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中“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结合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的11例患者资料。结果11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均植入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裸支架“烟囱”技术可以为主动脉夹层伴左锁骨下动脉破口患者提供腔内隔绝术治疗机会,完全封堵漏口,重建血流。短期随访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诊治的30例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主动脉内与左锁骨下动脉内各植入1枚支架;未有患者出现脑、上肢缺血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随访调查均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方式可有效延长锚定区,同时使左锁骨下动脉保持通畅,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年8月 至2014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病变的25例患者的方法、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例主动脉 弓病变腔内修复技术中应用了“烟囱”技术,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38~78(65±5.8)岁。针对左颈总动脉的“烟 囱”技术5例,针对左锁骨下动脉的“烟囱”技术20例。25 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3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少量I型内 漏,未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内漏消失;2例患者出现左上肢乏力,其中1例伴头晕,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无肢体缺 血坏死。所有“烟囱”支架均通畅,无主动脉覆膜支架移位、内漏等并发症。结论:“烟囱”技术为近端锚定区不 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了完全腔内微创治疗的方法,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对17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术前行CTA影像学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修复术.结果 176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得成功,出现内漏9例.随访1~24个月,复查CTA后内漏完全消失,未行再次介入或手术治疗.全部病人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及近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65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需要扩大近端锚定区的患者进行了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部分覆盖组,15例)、支架开窗(开窗组,18例)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转流组,32例)3种处理方式.观察术后内漏的发生率,左上肢的血压降低幅度,左上肢缺血症状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患者死亡.转流组术后支架内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左上肢血压均下降,但转流组的血压下降的幅度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没有患者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转流组声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左锁骨下动脉的3种处理方式均可以达到扩大腔内修复近端锚定区的作用,但转流手术可以为左锁骨下动脉提供更好的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支架在预防及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腔内修复术近端锚定区不足、真腔被严重压缩及原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第一破口位置及远端是否存在破口,在主动脉造影下预先置入限制性支架同时,在第一破口及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行腔内隔绝术,必要时以"烟囱"支架重建左颈总动脉的血流。术后复查主动脉CT,观察疗效以及远端新发破口、支架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Ⅲ型内漏发生,限制性支架内血流通畅。11例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给予保护胃黏膜治后疗症状好转。术后随访1~20个月,主动脉内支架及限制性支架位置良好,无移植物相关渗漏发生,无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限制性支架对于预防及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有重要作用,避免患者再次入院手术的痛苦。短期随访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对33例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28~81(61.3±19.5)岁,包括累及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19例,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穿透性溃疡3例,主动脉食管瘘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了血管腔内修复,其中12例先进行解剖外旁路手术,16例1期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2例使用覆膜支架近端开槽技术保留左锁骨下动脉,3例使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结果全组均取得技术成功。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其余均痊愈出院。30例随访2~52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3例出现头晕等窃血表现,在1个月内缓解。术后随访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示:主动脉支架无移位,6例原有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通畅。结论应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有满意的近期疗效,是治疗此类病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胸主动脉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修复术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短瘤颈胸主动脉疾病患者58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支架植入(大部分或全部遮盖左锁骨下动脉)36例,左锁骨下动脉血管重建+支架组22例(“烟囱”支架12例,台上预“开窗”6例,左颈总-锁骨下动脉转流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内漏、支架移位、左锁骨下动脉通畅度、围术期死亡、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支架移位事件发生。单纯支架组手术时间45.7±11.3 min,明显少于左锁骨下动脉血管重建组的134.3±3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单纯支架组发生截瘫3例。结论:“烟囱”和体外预“开窗”血管内修复术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3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造影显示出现轻微内漏,3个月后复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术中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术前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术后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器官缺血、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9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显示夹层真腔明显增大,假腔明显缩小,覆膜支架位置、形态保持正常,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结论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麻后穿刺左侧肱动脉,经左侧肱动脉置入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经右侧腹股沟处切开分离出右侧股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导管证实在真腔内,顺导管置入超硬导丝至升主动脉。全身肝素化后控制血压,其中急诊手术治疗4例,其余患者急性期过后限期手术。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主动脉支架25枚,普通血管支架6枚,其中6例行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5例行左侧椎动脉-人工血管-左侧颈总动脉搭桥术,5例支架置入后明显内漏者行球囊扩张,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腔内治疗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对颅内及左上肢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6例患者全部或部分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5例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封堵程度1/4~2/3);8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缺血的表现,12例术后出现左上肢轻微缺血症状,无左上肢严重缺血发生;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左上肢肱动脉收缩压较术前降低15~35 mmHg.结论对于第一裂口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术前评估决定是否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是否先行颈部血管旁路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空间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初步经验.[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对33例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9例,年龄28~81(61.3±19.5)岁,包括累及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19例,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穿透性溃疡3例,主动脉食管瘘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了血管腔内修复,其中12例先进行解剖外旁路手术,16例1期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2例使用覆膜支架近端开槽技术保留左锁骨下动脉,3例使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结果]全组均取得技术成功.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其余均痊愈出院.30例随访2~52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3例出现头晕等窃血表现,在1个月内缓解.术后随访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示:主动脉支架无移位,6例原有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通畅.[结论]应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有满意的近期疗效,是治疗此类病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隔绝术的方法、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近5年完成的局麻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及随访1~53个月,平均随访16±15个月,结果表明:30天内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了破口,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2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术后无左上肢缺血表现,随访期间2例死亡,平均16±15个月生存率93.10%。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10例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进行随访。 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Medtronic Valiant直型支架10枚。支架直径为30-36mm,长度为100-200mm。随访3~24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II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所有病例近端内膜破口封闭,胸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 结论 腔内隔绝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方法3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1.2±9.7)岁。术前行超声心动图、CT、MRI、MSCT检查,介入治疗过程均在DSA监视下完成。选用大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随访采用X线胸片和EBCT检查。结果腔内隔绝治疗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无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发生左下肢偏瘫1例,股动脉切口淋巴漏1例,间断胸痛2例。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的3例患者中,术后有1例诉有头晕症状,伴有左上肢肌力减退、脉搏减弱、活动后酸痛等症状,术后2周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10年2月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将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1例支架未能完全封闭漏口、内漏明显。随访12~18个月,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25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254例患者中253例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成功率99.6%,1例因降主动脉迂曲未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中置入1个覆膜支架229例,置入2个覆膜支架24例,覆膜支架远端先置入限制性裸支架38例,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32例,术后左锁骨下动脉置入烟囱支架6例,手术时间30 ~ 108 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10 ~ 50 mL,平均20 mL,2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安全返回病房,术后4d死亡1例,其余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232例2~48个月,23例死亡(其中包括置入支架不成功l例),其余均健在.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操作简便、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期、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有待观察,尤其适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1-08经我科治疗的48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A(CT血管成像)检查对病人进行评估,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监控下将带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夹层近端第一破口,支架置入后即行DSA.同时于术后1、3、6 mo及1 a以后每隔1 a行CTA随访,主要包括病人生存状况、内漏类型及残余夹层真假腔内径。结果:在腔内隔绝后,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4例,2例近端内漏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漏血较少,未予处理。术后1、3 mo复查CTA 1例内漏仍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扩大。Ⅱ型内漏1例,因漏血较少,未予处理,术后3 mo CTA复查内漏自行封闭。48例病人中,术中行左锁骨下动脉"烟筒"支架3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左上肢盗血综合征,也无心、脑、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简捷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