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现况特点,评价抗凝药物 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 年1 月1 日-2016 年12 月31 日某三甲综合医院及某肿 瘤专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168 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该调查的1 168 份病历中, 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病历共185 份,总预防用药率为15.84%(185/1168)。VTE 高危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 预防性抗凝用药率低,仅为32.32%。对使用抗凝药物防治VTE 的193 份病历进行评价,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 69.43%(134/193),主要为用药疗程不适宜。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抗凝药物预防VTE 所占比例较低, 并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对VTE 高危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性抗凝措施。  相似文献   

2.
覃业语  杨菁 《海南医学》2016,(8):1308-1310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8%~19%,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癌症患者急症中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住院的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较正常人群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4.1倍和6.5倍[1].此外肿瘤相关的VTE的发生对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经费的支出都会产生严重影响[2],如住院患者VTE发病率增加、抗凝药物的使用、出血并发症、VTE复发风险增高及肿瘤治疗的延迟等.本文就一例膀胱癌患者合并左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从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机制、高危因素、防治、用药监护和患者教育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文慧  王辰 《中国医刊》2008,43(1):14-15
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中以产生黏液的胰腺癌(尤其是胰体和胰尾部)伴发DVT-PTE的几率最高,其次是胃肠道肿瘤、肺癌和卵巢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少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因。癌症患者发生VTE常常提示预后不良,实际上合并VTE的肿瘤患者只有12%生存期能达到1年。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过程中发生VTE的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VTE也可以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被认为是发生潜在恶性肿瘤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862例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6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率及临床相关特征。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均经病理学确诊的86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此回顾性研究。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患者分别123、118、94、76、102、349例。男性535例,女性327例。中位年龄69岁(年龄23~81岁)。结果全组共86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VTE发生率为6.8%。临床特征如年龄≥60岁、PS评分≥2分、临床分期晚、伴有合并症以及D2聚体升高等可能是VTE高发因素。胰腺癌VTE发生率最高,为10.5%,鼻咽癌发生率最低,为4.3%。下肢深静脉与肺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最常见的部位。大多数VTE确诊的时间是入院1~3个月。结论静脉血栓栓塞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发生相关特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高危的深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中的效果。方法选择Caprini模型VTE风险度评分≥5分的31例深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深静脉置管后进行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治疗后血栓发生的情况和各项观察指标(年龄、性别、病种等)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结果 (1)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血栓发生率为9.7%(3/31);(2)31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不同水平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发生血栓的患者均来源于17例(54.8%)有2项或2项以上高危因素(VTE风险度评分、D-二聚体异常、激素治疗)的患者,余14例(45.2%)有0~1项高危因素,但无一例发生血栓,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低分子肝素预防用药后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患者由5例下降至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深静脉置管后高危患者发生VTE,但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00例,以三个月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EG各参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200例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为14.50%。(2)恶性肿瘤发生VTE时,TEG检测中的MA值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恶性肿瘤发生VTE时,MA值、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7.20mm和1.57mg/L,其敏感度分别是93.10%、89.70%,特异度分别为53.92%、71.53%,准确度分别为65.00%、74.00%,AUC分别为0.767,0.878。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51.46%,准确度为58.00%,AUC为0.891。结论:TEG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VTE发生的筛查指标,对于恶性肿瘤发生VT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组病例占同期发病的6.1%,且以深部静脉血栓形成(VTE)为主。血栓性疾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以血栓事件起病的恶性肿瘤中44.4%已发生远处转移。恶性肿瘤血栓组1年及1年半生存时间较非血栓组短(P〈0.05)。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相比,抗肿瘤治疗前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PT)及D-D(D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有血小板、白细胞和DD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事件,预后差,应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静脉血栓形成(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恶性肿瘤的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被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4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入院,在医院接受手术之后或诊治期间首次出现VTE的患者;研究组:以VTE为首发症状就诊、进一步诊断出消化道恶性肿瘤、且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合并症、VTE发生部位、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侵犯程度、入院时首次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42例患者中,以VTE为首发症状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7例(40.5%),对照组25例(59.5%)。研究组患者男性比例、VTE发生在双下肢的患者比例、肿瘤发生在胃部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BMI、合并症、VTE发生部位(除外双下肢)、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侵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原发性VTE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双侧DVT的发生率较高,且以胃恶性肿瘤为主。提醒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若遇有不明原因的VTE患者,尤其是男性、双侧下肢VTE患者,应高度警惕其并发胃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李馨  孙静 《吉林医学》2014,(24):5323-5324
目的:了解妇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妇外科2013年接受全身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病历,分析妇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用药结构、用药合理性。结果:273例恶性肿瘤患者共计进行625例次化疗,其中出现98例次使用不合理,占15.68%,主要表现为预处理方法不当、溶媒选择不适宜等。结论:妇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重视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564例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有无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有VTE)与对照组(无VTE),其中观察组有144例,对照组有420例。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疾病分期、血液黏度以及D二聚体升高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VTE的相关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以及血液黏度与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需要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早期给予抗凝措施,预防VTE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石建平  赵梦华 《医学综述》2011,17(24):3724-372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已明确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以上,发生VTE的风险大小根据癌症的类型而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可能有数种发病机制,放疗和化疗可增加发生VTE的风险。高龄、衰弱、长程和困难的手术、术后有并发症的肿瘤患者均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陈群伟  郑晓青  常春阳  单双双  舒琦瑾 《浙江医学》2017,39(12):976-978,100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30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异常组123例、肝功能正常组186例;比较并分析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化疗后肝功能异常首次出现时间多数在化疗第1~4个周期,占96.7%。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分级以1级(69.9%)为主,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功能异常患者因肝损伤延迟化疗占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是恶性肿瘤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2.410、1.756和2.182,均P<0.05),预防用药是保护因素(OR=0.551,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肝脏转移会增加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的风险,而化疗期间预防用药可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晓芳  陆慰萱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6):1865-186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4%~20%[1].近年来,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肿瘤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加之对VTE诊断意识和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现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VTE预防管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VTE预防管理流程,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两组患者的VTE预防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 vs. 14%,2=4.310,P=0.038);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 vs. 91%,2=4.714,P=0.030)。结论 FMEA模式能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77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入院的恶性肿瘤但未合并VTE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结果 VTE多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的3月内,以肺癌最常见.高龄、合并疾病、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D-二聚体增高在研究组中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长期卧床、VTE病史、肿瘤压迫、接受化疗、生物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治疗、止血药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血等,研究组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接受激素治疗为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VTE或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冠心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接受激素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其中感染是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临床常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评估模型及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新型的恶性肿瘤并发VTE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设为病例组,将同期住院且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和TNM分期一致、未患VTE的恶性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血液学检查、深静脉置管史和介入治疗史等资料。采用Caprini和Pauda模型对入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进行评估,筛选出预测效能较佳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建立一种新型的恶性肿瘤并发VTE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与Pauda模型比较,Caprini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0.73 vs 0.58)、敏感度(56.13% vs 25.16%)均高,而其特异性却低于Pauda模型(82.74% vs 95.24%)。近1个月内手术史、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深静脉置管史是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其纳入Caprini模型中构建新模型,结果显示,新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0.81 vs 0.73)、敏感度(56.77% vs 56.13%)和特异性(88.69% vs 82.74%)方面均优于Caprini模型。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恶性肿瘤并发VTE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佳的预测效能,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在应用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过程中护理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对4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顺铂、5-Fu、表阿霉素等药物联合化疗.结果 通过化疗前期准备、化疗中观察与护理,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危及生命.结论 经过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观察与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霞 《当代医学》2011,17(12):155-156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为38.8%,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以及减轻毒副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化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以及减轻毒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辅助用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杉类化疗方案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取瓦房店中心医院2005年12月-2007年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4例患者中,化疗后空腹血糖升高者占13.70%(17/124),其中糖耐量减低6例,占4.83%(6/124);诊断为糖尿病者6例,占4.83%(6/124);一过性血糖增高5例,占4.03%(6/124)。各患者化疗前后血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紫杉类化疗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甚至发生糖耐量减低或2型糖尿病,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总结紫杉醇临床应用特点。结果骨髓抑制100%,胃肠道反应81.0%,肌肉关节疼痛67.2%,10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发;62.9%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毒性;7.8%患者发生轻度肾功损害;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加强化疗前、中、后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对保证紫杉醇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