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后ICE、Bcl-2的表达及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白介素-lβ转化酶(ICE)、Bcl-2在脑缺血后的表达情况以及丹参(RSM)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沙土鼠63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丹参组。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2h、6h、12h、1d、3d、5d及7d分别处死沙土鼠,将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ICE的蛋白表达主要在海马CA1区、CA4区及皮质,免疫阳性细胞呈褐色,第3天达高峰,第5天后减少;丹参组ICE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Bcl~2的蛋白表达主要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丘脑及海马等广泛区域,并于6h达高峰,其后减少;丹参组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海马CA1区及大脑皮层区(P<0.01)。结论ICE在调节脑缺血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cl-2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早期环节而发挥作用;丹参能下调脑缺血后的ICE表达、上调脑缺血后的Bcl-2表达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以了解小檗碱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小檗碱用量为1mg/kg,于术前30min,术后每日1次,腹腔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海马区未见Bcl-2或Bax蛋白表达;缺血组再灌注6h海马CA3区可见Bcl-2阳性细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小檗碱治疗组再灌注24h、48h及168hBcl-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缺血组再灌注6h海马CA1区可见Bax阳性细胞;48h达高峰;168h明显下降;小檗碱组再灌注24h,48h及168h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小檗碱可以增加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3区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CA1区Bax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凋亡的发生,可能为其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2h、6h、12h、24h、2d、3d、7d、14d和21d等时间 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2h在缺血周围区即有凋亡内皮细胞出现,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21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2)脑缺血再灌注后2h在缺血周围区内皮细胞Bcl-2开始表达,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3)Bcl-2蛋白表达时相变化与内皮细胞凋亡基本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形式之一,Bcl-2蛋白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IL-β转化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及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阻塞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观察了ICE蛋白和基因表达变化、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以及ICE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ICE基因在神经元内及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分布在大脑皮层、小脑蒲肯野细胞、海马及皮层下白质。在缺血再灌注12h后ICE基因表达增加,48-72h为表达高峰,7d表达下降。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12h出现,高峰时间也在48-72h,且ICE的表达在分布上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结果提示ICE在脑缺血再灌注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ββββ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在海马表达的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注2h后海马神经元Bcl-2、Bax蛋白开始表达,Bcl-2蛋白12h达高峰,Bax蛋白12h~24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2h后海马凋亡细胞开始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不断增加.Bcl-2/ Bax的比率在再灌注开始时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结论 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形式之一,Bcl-2/ Bax的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的神经元存亡有关,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TUNEL阳性细胞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健康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I/R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各组非缺血侧相应区域神经元胞质中Bcl-2均有微弱表达.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于再灌注3 h开始出现Bcl-2和Bax蛋白微弱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元内Bcl-2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24 h后Bcl-2表达达高峰,假手术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不仅存在变性坏死,还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在大鼠I/R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I/R可诱导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且其表达呈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区的bcl-2阳性细胞数、凋亡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与再灌注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2)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不同而变化,缺血20min后再灌注24h达高峰,葛根素组bcl2蛋白的表达于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增多;(3)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损伤在再灌注72h损伤最重,葛根素组可减少相应时点神经细胞凋亡数。结论 葛根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亚低温的干预作用. 方法 72只沙土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低温假手术组(HSH)、常温再灌注组(IR)和低温再灌注组(HIR).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 min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再分为1、3、7d亚组(n=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53、核因子-kB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温状态下脑缺血5 min可诱导沙土鼠1、3、7d的探索活动增加(P<0.051.亚低温状态下仅缺血再灌注后1 d探索活动增加(P<0.05);TUNEL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及p53蛋白和NF-KB表达增加,亚低温对以上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0.05). 结论 海马CA1区p53蛋白和NF-KB表达增加可能是沙土鼠脑缺血5 min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亚低温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此过程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沙土鼠全脑梯度再灌注的脑保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研究不同灌注时间和灌注量全脑组织缺血损害的恢复程度和即早基因的表达,以探明梯度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沙土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造成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夹闭10 min后开放10 min,开放不同脑血流量(1/4开放组,1/2开放组,一次性全开放组),分别检测3组及单纯血液稀释组缺血海马CA区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缺血区大脑半球的改善状况。结果 开放10 min、1/2脑血流量时C—fos蛋白表达最高(P<0.05),海马CA区缺血损害改善最明显;开放10 min、全脑血流量一次性开放时海马CA区损害最严重。结论 ①在梯度再灌注流量中,脑缺血海马区C-fos的表达和神经元凋亡呈反相作用关系;②低流量灌注有明显改善脑缺血的作用;⑧夹闭10 min后,开放1/2脑血流量,持续10 min的效果比一次性再灌注开放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cl-2及Bax蛋白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分钟再灌注1、6、12、24、48、72小时组。采用大鼠四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组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损伤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至再灌注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减少。Bcl-2表达至再灌注12小时达高峰,再灌注24~72小时组逐渐减弱。Bax表达至48小时达高峰,再灌注72小时减少。结论:Bcl-2于再灌注早期表达增强,Bax于再灌注中期表达增强,Bcl-2/Bax比例失衡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对脑缺血后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记忆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大鼠学习记忆力改变的影响 ,探讨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利用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 15min后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 1U胰岛素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 1、3d观察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缺血后 8周 ,利用“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全脑缺血后 3d ,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的表达呈阴性 ,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14 3.5± 11.6。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呈阳性表达 ,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75 .6±6 .7。全脑缺血后 8周 ,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好于缺血组。结论 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促进海马CA1区Bcl 2、Bcl xl蛋白表达 ,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进而减轻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损害 ,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常温组(IR组)和亚低温组(HIR组)。各组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6h、12h、1d、3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检测c-Jun蛋白表达。结果(1)HE染色结果 IR组和HIR组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HE染色未见明显改变,IR组缺血再灌注1d时CA1区出现严重改变,3d时损伤最严重,出现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胞体缩小、胞核固缩深染,损伤严重,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核仁消失。而HIR组海马存活的锥体细胞数较之IR组12h、1d、3d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2)TUNEL标记IR组于缺血再灌注后6h在海马CA1区阳性细胞开始增多,缺血再灌注1 d时阳性细胞数最多。而HIR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1)。(3)免疫印迹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6h c-Jun蛋白在IR组海马CA1区表达开始增加,12h达高峰,持续到3d;HIR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弱于IR组(P<0.01)。结论亚低温通过减少海马CA1区c-Jun的表达,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蒜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大蒜素10 mg/kg(All-10 mg)、20 mg/kg(All-20 mg)、30 mg/kg(All-30 mg)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8 min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改变及存活神经元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相比,大蒜素处理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明显增多,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其中以All-20 mg组变化最显著(均P0.05)。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MAP2在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损伤中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微管相关蛋白(MAP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沙土鼠一过性前脑缺血再灌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缺血5min再灌注0h,3h,24h,48h,72h,7d海马区MAP2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观察相应时间点海马区神经元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在正常的沙土鼠脑内,神经元呈MAP2染色阳性反应,在缺血5min再灌注后,海马区出现了MAP2染色减弱或消失区,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染色减弱或消失区扩大,但主要限经马区,相应神经元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MAP2免疫组织化学法可显示神经元形态及脑缺血超早期病变;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脑内并不是均一地发生,而是存在着选择性易损伤区,海马CA1区发生了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MAP2的分解破坏或合成障碍,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30min后松夹再灌注,NGF组和生理盐水组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肌肉注射NGF30μg·mL^-1和生理盐水0.1mL,应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6和24h,NGF组Fas蛋白平均吸光度值小于生理盐水组(P〈0.001和P〈0.05)。再灌注后48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再灌注后6、24和48h,NGF组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NGF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区c-fos mRNA和FOS蛋白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L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模型,分别按照30min至7d的不同灌注时间取材,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标记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c-for mRNA表达数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海马区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c-fos mRNA阳性细胞在MCAO缺血再灌注1h开始表达,2h达高峰,至2d时c-fos mRNA阳性细胞表达基本消失;c-fos免疫活性细胞从2h开始表达,4h达高峰,4d时表达基本消失。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 mRNA与FOS蛋白在海马区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上规律性。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发FOS蛋白和c-fos mRNA表达增加,且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NR2A和NR2B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海马缺血性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原位杂交、TUNEL染色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处理。结果 ①缺血后,NR2A和NR2B mRNA在海马各区呈现出一种相对一致的表达规律。在CA1区,NR2A和NR2B mRNA的表达分别在缺血再灌6h和12h降至低谷,然后回升,在缺血再灌48h都升至高峰,之后表达再次下降,直至缺血后7d;在CA3区,该变化规律依然存在,不同的是表达变化的幅度明显减小;而在齿状回,缺血再灌0.5~72h,二者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72h后,表达下降,直至缺血后7d。②缺血后24h,凋亡细胞出现,主要位于海马CA1区,进行性增多,48h增加更为明显,缺血后72h达高峰;然后凋亡细胞有所减少,但至缺血后7d,依然存在。结论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各区NR2A和NR2B mRNA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凋亡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提示,缺血后,NR2A和NR2B mRNA的表达变化与海马的选择性易损现象和缺血性细胞凋亡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amRNA(TNF-a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l区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与TNF-amRNA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短暂的脑缺血损伤后,经过数天的潜伏期会出现一些神经元的坏死,即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细胞凋亡是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一种主要形式,脑缺血后再灌注加重了细胞凋亡的发生。白介素1-β转化酶(interleukin 1β-converting enzyme,ICE)基因家族在细胞凋亡中起主要作用,ICE基因的表达可以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及ICE基因表达变化,探讨ICE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2009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ICE基因引物序列由大连TaKaRa公司合成。 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小鼠5只,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不同时间又分成7组,即术后1h、1d、3d、7d、14d、28d、42d,每小组各5只。缺血再灌注组:用12%乌拉坦按1.0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小鼠仰卧固定,经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动脉并套以“0”号丝线,将双侧颈动脉同时结扎阻断并确定无血流通过,30min后切断丝线灌流10min,再次阻断30min后,放开线,使血流再通。阻断的同时,在距尾尖1.5cm处剪断放血,放血量小于体重的6%,以造成全脑低灌流,放血后热凝止血。假手术组:麻醉及手术和实验过程与缺血再灌组完全相同,但不阻断颈总动脉亦不放血。 主要观察指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额叶、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以及ICE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缺血再灌注3d流式细胞仪检测额叶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最高(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逐渐下降至42d最低点。对照组额叶皮层有少量ICE mRNA表达,缺血再灌注1d ICE mRNA表达增多(P<0.05),再灌注 3d 以后呈降低趋势,再灌注14d 时再次形成转录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ICE mRNA在海马区神经细胞转录水平高峰略迟于皮层,早期于再灌注3d已有较高表达(P<0.05),再灌注7d达峰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后逐渐下降,28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高峰期在缺血再灌注后的第3天左右,而脑缺血再灌注早期(2周内)细胞凋亡的增加与ICE mRNA表达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亚低温(33℃)对短暂性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常温组、即刻亚低温组、延迟亚低温组和对照组,采用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尼氏体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元,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即刻亚低温可上调海马CA1、CA3区Bcl-2/Bax比值,减少细胞凋亡,延迟亚低温仅对CA3区有此作用。结论 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低温开始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