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脑老化相关的主要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淀粉样脑血管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展,此类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尽管,目前脑老化机制及相关神经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蛋白质变性、异常聚集的病理学研究,以及轻度认知损害、痴呆和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等疾病的临床前期或早期功能影像学和生物学标志研究已成为老年神经科学领域的主要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老化中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脑中沉积情况,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不同类型以及脑实质中Aβ沉积的特点。方法:应用甲苯胺蓝、LFB染色及A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23—100岁,平均(65.75&;#177;22.78)岁,男:女=23:5]尸检脑标本的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病例[76~94岁,平均(83.33&;#177;7.74)岁,男:女=5:1]的海马标本。结果:正常增龄病例中,部分70岁以上病例脑中出现AO沉积,未出现Aβ沉积者年龄最高为90岁。7例正常老年病例出现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分别表现为嗜刚果红血管病(congophilic angiopathy。CA)、斑样血管病(plaque-like aagiopathy,PA)及混合型。8例正常老年病例脑中可见老年斑(senile plaque,SP),额叶最常受累,海马最少受累及。其中2例白质中也出现类似于终末斑的Aβ沉积。AD患者在海马及海马旁回出现大量Aβ沉积,表现为SP和CA及PA,其数量和严重程度均远远超过正常老年人。结论:Aβ沉积是脑老化的重要组织形态改变之一,但并非其必然结果。脑老化中斑块样Aβ沉积并不局限于灰质,白质内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CAA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MRI检查的异常发生率、病灶特点,探讨脊髓MRI检查在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3—01/2003—12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例临床明确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使用GE1.5T MRI扫描机进行脊髓检查,扫描包括脊髓矢状位T1,T2加权,轴位T2加权。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的全文数据库1994/2003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相关的文献,检出MRI资料明确的23篇文献146例患者进行总结。结果:①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脊髓MRI的特点:病例1中下胸髓后索区对称性长T2高信号;病例2C2-6水平后索区对称性等T1、长T2高信号;病例3C2,4-5水平后索区散在点片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②检索的23篇文献中共85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脊髓MRI异常,其中胸髓受累57例(67%),颈髓受累18例(21%),颈胸髓同时受累10例(12%)。③23篇文献中的21篇文献描述了脊髓MRI异常率,总结后发现在14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中76例脊髓异常信号,脊髓异常的发生率为52%。76例脊髓MRI异常患者中有58例描述了后、侧索受累情况,其中46例单独后索受累(79%),12例后、侧索同时受累(21%),无单独侧索受累病例。④病灶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稍长信号,T2加权像为长信号,多为对称长条形,可出现增强效应,维生素B12治疗后T2加权像上高信号病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胸髓的后索常见对称性长条形MRI异常信号,MRI检查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方法:实验于1999-01/20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诱发帕金森病样猴模型(n=9),随机分为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6只、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2只及空微囊组1只。②获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微囊化、非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或空微囊分别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及空微囊组帕金森病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③观察3组帕金森病样猴移植后的行为改善、移植后14个月及28个月时移植物的状况,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及7个月时移植区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变化及48个月时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变化。结果: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6)和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2)移植后1周开始帕金森病样猴左上肢活动明显增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改善时间7~48个月,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一两个月,空微囊组(n=1)左侧上肢活动无改善。②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28个月时仍存活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③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7个月时,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④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48个月时移植区D2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的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产生多巴胺、改善其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海马中钙结合蛋白 (CalbindinD 2 8K ,CaBP)的分布及表达 ,并分析其在人衰老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 12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非脑部疾病尸检左侧大脑半球的海马组织 ,经病理常规处理后 ,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海马CA1与CA3区CaBP的分布。结果 CaBP阳性产物出现在神经元的细胞质中 ,CA1区的CaBP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CA3区。结论 CaBP在老年人海马CA1、CA3中均有表达 ,但有差别。提示CaBP在老年人海马的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茨海默型痴呆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紊乱、感染、微量元素平衡障碍及自由基损伤等因素有关,其中微量元素平衡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阿茨海默型痴呆的微量元素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认识中国内地55年来临床神经病理领域的发展与成就.方法 回顾性查阅中华神经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2009年12月期间与临床神经病理相关的文献;统计不同时期神经疾病及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总数,并计算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所占百分比;统计不同时期尸检与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文献比例;统计各时期神经病理文献前5位疾病类型;并与JNNP(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同期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 (1)1955-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临床神经病理文献占同期中华神经科杂志文献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8.11% (65/359)、20.81%(103/495)、17.05% (22/129)、15.50%(230/1484)、11.58%(176/1520)、16.04% (309/1927),其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7.977,P=0.005);但与JNNP同期临床神经病理文献百分比变化趋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55-2009年不同时期尸检病理文献占同期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呈逐渐下降趋势;1980-2009年中华神经科杂志刊载的尸检神经病理文献的百分比较JNNP逐渐减少,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时期神经病理文献中排前的疾病类型是:1955-1989年为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脑血管病;1990-2009年肌肉疾病则成为神经病理文献的主要疾病类型;与JNNP刊载的临床神经病理文献比较,中华神经科杂志刊载的疑难罕见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病理文献相对较少.结论 神经病理研究在临床神经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内地临床神经病理的主要发展成就在于对肿瘤、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肌病等常见疾病有了较深入地研究与认识.但近年来尸检病理的匮乏制约了我们对神经变性疾病和一些疑难罕见神经疾病的深入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路易体痴呆是引起老年人群痴呆的第二位常见病因,经尸检确诊的路易体痴呆国内少见报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伴有间歇性精神行为异常、视幻觉、对神经安定类药物敏感等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和(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现报道经尸检确诊的路易体痴呆1例,尸检病理结果表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神经元胞浆内广泛存在α?共核蛋白染色阳性的路易小体,证实了生前临床诊断。希望通过学习本病例,提高国内各科医师对于路易体痴呆的认识水平,以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认识TDP-43蛋白在运动神经元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表达特征.方法 对4例经尸检病理证实的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脑和脊髓切片进行泛素、磷酸化TDP-4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情况,并与同年龄、无神经疾病病史的3例病例的脑和脊髓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4例病例具有运动神经元病典型的临床与组织学特征,其脑和脊髓组织中,3例存在神经元泛素阳性包涵体结构,主要表现为丝团样包涵体,致密圆形包涵体及路易样包涵体;2例存在明确的TDP-43阳性表达,表现为广泛分布于大脑运动皮层及脊髓前角的各种形态的神经元胞浆包涵体及胶质细胞包涵体,1例存在脊髓前角神经元TDP43弱阳性表达.对照病例无泛素阳性及TDP-43阳性包涵体发现.结论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广泛TDP-43蛋白阳性表达,且其阳性包涵体具有一定特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丹参益坤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丹参益坤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对丹参益坤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参益坤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在0.0081-0.1628μ 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8%,R S D为1.27%.结论 建立了丹参益坤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该方法操作易行,稳定可靠,用于丹参益坤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