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究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并发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真菌感染预防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用药组患者预防性地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31例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患者中,仅2例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仅为6.5%,而对照组31例中,8例并发真菌感染,包括3例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为25.8%,明显高于预防用药组(P<0.01),而且2组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能有效降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止凝血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中的变化。方法:对16例MM患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P-选择素),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活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α2-抗纤溶酶抑物(α2-PI)及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测定,并交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M患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TM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01),而凝血因子Ⅱ、Ⅷ、Ⅹ活性,Fbg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虽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存在着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临床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血液粘度增加,血液缓慢不畅,损害毛细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止凝血指标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浓度变化.初步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异常的原因。方法测定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TF、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以及Fbg、D二聚体、tPA、IL-6、TNFα血浆浓度,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TF、Fbg、D二聚体、tPA血浆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或P<0.01)。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止凝血指标异常,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与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激素敏感性ITP患者(包括糖皮质激素抵抗和敏感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α和β亚型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GRβ)mRNA和蛋白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抵抗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βmRNA表达量和GRβ蛋白表达阳性的单个核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激素敏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G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与其GRβ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栓栓塞症患者抗活化的蛋白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活化的蛋白C(APCR)现象在中国人血栓栓塞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APTT法检测APCR敏感比率(APCR-SR)来研究40例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PCR发生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来检测FV Leiden突变;用免疫火箭电泳测血浆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果 正常人的正常化APCR-SR(n-APCR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和比较右丙亚胺联合CHOP(D-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入组40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随机分入D-CHOP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体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CHOP组和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相似(55%vs50%,P=0.752),而两组总体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0%VS65%,P=0.736)。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指标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D-CHOP组患者心肌受损指标肌钙蛋白I和心脏超声的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低于CHOP组(0.10vs0.13,P=0.021:0.45vs0.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0%,P=0.723)。结论D-CHOP方案是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之一,其中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减轻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在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3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2例脑血栓患者和40名健康献血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然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患者和健康献血者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均显示正常带型,即345bp一条带. 结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在我国的发生率很低,很可能象FV Leiden变异引起的活化蛋白C抵抗一样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致栓作用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对血液肿瘤患者的致栓作用。方法检测和比较30例血液肿瘤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前后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以及凝血因子Ⅴ活性、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服用沙利度胺后,血液肿瘤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比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活性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抗凝及纤溶活性,从而增加血液肿瘤患者并发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SHP-1 、p15和SOCS-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DLBCL淋巴组织标本中SHP-1、p15和SOCS-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50例DLBCL患者中有48例(96%)存在SH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26例(52%)有p15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28例(56%)有SOCS-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而15例对照(淋巴结良性反应性增生)组则无SHP-1、p15和SOCS-1基因的甲基化现象.结论 在DLBCL患者中存在的SHP-1、p15和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初步表明SHP-1、p15和SOCS-1基因甲基化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并对DLBCL的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在DIC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7例DIC病人、45例Pie—DI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DIC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DIC患者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01或P〈0.05)。Pre—DIC患者组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TpP在DIC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0%,而特异性为96%。结论TpP可作为DIC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且对DIC的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