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方体定向置管联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内囊外侧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内科保守治疗)、单纯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微创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精确定位穿刺微创血肿清除术),各30例。比较术后5 d各组血肿大小。入院时及术后第5天进行DTI检查,比较各组出血侧内囊锥体束的微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各组入院时、术后第5天和第56天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NIHSS)评分,比较术后第56天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的血肿大小、PT的FA值、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微创组和联合微创组的血肿体积较保守治疗组显著减小、PT的FA值显著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且联合微创组优于单纯微创组(均P0.05)。结论:方体定向置管联合DTI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CPP)PEP-1介导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de dismutase,SOD1)在小鼠顶叶皮质的转导。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PEP-1-SOD1组以及SOD1组,分别腹腔注射200μg PEP-1-SOD1或者SOD1蛋白,于给药后1、2、4、8 h以及24 h等5个不同时间点取顶叶皮质行W estern b lotting免疫荧光组化染色以及SOD1活性检测。结果 PEP-1-SOD1组给药后小鼠顶叶皮质出现外源性SOD1蛋白条带,显微镜下观察到转导阳性细胞,并且SOD1活性升高,以上指标均在4h时达到最高峰;SOD1组顶叶皮质任何时间点均未检测到目的蛋白条带,显微镜下未发现转导阳性细胞,皮质SOD1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PEP-1可以有效介导SOD1以天然活性形式转导进入小鼠顶叶皮质。  相似文献   
4.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已证明其对前体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40只/组.两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按100 μg/kg计算,连续注射6 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干预后7,14,21,28 d断头去脑,各组分别在处死前1 d腹腔注射BrdU.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双重染色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PSA-NCAM阳性细胞、BrdU+PSA-NCAM双阳性细胞、BrdU+MAP2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PSA-NCAM阳性细胞数均在缺血后7 d最多;BrdU+PSA-NCAM双标阳性细胞在缺血后双侧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区均可以检测到,于7 d计数最多,之后逐渐减少;BrdU+MAP2双阳性细胞却从14 d开始逐渐增多,随BrdU+PSA-NCAM双阳性表达的逐渐降低,BrdU+MAP2双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呈现此消彼涨的变化.提示静脉途经给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诱导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辅酶Q10在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评价。方法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科门诊经确诊的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控制各种血管危险因素治疗;观察组在控制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基础上加用辅酶Q10 100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2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膜稳定作用,能延缓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展,且在临床运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对16例椎动脉开口段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总结其经验。结果 16例病人共植入16枚支架,椎动脉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5.6%,术后为19.1%,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1例发生再狭窄,余患者未见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段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8例发病于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10.4%),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36例(75.0%),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8.3%),椎基底动脉闭塞3例(6.3%)。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8例(58.3%),部分再通11例(22.9%),未通9例(18.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疗效良好的患者33例,疗效差者15例;39例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31例(79.5%),9例未溶通患者中疗效良好者2例(22.2%);溶栓后脑出血11例(22.9%)。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探索其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20例烟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GF的水平. [结果]烟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GF浓度分别为(1 050.3±250.6)pg/ml和(750.2±130.3)pg/ml,烟雾病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GF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血清中高水平的HGF可能促成新生血管、异常血管网的形成,同时又促使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9.
人胚脊髓提取液对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胚胎脊髓提取液对鼠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方法 :用人胚胎制备脊髓提取液 ,其蛋白浓度为 2 5 0 μg/ml。脊髓运动神经元来源于E12~E15d的SD鼠胚。实验组加入提取液 ,不加提取液的为对照组。培养后进行各项活性指标的鉴定 ,用IBASRel2 0图像分析仪测量AgNORs染色的银染蛋白颗粒面积。结果 :实验组多角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突起较粗且长形成致密网络 ,其突起平均长度和生长指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组嗜银蛋白颗粒成团块状或为散在于细胞核内的小银染颗粒 ,银染色面积明显比对照组增大 (P <0 0 5 ) ;实验组Ach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加 (P <0 0 1)。结论 :人胚脊髓中存在有促进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生长、存活的内源性物质 ,且此种物质具有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rRNA的转录功能。提示脊髓内源性物质具有运动性神经营养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10.
汪健  彭勃  席刚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496-1498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诊治的非卒中住院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提高院内卒中的防范意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后发生的或转入我科诊治的23例急性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1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发生的可能原因、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院内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脏疾病、过度降血压、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妊娠、骨科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等;引起出血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有:溶栓/抗凝/降纤、脑血管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创伤等.结论 院内卒中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在入院早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及时消除潜在的卒中危险,对预防院内卒中及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