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前取出硅油的原因和再次手术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眼科中心,选择硅油注入眼内不足2个月(61天)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6例(36只眼),提前行硅油取出原因及再次手术后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提前硅油取出原因中视网膜未复位18只眼(50%,18/36);难以控制的高眼压8只眼(22.2%,8/36);黄斑前膜4只眼(11.1%,4/36);硅油入前房或者硅油乳化5只眼(13.9%,5/36);眼内出血1只眼(2.8%,1/36).术后视力提高者22只眼(占61.1%,22/36),不变者9只眼(占25%,9/36),5只眼(占13.9%,5/36)轻度下降.高眼压原因(8只眼)取油者术前平均眼压(36.54±11.35) mmHg,术后平均眼压(13.13±6.9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6只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总复位率为94.4% (34/36).结论 早期硅油取出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脱离和难以控制的高眼压,其他是黄斑前膜和硅油入前房和乳化,及时取出硅油和处理原发原因,可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岑志敏  张庆平 《广西医学》2005,27(7):1040-1042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Yanagisawa等于1988年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液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含有21个氨基酸的血管活性肽。内皮素及其受体广泛存在于眼组织中。近年来,ET-1与青光眼的关系倍受学者的关注。本文就ET 的生物学特性以及ET-1与青光眼视神经血流调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FA)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8例(58只眼)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诊断过程,通过比较IFA和眼前节检查的阳性结果检出率,评价IFA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IFA阳性检出58只眼,阳性检出率为100.00%;眼前节检查阳性检出46只眼,阳性检出率为79.31%.阳性检出的眼数和阳性检出率,IFA组均明显优于眼前节组,P<0.05.对IFA的检查结果分析发现,糖尿病、外伤以及缺血性CRVO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CRVO.结论 IFA对糖尿病、外伤以及缺血性CRVO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诊断效果明确,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蓝及粘弹剂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慢性泪囊炎患者21例21眼(其中6例6眼为小泪囊慢性泪囊炎)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术中应用亚甲蓝及粘弹剂。术后随访3mo~1a,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所有21眼中治愈19眼,好转2眼,治愈率90.5%,总有效率100.0%。其中6眼小泪囊慢性泪囊炎中治愈4眼,好转2眼。结论:亚甲蓝及粘弹剂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可作为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式与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56例(71眼)分为2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29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27例(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4%(5眼),B组为37%(13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能较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的囊袋旋转稳定性。方法将79例(83只眼)随机分为4组,A组25例(26只眼),选择植入Aleon公司SA60AT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B组22例(22只眼),选择Amo公司AR40e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C组21例(21只眼),选择CanonStaar公司的KS—X丙烯酸酯预装式折叠IOL;D组13例(14只眼),选择Bausch&Lomb公司的Akreos-ADAPT一片式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记录术后IOL襻的位置,计算并比较IOL襻的旋转角数。结果术后3个月时旋转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者A组为84.6%,B组为86.4%,C组为100%,D组为92.9%;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的IOL平均旋转角数A组分别为(2.04±2.32)°、(2.27±2.13)°和(2.62±2.71)°,B组分别为(2.18±2.11)°、(2.41±2.40)°和(2.73±2.57)°,C组分别为(2.00±1.95)°、(2.05±1.50)°和(2.14±1.71)°,D组分别为(1.29±2.09)°、(1.43±2.34)°和(1.50±2.31)°,各组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度数3个月内均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平均增加不到1°。结论四种型号的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均具有良好的囊袋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虹膜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中的图像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CRVO)患者100例,其中A组为缺血性CRVO患者52例,B组为非缺血性CRVO患者48例,选择同期100例健康眼为C组,进行裂隙灯与虹膜血管造影检查。结果C组与B组虹膜血管造影为不显影,呈色素遮蔽荧光。A组部分病例显影:10~20S瞳孔缘或虹膜表面出现荧光,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血管形态被渗漏荧光遮挡,边界不清,结论虹膜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裂隙灯难以显示的轻微虹膜病变,有利于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早期发现新生血管,积极避免致盲眼病。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18岁。因出生后发现左眼内斜上斜视,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于2003年4月7日诊断为“左眼固定性内斜视”收入院。入院后检查: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0.08,试镜视力不提高,因左眼过度内斜视,无法详细检测,左眼睑裂明显增宽,眼球明显前凸出,眼球突出度右眼15mm,左眼23mm,眼眶距80mm。眼球内斜视度>45°,上斜20°,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均受限。眼眶缘整齐,光滑,未触及肿块。左眼不能闭合,球结膜充血明显,结膜面干燥,变粗,角膜大部分被内上睑遮盖,仅露出颞侧约1/3角膜,瞳孔、虹膜及眼底无法检查。睑裂部的巩膜明显凸起变薄,局部呈浅蓝色变。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虹膜荧光造影(IFA)联合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将NVI的检查结果与裂隙灯检查结果对比,探讨IFA在NVI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实用方法。方法选取缺血性眼底病患者59例82只眼,均行裂隙灯检查并拍摄彩色虹膜照片,同时进行虹膜及眼底造影检查,存储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裂隙灯检查可见NVI者9眼,IFA均可见荧光。裂隙灯检查未发现NVI者73眼,其中4眼IFA可见荧光。结论 IFA能更早、更敏感地显示NVI的形态,部位及范围,对NVI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疾病随诊有应用价值。IFA联合FFA同步检查眼底及虹膜,避免漏诊NVI,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7-01/08晚期PDR 10例15眼临床病例,行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采用切割头原位切膜法切除增殖膜,观察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指标。

结果:患者4眼(27%,4/15)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6眼(40%,6/15)硅油填充; 术后3mo时仅2眼视力不提高,13眼术后视力提高,最好视力0.6,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后7d,1、3mo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平均眼压16.95±6.87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15.27±4.57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在晚期PDR术中处理视网膜前增殖膜时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可为晚期复杂PDR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