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报告,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纤溶活性增高,是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纤溶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本文通过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imer),以了解乙肝患者的纤溶状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142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组,同步检测凝血因子V活性(FV: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X活性(FX:C)、纤溶酶活性(PL: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1:A)、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八项指标,并分别与9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FV:C增高(P<0.05),其余各类肝炎FV:C、Ⅶ:C、FX:C的血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1)。除慢性肝炎轻度组D-D外,各型肝炎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AI:A均显著下降,PL:A、t-PA:A、D-D、FDP均显著升高,它们的改变与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呈一致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测定将有助判断肝炎严重程度,防治出血,推测预后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霖 《医学综述》2012,18(11):1639-1641
纤维蛋白原为重要的凝血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高凝状态,诱发血管疾病造成缺血性损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是血浆纤溶活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异常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阻碍纤维蛋白分解,从而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参与多种代谢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形成,造成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纤维蛋白原不仅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tPA,PAI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0例肝硬化病人、1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活性水平,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t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PAI则显著降低,提示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纤溶活性增强,这可能是肝硬化易并发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致栓作用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的致栓作用。方法检测和比较30例血液肿瘤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前后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以及凝血因子Ⅴ活性、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服用沙利度胺后,血液肿瘤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活性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抗凝及纤溶活性,从而增加血液肿瘤患者并发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发色底物法及放免法检测了3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的30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组织 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空腹血浆腹岛素,血糖水平,分析了纤溶活性和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EH患者血浆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t-PA活性及IS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抗凝和纤溶功能变化在各类肝病中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各型肝病81例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失偿性肝硬化,重症肝炎和原发性肝癌5组,观察其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变化,以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作为肝贮备功能的对照指标。结果表明,肝病患者的抗凝和纤溶功能均有显著改变,表现为抗因酶Ⅲ活性,和其抗原降低,α2巨球蛋白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其抗原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降低,纤溶酶原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血液抗凝和纤溶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原发性肺癌48例的抗凝血酶Ⅲ活性,抗凝血酶Ⅲ抗原,α2-巨球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活性,血浆纤溶酶活活性,血浆纤溶激活抑制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抗凝活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而纤溶活性增强,血液抗凝与纤溶状态异常与肿瘤期别有关,α2-巨球蛋白有突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首次用国产发色底物 S-2251测定了155例病毒性肝炎患血浆中α_2-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表明,除急性肝炎组外,其他各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共110例患者的血浆α_2-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血浆的α_2-纤溶酶抑制物的最为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aprin,LMWH)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探讨LMWH用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UAP患者51例,26例给予常规治疗,另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检测治疗前后抗Xa因子活性、D-二聚体、血浆纤溶酶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纤溶指标。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纤溶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LMWH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PLG水平明显上升。而且LMWH组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抗Xa因子活性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LMWH可以降低老年UAP患者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化特性和测定方法。方法: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采用t-PA抗原测定(ELISA法)和t-PA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测定(t-PA)增高,表明纤溶活性亢进,见于原发性纤溶症、继发性纤溶症如DIC等。减低表明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动脉血浆形成DVT、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缺血性卒中等。结论:血浆t-PA测定分活性及含量(抗原)测定。活性测定多采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纤维蛋白溶解法等,前者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宁军  龚浩 《中国医刊》2008,43(2):49-50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凝血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和内源性抗凝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PAI-1),D-二聚体(D-dimer)。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活性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尼尔雌醇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浆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尼尔雌醇,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浆纤溶活性的变化。结果:血浆一氧化氮、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浆内皮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降低(P〈0.05)。结论:尼尔雌醇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可作为绝经后妇女单一预防冠心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爱平  杨叶  叶阳 《西部医学》2007,19(5):791-792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选30例UAP患者和15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抽静脉血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和D-二聚体(DD)、纤溶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PA患者血浆中t-PA活性减低,PAI活性增高,Fg和DD含量增高。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凝血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新 《中原医刊》2005,32(24):25-26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纤溶酶原活性及凝血因子X活性,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钠组及常规治疗组MI发生率分别为5/32和11/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UA患者纤溶酶原活性和凝血因子X活性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分子肝素钠组纤溶酶原活性和凝血因子X活性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能降低MI发病率,有利于UA患者的转归,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对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纤溶系统变化进行了多指标同步观察。结果表明,与正常晚孕者比较,妊高征患者血浆纤溶抑制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活性明显升高,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明显降低,PAI:A及FI:A诊断妊高征的敏感率89.6%,特异性为80%。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时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期望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纤溶酶原,血浆激肽释放酶原,血浆总纤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激肽释放酶原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19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报制物,并与正常组对照显示: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t-PA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血液中的纤溶活性低下,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置MA—IUD妇女经血纤溶抗凝血及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华  潘家骧 《上海医学》1993,16(7):393-396
本文以Tcu220c-IUD为对照,测定置MA-IUD妇女月经总量;经血纤溶系统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纤溶酶原(PLG)含量和纤溶活性(Fa);经血抗凝血物质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 C(PC)抗原含量和 PC 活性以及经血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Ⅶ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实验表明 MA-IUD 能使妇女月经量明显减少,其与宫腔局部纤溶活性和抗凝血系统活性下降有关。宫腔局部凝血因子无明显改变,IUD 之孕激素的局部释放对肝脏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