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55篇
  免费   11156篇
  国内免费   6855篇
耳鼻咽喉   995篇
儿科学   1802篇
妇产科学   1018篇
基础医学   8826篇
口腔科学   2337篇
临床医学   14091篇
内科学   11782篇
皮肤病学   1153篇
神经病学   3721篇
特种医学   34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9834篇
综合类   27130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1305篇
眼科学   1929篇
药学   13640篇
  130篇
中国医学   9849篇
肿瘤学   6830篇
  2024年   309篇
  2023年   1616篇
  2022年   3427篇
  2021年   5212篇
  2020年   4345篇
  2019年   2885篇
  2018年   2981篇
  2017年   3505篇
  2016年   2894篇
  2015年   4859篇
  2014年   6145篇
  2013年   6747篇
  2012年   9911篇
  2011年   10364篇
  2010年   8631篇
  2009年   7552篇
  2008年   7784篇
  2007年   7350篇
  2006年   6815篇
  2005年   5703篇
  2004年   3977篇
  2003年   3482篇
  2002年   2771篇
  2001年   2484篇
  2000年   2053篇
  1999年   1336篇
  1998年   660篇
  1997年   627篇
  1996年   537篇
  1995年   505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17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观察卡波姆升眼压效果及对大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注射前3 d早晚测量基线眼压。右眼定为实验眼,左眼定为对照眼,右眼放出房水后将30 μL的5 g·L-1卡波姆混悬液注入前房,每日早10时、晚22时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测量眼压。每周进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并对比。4周末处死26只大鼠(另4只持续观察眼压变化至注射后9周)并取双眼眼球行HE染色,观察实验眼与对照眼视网膜形态,对比视网膜厚度及房角形态。结果 注射前,实验眼白天和夜间眼压分别为(11.10±0.90)mmHg(1 kPa=7.5 mmHg)和(11.92±1.07)mmHg,对照眼分别为(11.22±1.07)mmHg和(11.76±1.08)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白天、夜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白天与夜间眼压相比,实验眼、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卡波姆在前房中呈现出弥散型和沉积型两种存在方式,弥散型和沉积型大鼠1周内眼压分别为(17.83±3.54)mmHg和(13.00±1.55)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19天,实验眼与对照眼白天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后第1天至第27天,实验眼与对照眼夜间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眼视网膜形态发生改变,注射后4周视网膜厚度为(254.70±21.80)μm,与对照眼的(346.73±24.6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实验眼前房充满卡波姆及虹膜的混合成分,紧贴角膜内皮并延伸至房角,堵塞小梁网结构,正常虹膜形态消失;对照眼房角形态正常。结论 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可维持高眼压4周以上,昼夜眼压差异较为明显,夜间眼压较白天更高,4周后视网膜出现高眼压损伤后的表现。  相似文献   
63.
A pulmonary artery (PA) sling is a very rare 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anomaly, and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PA slings in fetu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A, aorta, ductus arteriosus, and trachea can be evaluated in the 3‐vessel and 3‐vessel and trachea views during fetal echocardiography. A PA sling can be detected by abnormal positioning of the left PA in relation to the trachea when sweeping from the 3‐vessel view cranially to the 3‐vessel and trachea view. Here we report 3 cases of fetal PA slings and their follow‐ups. Two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postnatal echocardiography, and the other case was confirmed by a cardiovascular cast after pregnancy termination. We emphasize that the 3‐vessel and 3‐vessel and trachea views a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a PA sling.  相似文献   
64.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备的不同重量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烯醇(n-HA/PLA/PVA)复合膜,并对其相关性能检测。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重量比例的n-HA/PLA/PVA复合膜,分别为PLA/PVA复合膜、15%n-HA/PLA/PVA复合膜、50%n-HA/PLA/PVA复合膜、75%n-HA/PLA/PVA复合膜。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膜形态,对其力学性能、细胞毒性及动物实验相应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n-HA/PLA/PVA复合膜呈现三维网状结构,各材料间相互结合,孔隙分布不均,大小不一。随着n-HA质量浓度的提高,电镜下见各材料间孔隙逐渐减小,形成结构均匀的复合膜。力学性能及吸水率检测中,随着nHA含量的增加,n-HA/PLA/PV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吸水率呈下降趋势;细胞毒性检测,不同比例复合膜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别,无细胞毒性。动物实验测量牙周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未发现不同比例n-HA/PLA/PVA复合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D打印不同比例的n-HA/PLA/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细胞生物相容性,n-HA比例更高的复合膜可能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分别以25、50、100μg/mL BA与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分别处理12 h、24 h、48 h。采用噻唑蓝(MTT)与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与凋亡;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侵袭与P53、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48 h时,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P53与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1.12±1.01)%,(24.31±2.18)%,(47.56±2.91)%,(66.49±5.14)%与(15.04±1.23)%,(28.22±3.09)%,(69.36±5.42)%,(86.52±6.15)%。实验组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随BA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率、P53与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侵袭率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BA可有效抑制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降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NITI悬臂梁在矫正舌倾下颌磨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6例单侧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带垫铸造支架连接双侧下颌后牙,提供颌内支抗、解除咬合锁结,0.018英寸×0.025英寸或0.019英寸×0.025英寸NITI悬臂梁提供颊向旋转力矩和压低力。采用Graphpad Prism 6.0 软件对治疗前、后所测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所有患牙均获得直立,牙轴变化24°±1.2°(P<0.01),近中舌尖到正中矢状面垂直距离变化(3±0.8) mm(P<0.05),牙周状况良好,咬合关系稳定。结论 铸造支架联合NITI 悬臂梁可提供有效力学机制,矫正舌倾下颌磨牙。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中国成年患者的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C)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考察TEC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注射TEC后的222份常规监测血药浓度和相关信息,采用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并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程序建立PPK模型。采用Bootstrap、正态预测分布误差法(normalized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error,NPDE)进行最终模型评价。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Lcr)、白蛋白(albumin,ALB)为影响TEC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模型为:CL(L·h^-1)=1.24×(CLcr/77)0.564×31/ALB;V(L)=69.2。验证表明,模型稳定、有效,且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不同ALB和CLcr的多数患者起始负荷剂量4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可达有效治疗谷浓度。严重感染者需调整负荷剂量至800 mg/q12h,iv,3次,维持剂量400~800 mg·d^-1的给药方案来确保血药浓度达到15 mg·L^-1以上。结论本实验报道了CLcr、ALB对TEC清除率有显著影响,所建模型对TEC在中国成人患者中实现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林巧  熊亮  刘昭华  周勤梅  彭成 《世界中医药》2020,15(9):1247-1252
益母草制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其中,益母草注射剂、益母草颗粒、益母草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益母草剂型,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认可。本论文结合项目组对益母草制剂的二次开发研究思路,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益母草制剂的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益母草制剂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