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3'-非翻译区rs4846049 G/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39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7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病例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型分别为268例和12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直接测序法检测MTHFR 基因rs4846049 G/T多态性。结果以GG基因型为参照,TT基因型使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显著增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2.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3~5.76;P=0.003];与G 等位基因比较,T 等位基因使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OR 1.62,95% CI 1.28~2.06;P<0.001)。亚组分析显示, rs4846049 G/T 多态性可显著增高 LAA 和 SAO 亚型卒中的发病风险(P均<0.05)。结论 MTHFR基因rs4846049 G/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增高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彩霞  李彬  郭瑞友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4):336-337,340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影像学特点,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 96例脑卒中病人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抑郁评定,依据卒中24 h后首次颅脑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46%。病灶多发、体积大、位于脑前部、有脑萎缩者易发生抑郁(χ2=5.56~14.11,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影像学特点突出。病灶数量、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 3蛋白、p5 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4h :8.0± 1.5、2 5 .1± 2 .6、10 .3± 1.9;2 4h :2 0 .5± 2 .4、6 0 .0± 4.8、2 2 .0± 1.8;5d :2 .1± 0 .4、3.6± 1.4、3.5± 0 .8。p5 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 ,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 ,p5 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 ;p5 3主要发挥DNA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造模,用含大、申、小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干预受损HUVEC,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应用TNF-α 40ng/mL可以造成HUVEC损伤,表现细胞数量下降,皱缩、变形,分裂相细胞明显增加,VEGF表达明显增多。含大、中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能减少VEGF表达,减少细胞有丝分裂。结论溶栓颗粒可以保护因炎性介质增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对TNF-α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NF-α(40ng/m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造模,用含大、中、小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干预受损HUVEC,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TNF-α可以造成HUVEC损伤,表现细胞数量下降、皱缩、分裂相细胞明显增加;受损细胞的VEGF、ICAM-1表达明显增多;含大、中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能减少VEGF、ICAM-1表达,减少细胞有丝分裂。结论:溶栓颗粒可以减少因炎性介质TNF-α增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VEGF、ICAM-1表达,或许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对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灵龟八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各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和二级预防.观察1组选用灵龟八法于卒中后第3周进行针刺治疗;观察2组于同一时间给予口服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不给予针刺及抗抑郁西药治疗,给予早期康复和心理疏导.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量表(FIM)评分和汉化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6方面评分.结果:观察1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时比较,HAMD评分、FIM认知功能评分及SF-36总体健康评分、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评分均改善明显(P<0.01,P<0.05);治疗后生理功能评分、随访NIHSS评分,观察1组较对照组亦有改善(P<0.05,P<0.01).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FIM认知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中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随访时HAMD评分及SF-36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观察2组改善明显(P<0.01,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后、随访时HAMD评分、FIM认知功能评分及SF-36总体健康评分、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评分改善明显(P<0.05,P<0.01),随访时NIHSS评分、SF-36生理职能评分观察1组亦较观察2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刺治疗的效果优于西药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癫痫患者突然意外死亡(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SUDEP)是指检证明没有解剖和毒理学原因的癫痫患者的突然死亡,它是慢性癫痫患者抽搐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含药血清对TNF-α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TNF-α损伤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造模,用含大、中、小剂量溶栓颗粒和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大鼠血清干预受损的BMECs,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TNF-α可以造成BMECs损伤,表现细胞数量下降、皱缩;受损细胞的VEGF表达明显增多。含大、中剂量溶栓颗粒和阿托伐他汀的大鼠血清能减少VEGF表达,阿托伐他汀的这一作用与大剂量溶栓颗粒相当。结论:溶栓颗粒可以减少因炎性介质TNF-α增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表达,可能是其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影像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提高,认知损害和痴呆患者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脑小血管疾病(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30%,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脑膜大动脉小的穿通动脉,其直径0.05-0.40mm,代表血管有豆纹动脉、脑桥支和丘脯动脉,它们是终末血管,主要供给脑干、基底节、放射冠及其周围白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造模,用含大、申、小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干预受损HUVEC,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应用TNF-α 40ng/mL可以造成HUVEC损伤,表现细胞数量下降,皱缩、变形,分裂相细胞明显增加,VEGF表达明显增多。含大、中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能减少VEGF表达,减少细胞有丝分裂。结论溶栓颗粒可以保护因炎性介质增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