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8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凡符合人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50万U-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内,30min内滴守,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每日1次共10d,溶栓后24h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共10d,然后改为100mg每日1次共80d,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h,24h,3d,7d,14d,30d和90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者共409例,尿激酶平均用量为131万U,溶栓后ESS分值增加迅速,溶栓后24h有87.53%的患者ESS分值增加≥10分,溶栓后90d有46.6%的患者ESS分值达到≥95分,本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共19例(4.64%),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6例(3.91%),死亡率为12.22%(50/409),其中6.35%(26/409)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90%(8/409)死于脑实质内出血。结论 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h以内)是有效的,如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该疗法相对比较安全,并为第二阶段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53例,分4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治疗时间窗越短ESS评分增加越明显。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有效。提倡溶栓在6h内进行,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 5 3例 ,分 4组 ,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SS评分均有显著增加 ,治疗时间窗越短ESS评分增加越明显。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有效。提倡溶栓在 6h内进行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6h以内)静脉溶栓双盲对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 (随机按照编号给药 ) ,胰肠尿激酶 15 0万 U溶于生理盐水 10 0~ 15 0 ml内 ,30分钟内滴完 ,以后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 5 0 0 mg/ d,共 10天 ,2 4h后加用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 10 0 mg/ d,共 10天 ,以后改为维持量5 0 mg/ d。神经功能评价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 :溶栓前 ,溶栓后 2 h,2 4h,3d,7d,14d,30 d和90 d。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共 38例 ,年龄 35~ 72岁 ,其中发病后 3h以内溶栓的 13例 ,3~ 6 h溶栓者 2 5例。 15 0万 U治疗组 14例 ,10 0万 U治疗组 13例 ,安慰剂对照组 11例。溶栓后 2 4h内 ESS分值增加显著。 15 0万 U治疗组 2周内ESS分值明显高于 10 0万 U组 (P<0 .0 5 ) ,后者又明显高于安慰组 (P<0 .0 1) ;90天时 ,15 0万 U与 10 0万 U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P<0 .0 1) ,3~ 6 h内溶栓的病例 ,各组 ESS分值增加速度不如 3h内溶栓的ESS值增加明显。结果提示 ,ESS分值的上升高度与溶栓时间窗密切相关。本组死亡率为 5 .6 2 %(2 / 38)。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6 h)以内有效。目前是治疗急性脑梗塞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72h内)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病人予以静滴尿激酶30万U×5d。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与溶栓前比较PC、APTT、PT、FP无明显差异性(P<0.05);溶栓后各时间点ESS积分逐渐上升,第30d以后的ESS积分较溶栓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溶栓后第90dBarthel指数≥95分(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26例(72.2%)。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比近期更好。  相似文献   

6.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21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44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6 h、3 d、7 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结果 (1)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 h、6 h、24 h、3 d ESS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5.1%,残疾率为4.9%.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0.91%,残疾率为9.09%;两组1个月时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9.09%)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9%)(P<0.01).(3)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完全再通61.9%,部分再通23.8%,血管总再通率为85.7%.(4)凝血指标:溶栓后6 h、3 d、7 d TT与PT静脉溶栓组较动脉溶栓组明显延长(均P<0.05);6 h、3 Dfib明显下降(P<0.05).(5)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3例,静脉溶栓组中脑实质内出血4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治疗ACI均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动脉溶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35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178例,常规治疗组180例。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150万U静脉注射,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 h )溶栓组治疗123例,延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12 h )溶栓治疗组55例。评价溶栓疗效和出血转化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89.89%(114/210),病死率3.8%(12/178),脑出血并发症5.7%(12/210),脑出血病死率2.9%(6/21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48.0%(108/225),病死率9.3%(21/225),脑出血并发症0.9%(2/225),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12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较好,但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临床终点死亡结局不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评分减少8分以上为阳性,减少8分以下,无改善或增加为阴性。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脑内出血并发症。结果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42例,ESS评分治疗前(48.5±11.3)分,治疗后24h(72.3±14.6)分,治疗后14d分(81.1±13.6)分;纳洛酮试验阴性患者26例,ESS评分治疗前(47.9±15.7)分,治疗后24h分(62.6±16.9)分,治疗后14d分(70.5±16.8)分,与治疗前比较,t=2.85,P<0.05。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脑内出血4例,阴性患者脑内出血9例。结论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疗效好,脑内出血发生率低,选择纳洛酮试验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量表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评分与溶栓前相比均有改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一次性应用尿激酶75万~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1d、7d、14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内出血转化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