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对颅内及左上肢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6例患者全部或部分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5例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封堵程度1/4~2/3);8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缺血的表现,12例术后出现左上肢轻微缺血症状,无左上肢严重缺血发生;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左上肢肱动脉收缩压较术前降低15~35 mmHg.结论对于第一裂口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术前评估决定是否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是否先行颈部血管旁路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空间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23例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患者治疗前均经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8岁;合并肾动脉灌注不良8例(单侧6例),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9例,单侧下肢动脉灌注不良5例,脊髓灌注不良1例;17例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及相关辅助治疗,6例患者拒绝手术,予保守治疗。 结果:6例保守治疗患者均在2周内死亡。17例接受急诊手术患者均予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第一破口,其中13例封堵第一破口后,分支动脉灌注不良改善;1例第一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中段,先植入裸支架,扩张主动脉真腔后,再植入覆膜支架封堵第一破口;3例封堵第一破口后,尚需再植入单侧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裸支架。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17例均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半年死于心肌梗死,余均存活且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 结论:对于合并器官灌注不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恢复脏器供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动脉系统疾病尤其是大动脉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在众多的手术方法中,覆膜支架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8个月.因"发现芹顶部包块18个月,逐渐增大2个月"于2007年12月18日入院.查体:左顶部包块约3.5 cm×3.0 cm,局部无红肿,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搏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皮温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18个月.因"发现芹顶部包块18个月,逐渐增大2个月"于2007年12月18日入院.查体:左顶部包块约3.5 cm×3.0 cm,局部无红肿,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搏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皮温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18个月.因"发现芹顶部包块18个月,逐渐增大2个月"于2007年12月18日入院.查体:左顶部包块约3.5 cm×3.0 cm,局部无红肿,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搏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皮温正常.  相似文献   
8.
对1983年5月至1997年5月资料完整的158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就并发症防治及再手术原因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男106例,女52例,年龄45~72岁,平均52岁。随访2个月~14年,平均4年2月。手术入路和术式:前入路149例,1~2节段病变137例用徐氏环锯法,2~3节段12例用徐氏开窗减压扩大椎管法,后路9例,其中全椎板切除2例,改良半椎板切除2例,单开门椎骨扩大成形术2例,单开门加拱桥式植骨术3例。再手术10例。并发症:前入路手术并发症12例,其中脊髓损伤3例,椎间隙感染1例。植骨块脱出3例(其中完全脱出1例,部份脱出2例),鹅颈畸形愈合5例。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对17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术前行CTA影像学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修复术.结果 176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得成功,出现内漏9例.随访1~24个月,复查CTA后内漏完全消失,未行再次介入或手术治疗.全部病人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科学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0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经组织学证实血管型为6例、实质型2例、混合型2例.10例病人均行瘤体剥离和(或)瘤体切除及血管重建.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舌咽、迷走神经等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均顺利出院.结论 由于颈动脉体瘤所处解剖位置特殊,与颈动脉粘连紧密甚至产生包绕和侵蚀血管现象,术中术后极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和脑供血不足;加之其本身属化学感受器肿瘤,尚有7%~10%为恶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因而在手术治疗以及整个围手术期处理中都应高度警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