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周志中  徐岩 《安徽医学》1998,19(2):9-10
对33例已确诊的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纤溶酶原(Plg)活性水平,并以30例非房颤患者作对照;结果发现心房颤动患者血浆t-PA活性低于非房颤患者(p<0.01),Plg活性也显著性低于非房颤患者(p<0.01),而PAI-I活性则显著性高于非房颤患者(p<0.001),提示心房颤动患者由于纤溶性降低而参与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糖尿病患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73例糖尿病患和71例非糖尿病患t-PA、PA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t-P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性(P<0.05);PA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PAI占优势。结论 糖尿病患纤溶活性相对降低,较易患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检测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和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结果表明,患者的t-PA:Ag低于正常,PAI:A,VWF:Ag高于正常,提示尿蛋白增多的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减低并可能伴血检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40例冠心病(CHD),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8例,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活性,及其D2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D-Dimer、Fbg含量增多,PAI活性增高(P<0.01),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素B2 (TXB2 )、6 -酮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I-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PA活性、6 -K -PGF1α含量均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血压升高可能是直接原因。这为解释及防治高血压病血栓性并发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洁  郭海玲 《海南医学》2007,18(3):128-129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活性及组织表达的影响.方法 SHR分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对照组,用发色底物法测血浆PAI-1、t-PA活性,RT-PCR半定量法测组织表达.结果 SHR主动脉组织PAI-1表达增加,卡托普利(P<0.01)和氯沙坦(P<0.05)使PAI-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拮抗剂可减少早期SHR主动脉PAI-1表达,改善局部的纤溶平衡和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7.
t-PA,PAI-1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含量及t-PA/PAI-1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PA、PAI-1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A、PAI-1及t-PA/PAI-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t-PA、PAI-1水平及t-PA/PAI-1比值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方法 :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性 ,用发色底物显示法测定t-PA、PAI活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粘附性增高 ,PAI活性增高 ,t-PA活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合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 4 0例冠心病(CHD)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 (AMI) 18例 ,2 2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和 30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PAI)活性 ,及其D2聚体 (D -Dimer)纤维蛋白原 (Fbg)。结果 :冠心病人与正常人比较t-PA活性降低 ,D -Dimer、Fbg含量增多 ,PAI活性增高 (P <0 .0 1) ,提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在CH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UAP和AMI有共同的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的血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的活性和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活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低于血压正常者,PAI-1和Plg活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确实存在内源性纤溶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糖耐量水平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符合NAFL诊断的患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41例、糖耐量低减(IGT)组29例和合并糖尿病(DM)组20例.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PLG),并与健康人28例作为对照.结果:NAFL患者血浆PAI-l、PLG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血浆t-PA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在NGT、IGT、DM三组中,血浆PAI-1活性逐渐增高(F=62.03,P<0.01),且与空腹血糖(FBG)、OGTT 2小时血糖(2hPBG)呈正相关(γ=0.606,P<0.01;γ=0.727,P<0.01);血浆t-PA 活性逐渐降低(F=72.81,P<0.01),且与FBG、2hPBG呈负相关(γ=-0.670,P<0.01;γ=-0.698,P<0.01).结论:NAFL 患者纤溶活性降低,且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李浪 《医学综述》2000,6(8):337-338
<正>在纤溶系统中,纤溶酶激活物(PA)可激活无活性的纤溶酶原转变成活性的纤溶酶,后者不仅可水解血栓和纤维蛋白,还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imina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体内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剂,特异的抑制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活性,调节纤溶活性。t-PA、u-PA、PAI-1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的血管开放状态和止血,该系统的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并探讨其与不同类型慢性肝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4例临床肝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TAFI:A,同时检测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分析以上检测指标与不同类型慢性肝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浆TAFI: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PAI-1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浆t-PA水平亦显著增加(P<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除外)。结论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浆TAFI:A水平降低,导致纤溶活性增加,是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呈出血倾向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t—PA及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显色底物法对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浆t-PA及PAI的活性进行测定.③结果心绞痛病人血浆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P<0.01),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P<0.05),65岁以上老年病人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t=3.87,2.98,P<0.01).④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存在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有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期DVT患者38例,恢复期患者63列,对照组45例,实验室中分别测定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水平。结果急性期t-PA:A和恢复期的Plg、t-PA:A、t-PA:Ag、PAI-1均比正常降低(P<0.05,P<0.01):而恢复期Plg、t-PA:A和PAI-1比急性期降低更明显(P<0.05,P<0.01)。结论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DVT患者纤溶功能均较正常减弱。  相似文献   

16.
于淑红  王鸿玲  邢美玲 《医学综述》2006,12(12):732-734
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对疾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异常是心血管疾病血栓前状态的最危险因素。因此,密切观察t PA等纤溶能力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血栓相关性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t PA的方法主要为ELISA法测抗原及发色底物法测活性,这两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发色底物法及放免法检测了3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的30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组织 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空腹血浆腹岛素,血糖水平,分析了纤溶活性和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EH患者血浆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t-PA活性及IS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及抗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患者 63例和健康查体者 56例 ,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 ,以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g) ,以发色底物法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PA :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活性 (PAI- 1 :A) ,抗凝血酶 -Ⅲ活性(AT -ⅢA) ,以酶联免疫法测vonWillebrand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t-PA :Ag)、纤溶酶原含量 (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含量 (PAI- 1 :Ag)。以免疫火箭电泳法测抗凝血酶 -Ⅲ抗原 (AT -ⅢAg)。 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vWF、Fg、PAI - 1 :A、PAI- 1 :Ag明显升高 (P分别 <0 .0 0 1 ,0 .0 5 ,0 .0 1 ,0 .0 5) ,AT -ⅢAg、AT -ⅢA、PLg :Ag、t -PA :Ag明显降低 (P分别<0 .0 1 ,0 .0 5 ,0 .0 5 ,0 .0 5)。结论 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纤溶及抗凝血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溶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 方法 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定量检测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的活性 ,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 -二聚体 (D -D)。 结果 脑血栓患者治疗前t -PA活性较低 ,PLG、PAI活性较高 ,D -D含量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患者t-PA活性增强 ,PLG、PAI活性减弱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 -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有升高趋势。 结论 脑血栓患者病程中纤溶系统存在着动态变化 ,测定其纤溶活性的变化 ,将有助于诊治。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凝血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血凝象改变及免疫吸附治疗对 SL E凝血象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 ACL 2 0 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及纤溶 ,用发色底物法测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 ( t-PA)和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 ( PAI-1 )。结果 :SLE患者 FIB、PT、APTT、TT、AT- 出现多种组合形式异常 ;t-PA及 PAI-1活性均增强 ,治疗后 SLE患者部分 APTT恢复正常 ,AT- 活性升高。结论 :综合检测 SLE血凝指标 ,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