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21.
目的调查临床医师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简称SCI论文)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医师发表SCI论文的内在原因。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40个学科的857名临床医师中随机抽取335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9份,有效率92.24%。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在2007—2011年SCI论文的撰写情况、对SCI政策的知晓和反应情况、撰写SCI论文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对自身和身边医师"被科研"问题的看法。结果被调查者愿意撰写SCI论文的主要原因为职称评定(69.11%)、科室考核(47.15%)和申请人才计划(47.15%);不愿意撰写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工作量太大(82.80%)和顾虑录取门槛较高(59.14%)。6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晓相关政策,主要知晓途径是科主任的宣讲。被调查者对SCI论文与个人职称挂钩政策的反对率高于支持率,但对将其纳入科室考核、获得经济奖励、申请学位和导师以及人才计划评定政策的支持率高于反对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6.67%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被科研"现象,80.26%的被调查者知道身边的同事存在"被科研"现象。结论临床医师撰写SCI论文的内在驱动力主要来自政策导向,但反对将其与个人职称挂钩;"被科研"现象普遍存在,应当从本质上提高医师的科研兴趣,进而提高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22.
目的 对某院2020年胃肠外科的DRGs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医院绩效评价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胃肠外科3个病区6570例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和DRGs平台反馈的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数据处理并评价.结果 综合指数方面B病区最高,其次为A病区和C病区.胃肠外科收治...  相似文献   
523.
目的探讨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方法分析10例Kimura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 10例Kimura多见于男性患者,一般状态均较好。好发于头颈部,多表现为皮下多发性结节或局部肿胀,部分病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病变位于真皮内或皮下,均以增生的淋巴组织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含有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型血管,其内皮呈肿胀状或扁平状,血管周围和滤泡旁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6例内可见嗜酸性微脓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imura病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Kimura病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炎性增生性病变,应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对于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4.
目的 研究瘦素对缺血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缺血缺氧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缺氧损伤组比较,瘦素干预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凋亡率下降(P<0.01);抑凋亡基因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瘦素能够使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从而抑制缺血缺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25.
瘢痕疙瘩是瘢痕中最顽固的一类,在我国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因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甚高,故对较局限的瘢痕疙瘩仍以瘢痕内药物注射或配合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较为理想,但药物注射疗法若使用不当,则副作用甚多。  相似文献   
526.
目的 研究瘦素对缺血缺氧性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鉴定SD乳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换用无血清低糖培养基在5%CO2+95%N2密闭盒中孵育90 min建立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应用RT-PCR方法 验证星形胶质细胞瘦素受体Ob-Ra和Ob-Rb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的表达水平. 结果缺血缺氧损伤后细胞出现严重坏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短型受体Ob-Ra表达无明显改变(3.87±0.13 vs 3.96±0.24,P>0.05),长型受体Ob-R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2±0.01 vs 1.32±0.01,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LDH、MDA水平明显升高(709.68±47.16 vs 516.13±29.08、3.94±0.36 vs 1.81±0.21.P<0.05):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0.122±0.016 vs 0.057±0.006,P<0.05).加入瘦素处理可维持细胞形态基本完整,与缺血缺氧损伤组比较,LDH、MDA水平明显降低,其中MDA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0.25vvs 3.94±0.36,P<0.05),GFAP表达也明显增强(0.109±0.008 vs 0.057±0.006,P<0.05). 结论 瘦素能够明显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耐受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7.
根据实际运作,深入分析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行政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28.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群的龋病患病情况,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65~74岁城乡常住人口792人,男女各半,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检查龋齿情况,计算龋均和患龋率。结果北京市792名受检者恒牙患龋率为66.03%,龋均为2.37;根龋的患龋率为26.39%,龋均为0.46;龋齿充填率为23.88%,其中根龋充填率为5.81%,根龋充填率在城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P〈0.01)。结论北京市老年人根龋的患龋率和龋均呈现上升趋势,充填率低,应合理配置城乡口腔医疗资源,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29.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