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认识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黑质纹状体组织细胞病变及异常蛋白质表达特征.方法 对尸检证实的5例PD,3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3例多系统萎缩(MSA)脑组织标本,进行Gallyas-Braak银染色,tau、α-synuclein、ubiquit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纹状体组织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变性特征及蛋白质表达特性.结果 PD、PSP及MSA的黑质腹外侧区及腹内侧区神经细胞均存在严重脱失.PD黑质神经细胞见α-synuclein和ubiquitin蛋白阳性路易小体.PSP黑质和苍白球神经细胞胞质内存在tau蛋白阳性球状神经原纤维缠结,同时黑质、苍白球还存在tau蛋白阳性葱状星形细胞及线团样少突胶质细胞变性.MSA纹状体神经细胞中至重度脱失,并在黑质、纹状体见大量α-synuclein和ubiquitin蛋白阳性、嗜银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结论 PD路易小体和MSA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均表达α-synuclein和ubiquitin蛋白,提示这两组疾病存在相同的蛋白质病理基础;PSP黑质纹状体组织存在特征性的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变性,但其蛋白质病理属于与tau蛋白相关的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嗜银颗粒痴呆(argyrophilic grain disease,AGD)为进行性神经变性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是晚发性痴呆原因之一。AGD最先由Braak等1987年报道。AGD可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如Alzheimer病(AD)、Pick病(Pi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缠结痴呆(dementia with only tangles)、Creutzfeldt-Jakob病(CJD)、α共核蛋白病如路易体病(Lewy body disease,LBD)病和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神经病理发现神经元突起可见较小纺锤状嗜银颗粒(argyrophilic grain,AG)。AG一般见于内嗅区、海马CA1区、杏仁核皮质下复合物、下丘脑外侧结节核,以颞叶前内侧受损最重。AGD与高龄明显相关,成人尸检AG发生率5~9%。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龄脊髓组织标本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采集3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经典阿尔茨海默病、1例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和7例老龄非痴呆性尸体的脊髓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ynuclein在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延髓迷走神经背核、中脑红核以及脊髓组织中同时发现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胸髓侧角中间外侧柱和骶髓灰质腹侧前外侧部组织中可见少至中量Lewy小体和散在分布的Lewy轴索样结构.结论 伴路易小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脊髓内有α-synuclein表达阳性的Lewy小体或Lewy轴索样结构存在,且与脑组织α-synuclein相关病理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嗜银颗粒病     
嗜银颗粒病(AGD)是晚发性痴呆原因之一,可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病理发现神经元突起可见较小纺锤状嗜银颗粒(AG)。AG一般见于内嗅区、海马CA1区、杏仁核皮质下复合物、下丘脑外侧结节核,以颞叶前内侧最多。AGD病人可见认知功能下降,逐渐出现痴呆,行为异常,人格改变,情感和情绪不稳。AGD轻度认知功能改变以及受累部位类似阿尔茨海默病,二者临床难以区分。神经影像可见颞叶、额叶前部萎缩或非特异性脑萎缩。  相似文献   

5.
嗜银颗粒病     
嗜银颗粒病(AGD)是晚发性痴呆原因之一,可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病理发现神经元突起可见较小纺锤状嗜银颗粒(AG)。AG一般见于内嗅区、海马CA1区、杏仁核皮质下复合物、下丘脑外侧结节核,以颞叶前内侧最多。AGD病人可见认知功能下降,逐渐出现痴呆,行为异常,人格改变,情感和情绪不稳。AGD轻度认知功能改变以及受累部位类似阿尔茨海默病,二者临床难以区分。神经影像可见颞叶、额叶前部萎缩或非特异性脑萎缩。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病,65岁以上人群约1%~2%患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不能、姿势障碍为特征;病理上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缺失及胞质内包涵体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性改变,其他病理改变还包括蓝斑、基底核、下丘脑、大脑皮质、迷走神经背核、中枢及周围自主神经核的病变。病因至今未明,但认为可能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活性氧产生过度、环境毒素、遗传因素有关,但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发病机制,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突触核蛋白病是具有α-突触核蛋白病理特征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路易体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多系统萎缩、单纯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脑内铁沉积神经变性病-1型,其共同病理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选择性地在易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积聚,形成包涵体。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是引起这一类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且其具有与朊蛋白相似的作用方式,在细胞内和细胞间发生转移从而在神经系统内播散,导致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本文就α-突触核蛋白病类朊蛋白样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银颗粒(argyrophilic grain,AG)的神经病理学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正常人脑、85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脑标本及1例嗜银颗粒性痴呆(AGD)病例,进行嗜银颗粒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1)AG在正常人脑中的出现频率为6.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40.0%、多系统萎缩症29.1%、帕金森病17.4%,海绵状脑病5.0%。(2)AG分布在大脑的边缘系统,以海马旁回,海马台、颞叶的前部最多。形态因部位而异。(3)AG常常出现于神经突起上。由直径约20nm,表面光滑,坎侧支的直细管样结构组成。结论:AG在正常人脑中可见:AG易出现变于变性疾病中;AGD在临床上可表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隐匿,是帕金森病常见非运动症状,包括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和帕金森病痴呆,尤以执行功能障碍突出,亦可见视空间能力、记忆力和言语功能等认知域损害。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龄、低受教育程度、严重运动症状、基线认知功能较差和白天过度嗜睡。主要病理改变是脑组织路易小体形成,也可见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改变。脑脊液总α-突触核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降低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价值尚存争议。相关基因研究较少且无法获得肯定结论。PET显像发现多巴胺能通路和乙酰胆碱能通路均参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MRI研究发现皮质及皮质下结构萎缩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嗅觉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之一。帕金森病痴呆与路易体痴呆具有共同的生物学特性,二者鉴别诊断困难。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应注意个体化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具有潜在临床价值,尚待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一种神经变性病,以姿势不稳、帕金森综合征、垂直性核上性麻痹、假性球麻痹及轻度痴呆为临床特征。本文根据近年文献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突触核蛋白病(α-synucleinopathy)是一类以大脑中不同类型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简称α-syn)阳性包涵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及其他含α-突触核蛋白病理的少见疾病。其中,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标志是脑干或皮质Lewy小体,而多系统萎缩则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胞浆包涵体[1]。  相似文献   

12.
血清尿酸作为人体内天然抗氧化剂,近年发现其与多种神经变性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包括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以减少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风险,但与多系统萎缩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病的关系尚不明确。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以增强神经元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延缓神经元变性和凋亡。本文拟对近年来血清尿酸与神经变性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探寻神经变性病新的预防与治疗策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为神经变性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需与帕金森病、橄榄脑桥小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皮质基底节变性等疾病相鉴别。其临床表现包括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帕金森综合征、轴性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假性延髓性麻痹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文中就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等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分析本院近期收治的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发病特点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缓慢发病,进行性加重,走路不稳、反复跌倒、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眼球垂直性上下视运动障碍,头颅MRI示中脑萎缩,第三脑室扩大,轴位中脑呈“鼠耳征”,矢状位中脑上端萎缩,呈“蜂鸟征”。结论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需与帕金森病相鉴别,该病后期在头颅MRI有特征性改变,可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隐匿,且与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进行性核上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及皮质基底节变性病(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等在临床症状及病理基础上存在很多重合,给PD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不便。本文就经颅超声、磁共振、CTA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显像为代表的影像学检查在PD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基于像素水平的脑代谢图型特点。方法对最终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20例)、额颞叶痴呆(20例)、路易体痴呆(1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7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3例)、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和多系统萎缩(1例)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描述各种神经变性疾病脑代谢降低区域和程度。结果 SPM分析表明,各种神经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18F-FDG PET显像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但其代谢图型变化明显不同:阿尔茨海默病组以双侧颞顶叶和额叶皮质代谢降低为主,基本感觉运动皮质、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活性保留;额颞叶痴呆组额叶和颞叶皮质不对称性代谢降低,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代谢降低;路易体痴呆组枕叶、视皮质和双侧颞上回前部代谢降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组双侧前额叶背外侧、颞叶前外侧、中脑和双侧尾状核代谢降低;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组左侧额叶Broca区、左侧颞叶皮质(除左侧颞上回后部)和右侧颞叶内侧皮质代谢降低;皮质基底节变性组双侧中央沟周围额顶叶皮质(右侧显著)、右侧基底节代谢降低;多系统萎缩组双侧小脑背外侧皮质和左侧壳核代谢降低。结论神经变性疾病所致痴呆在18F-FDG PET显像中表现出各自特征性脑代谢降低图型,18F-FDG PET显像有可能成为痴呆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病因未明、老年期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主要病理基础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残存神经元胞浆中出现路易小体(Lewy body)。累积的证据显示,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营养因子下调、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等病理机制参与了PD的发生和/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eu-rolog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s)。变性疾病大部分是异质性的,而基因突变造成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表达和聚集却常常是共性的。如阿尔茨海默病时的β样淀粉样蛋白变性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病理即为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组成成分即淀粉样原纤维蛋白聚集物[1],路易体(Lewy)中的a-共核蛋白也是构成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础。近  相似文献   

19.
一、神经变性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20世纪下半叶是分子生物学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也带动了神经系统变性病分子遗传学的进展[1].其中,有一部分疾病是根据病理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从而发现了相关的候补基因[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上的微管相关蛋白(MAP)-tau基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朊蛋白(PrP)与神经变性病传播是此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关注点.目前认为,神经变性病是由于多种蛋白质构象改变所致,而特定的空间构象是蛋白质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结构基础,对朊蛋白病(PrD)的研究业已发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虽未改变,但其空间结构或构象改变也能诱发疾病. 神经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和朊蛋白病有许多关键的相似点,尤其是特异性蛋白在脑组织聚集和神经元缺失.有关此类疾病的研究焦点已发展为研究由单个蛋白质构象异常所导致的特定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