活下降,提取期出现了皮层下区域激活的下降,提示慢性失眠在文字记忆处理过程出现了相关脑区的损害和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3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8例,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实验组(感染)和对照组(未感染),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34例老年痴呆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38.2%)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26.5%)、上呼吸道感染(17.7%)。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性别、病程等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相关性,而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均为老年痴呆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年龄、抗生素使用、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均是导致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9例老年MF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比例4:5,患病年龄(68.3±4.1)岁,病程(19.2±9.9)d,发病主要在春冬季节,有呼吸道感染前驱史者3例,首发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眼睑下垂、复视、行走不稳和肢体麻木无力,起病至达峰平均(2.7±2.8)d;患者均有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胀痛5例,眼内肌受累2例,面神经受累4例,舌咽、迷走神经受累3例,四肢肌力减退3例,远端浅感觉减退或消失6例,自主神经受累3例;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5例,脑脊液示蛋白细胞分离6例,四肢肌电图异常7例,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传导受累5例;患者应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头痛、眼胀痛、肢体麻木症状最早改善,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分别在(2.5±1.5)d、(6.3±3.8)d时开始改善,腱反射异常在2~3周出院时无明显恢复;患者住院(15.0±4.6)d,出院时均好转。结论老年MFS临床表现多样,肌电图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传导受累,血清抗GQ1b抗体有助于诊断,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人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的改变。方法对40例正常人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汉字工作记忆任务下,编码、保持及提取期均有额叶、楔前叶、楔叶、边缘叶及扣带回的正向激活,且有侧脑室及脑脊液在编码及保持期的正向激活和在提取期的负向激活。除共同激活脑区外,编码期所有激活脑区均为正向激活,保持期正向激活脑区有中央前回、杏仁核、上后扣带皮层(BA 31),负向激活脑区有颞中回、顶叶、角回,提取期正向激活脑区有尾状核。结论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的改变除皮层及皮层下结构,还有侧脑室及脑脊液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静脉血栓形成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静脉血栓形成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查。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波幅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上述指标(包括MoCA、MBI、HAMD评分及P300潜伏期)均以rTMS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VT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