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侧脑室──上矢状窦(V-S)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36例施行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束:显效28例,2例成人正常颅压脑积水术后效果不佳改做侧脑室──腹腔(V-D)分流术。结论:V-S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尤其可解决随儿童生长需要换导管及脑脊液过度分流等难题。但由于侧脑室──窦内压梯度小,对正常颅压脑积水有时分流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早在1908年Payr即曾用大隐静脉移植于侧脑室与上矢状窦间治疗脑积水,其后,Hagnes、Cushing、Ingrahan等都想把脑脊液分流至上矢状窦,但当时分流系统中尚无调节流量的阀门因而均未成功.出现分流装置(Nulsen和Spitz型和Pudenz′s型)以后,1965年Sharkey与作者均报告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获得良好结果.本文报告作者用改进的技术治疗52例病人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加侧脑室灌注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11—2013-10收治的32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应用抗菌药物、侧脑室置管外引流、脑室灌注、腰大池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26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死亡1例,植物生存2例,脑积水3例,接受V-P分流手术。结论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加侧脑室灌注联合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控制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颅压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9年收治的6例低颅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4例,颅骨修补术后1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例。6例腰穿初始压和侧脑室内初始压均70 mmH_2O,其中腰穿初始压最高60 mmH_2O,最低负压;侧脑室内初始压最高65 mmH_2O,最低为-20 mmH_2O,两者之间存在压力梯度差(5~20 mmH_2O)。6例均行额部钻孔Omaya囊置入侧脑室额角低压持续外引流,引流时间4~36周。结果临床症状消失4例,明显改善2例,CT平扫显示脑室系统恢复正常,脑沟脑回重现。无颅内感染、硬膜下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2~70个月,1例于出院6个月后因肝癌死亡;1例因脑肿瘤复发播散继发高压性脑积水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6个月因原发病进展而死亡;1例于出院后5个月因常压性脑积水复发在外院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3例治愈,生活自理,无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低颅压性脑积水的蛛网膜下腔与侧脑室内压力存在压力梯度差;经右额Omaya囊多次穿刺行侧脑室持续长时间低压外引流是治疗低颅压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脑室 -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先天性婴幼儿脑积水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选用国产NJS - 6型引流装置对 32例先天性婴幼儿脑积水行侧脑室 -上矢状窦分流术。  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复查头颅CT ,证实 8例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基本正常 ,无并发症及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较其它术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状况 ,特别适用于婴幼儿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行脑脊液分流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从27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人临床症状、病程、腰穿放液和引流试验等因素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依照疗效判定标准,显效7例(25.9%);有效15例(55.6%);无效4例(14.8%).其中以步态不稳改善最明显,以痴呆、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疗效较差.腰穿测CSF平均压力≥140 mmH2O者优于压力<140 mmH2O的患者;腰穿压力< 140 mmH2O,且24 h CSF总引流量<250 ml、夜间12 h CSF引流量<150 mL的患者疗效最差.结论 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以预测NPH分流手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根据侧脑室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的压力。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梗阻3例。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植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婴幼儿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根据侧脑室的测压结果设定分流阀的初始压力,术后根据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调整分流阀的压力。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CT检查显示脑室均较术前缩小。术后感染2例,分流管梗阻3例。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具有个体化设定分流阀压力的优点,可有效避免术后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的出现,是治疗婴幼儿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虽然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分流术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并发症最高的手术,术后容易出现堵管、感染、脑脊液的过度分流或分流不足等并发症发生[1].我院自2005年5月~2010年10月为43例脑积水患者实施V-P分流手术,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3例患者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月~69岁,平均39岁.发病原因:外伤性脑积水24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7例,自发性9例,肿瘤致梗阻性脑积水3例.43例中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7例,其中儿童4例.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36例,嗜睡、反应迟钝3例,痴呆2例,步态不稳3例,尿失禁2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脑室系统不同程度扩大.本组患者术前均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在100~180mmH2O7例(正常压力脑积水),脑脊液压力> 180mmH2O36例(高压性脑积水).术前脑脊液常规检查排除颅内感染和脑脊液蛋白含量高于0.6g/L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优点。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18例不同类型脑积水病人。依据病人年龄、病因、影像学检查及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作为病人初始开放压力技术后调压的依据。结果术后调压次数2~6次,平均2.3次。术前临床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可减少分流过度或不足等并发症,特别适合婴幼儿、老年人、正常压力及特殊类型的脑积水病人。  相似文献   

11.
脑积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也很复杂,很多病例难以针对病因进行根治,治疗以分流手术为主。各种治疗脑积水的术式已达十余种,但因术后分流管阻塞和感染等并发症,其疗效均有不尽人意之处。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对19例脑积水患者实施了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并发脑积水的治疗体会。方法通过对1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进行评估筛选,采取同期同侧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10例患者中,在术后1个月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病情持续好转;3个月后7例患者可搀扶行走,生活部分自理,其余3例生活需依靠轮椅;无1例感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并发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评估,选择适应证,采取同期同侧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能持续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NPH)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分析aSAH后NPH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病历资料,男性6例,女9例,平均年龄(57.00±8.25)岁,aSAH发病时Hunt-Hess分级II级6例,III级6例,IV级3例,动脉瘤均行开颅手术夹闭,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4例,2个月9例,3个月2例。再次入院后均行腰穿放脑脊液试验(Tap试验),腰穿测压在70~180mmH_2O(1mmH_2O=0.0098kPa),Tap试验阳性13例,阴性2例,均应用可调压分流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1年,临床症状治愈12例,好转1例,无效2例。结论关注aSAH后正常颅压脑积水发生的高危因素,一旦确诊脑积水,应及时采取可调压分流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一般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复杂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复杂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双侧侧脑室孤立不相通积水16例,一侧侧脑室内多分隔积水2例,根据脑脊液蓄积部位行脑脊液分流术.结果 随访1~4年,治疗有效17例;疗效不佳3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感染后脑积水2例,脑室-腹腔分流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结论 感染、脑室出血为复杂性脑积水的常见诱发因素;应加强对复杂性脑积水的认识,并采用个体化的外科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在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INPH患者26例,术前给予腰大池置管,均进行脑脊液引流试验(Tap试验);对Tap试验有效的患者,进行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定压试验(通过腰大池置管调整颅内压高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从而确定分流管压力),决定是否手术及选择多少压力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26例患者中,20例术前评估有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不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19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7个月再次出现不适症状,将可调压分流泵再调整后症状改善;1例因术后感染死亡。结论 对INPH通过腰大池置管进行Tap试验和定压试验的术前评估,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在INPH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积水患者重建脑脊液通路的手术方法很多,文献中有采用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获得良好效果的报告。现将我们两院自83年以来分别采用该法对18例治疗情况作一综合报道。 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在10岁以下12例,最大49岁。先天性脑积水6例、先天性枕膨出3例、粘连性梗阻性脑积水经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后失败者1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脑囊虫病1例、三脑室后部肿瘤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中、低压分流管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本组28例,术后均得到6个月~3年随访,18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8例患者生活自理,2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3岁.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伴双眼视物模糊及右眼胀痛,时有胸闷出汗等.查体:神清,言语少,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侧鼻唇沟变浅,右眼外展受限,闭眼正常.多次行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大于400 mmH2O.外院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6h一次,症状控制欠理想.入院停用甘露醇6h后复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为450 mmH2O,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均未见异常,墨汁染色未见隐球菌.颅脑MRI示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居中,室周间质未见水肿,脑沟脑裂正常,未见占位性病变.颅脑MRV示上矢状窦走形正常,双侧横窦狭窄(图1a).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调整阀门压力为160 mmH2O,术中间断释放脑脊液,待脑脊液压力下降后再将其连接阀门.术后症状缓解,1周后再次行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为130 mmH2O,复查颅脑MRV示上矢状窦走形正常,左侧横窦形态同术前,右侧横窦狭窄处再通(图1b).  相似文献   

19.
腰大池引流对继发性脑积水分流术疗效预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前行腰大池引流对继发性脑积水患者预后的提前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继发性脑积水行腰大池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腰大池引流前后的临床表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外伤术后16例、脑出血术后10例、脑肿瘤术后2例、矢状窦血栓形成2例,均出现脑积水,均行腰大池引流。引流后减压窗凹陷者14例,患者引流前后GC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18例引流时间超过1周者额角指数下降,脑室周围水肿减轻。结论腰大池引流可作为继发性脑积水V-P分流疗效的一种提前预判方法。  相似文献   

20.
4例小儿为0.5~1岁,男3例,女1例,均诊断为脑积水。先行上矢状窦前1/3穿刺成功后,导入直径2mm硅胶管,插入8~12cm,再行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流出后,把硅胶管插入6~10cm,可见压力高之脑脊液顺利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