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TOPOⅡ、GST -π、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4 2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根治标本雌激素受体 (ER)、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结果  14 2例乳腺癌中 ,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GST -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5 2 1%、81 0 %、6 4 1%、76 8% ;C -erbB -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GST -π与C -erB - 2表达和淋巴结转移间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TOPOⅡ与C -erbB - 2、ER、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青年组 (<4 0岁 )ER表达率低于老年组 (>6 0岁 ) ,C -erbB - 2表达率高于老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乳腺癌患者若出现GST -π高表达 ,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 2、nm2 3蛋白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HE染色 ,对C -erbB - 2、nm2 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5 7例原发性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 32例 ,转移率为 5 6 .1% ,其中C -erbB - 2阳性表达者 ,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 (P <0 .0 5 ) ,呈正相关 ,而nm2 3则以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 (P <0 .0 5 ) ,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 2、nm2 3检测不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确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以探讨其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S -P法对 97例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其中 47例有淋巴结转移 ,5 0例无淋巴结转移 ,2 0例乳腺腺病作对照。结果 C -erbB -2在乳腺腺病、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10 .0 0 %、76.60 %、40 .0 0 %;乳腺腺病与乳腺癌两者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结论 C -erbB -2的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临床常规检测C -erbB -2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C-erbB-2,PCNA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原癌蛋白C -erbB - 2、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 (癌组织大小 ,淋巴结转移 ,年龄 ,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 )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结果 :54例乳腺癌中 ,C -erbB - 2 ,PCNA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1 .9% ,68.5 %和 48.1 %。C -erbB - 2与PCNA ,Ki67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 -erbB - 2及其和PCNA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 、ER -和PR - ;PCNA高表达与癌组织大、ER -和PR - ;Ki67及其和C -erbB - 2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 和ER -这些不良预后因素分别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C -erbB - 2 ,CNA和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PCNA与Ki67是独立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 糖蛋白(P -gp)和C- erbB-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1例原发性胃癌P -gp和C- erbB -2的表达。结果 P gp的阳性率为5 0 .6 2 % (41/81) ,P- 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 >0 .0 5 ) ,P -gp高表达率在C -erbB -2阳性组病例明显高于C -erbB -2阴性组病例(P <0 .0 5 )。结论 P -gp和C- erbB -2常协同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并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bcl-2,c-erbB-2和ER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bcl- 2 ,c -erbB - 2和E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bcl- 2 ,c -erbB - 2和ER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 2及c -erbB - 2表达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Ⅰ级比Ⅱ ,Ⅲ级低 ,ER表达与其相反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之间无关 ,c-cerbB - 2表达淋巴结有转移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者 ,ER的表达与其相反 (P <0 0 5 )。癌旁组织bcl- 2及c -erbB - 2表达例数明显低于乳腺癌 ,而ER表达则明显高于乳腺癌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cl- 2 ,c -erbB - 2和ER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预后指标 ,bcl- 2和c -erbB - 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 -erbB -2、P5 3、ER和PR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9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C -erbB -2、P5 3、ER和PR检测。结果 阳性表达率:C -erbB -2为3 7.3 7% (74/198) ,P5 3为2 8.79% (5 7/198) ,ER为44 .95 % (89/198) ,PR为49.49% (98/198) ;C -erbB -2和P5 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0 .0 1) ;C -erbB -2、P5 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 >0 .0 5 ) ;C -erbB -2、P5 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C -erbB -2、P5 3、ER和PR基因表达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5 3、C -erbB - 2基因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bronchioloaveolarcarcinoma ,BA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6例BAC(局限型 2 5例 ,弥漫型 11例 )组织中 p5 3、C -erbB - 2、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弥漫型 p5 3阳性率和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 81.82 %和 72 .2 3± 8.5 9,明显高于局限型36 .0 0 %和 4 6 .14± 6 .2 0 ,(P <0 .0 5 )。C -erbB - 2阳性表达在两型中无明显差异 ,p5 3和PCNA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而且PCNA表达亦与P -TNM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弥漫型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和淋巴结阳性数目 (72 .73% ,平均 2 .6 3枚 )较局限型者 (5 2 .0 % ,平均 2 .0枚 )高 ,其 p5 3、C -erbB - 2阳性表达的程度亦较局限型有或无淋巴结转移者强。 结论 :p5 3基因蛋白和PCNA的表达对BAC预后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弥漫型BAC更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石麒麟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53-153,168
目的 探讨CD4 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乳腺癌中CD4 4V6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C -erbB - 2、ER综合分析。结果 CD4 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 73 5 % ,高于无转移组 4 5 2 % (P <0 0 5 ) ;脉管神经浸润组 76 0 % ,高于非浸润组 5 0 0 % (P <0 0 5 ) ;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 ,CD4 4V6表达呈递增趋势 ,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 4 4 4 %、5 9 4 %、86 7%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CD4 4V6在C -erbB - 2阳性组 (70 7% )高于阴性组 (41 7% ) (P <0 0 5 ) ,ER阴性组 (71 3% )高于ER阳性组 (5 0 0 % ) (P <0 0 5 )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D4 4V6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 -erbB - 2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对肿瘤发展及复发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 7例膀胱移形细胞癌中c -erbB - 2蛋白的表达 ,分析其意义。结果 c -erbB - 2阳性表达率 32 .4% (2 2 / 6 7) ,c -erbB - 2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密切相关 ,3年以上存活组c-erbB - 2阳性率明显低于 3年以下存活组(P <0 .0 1)。结论 c -erbB - 2是判断膀胱癌发展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 -erbB2和p5 3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及 2 0例宫颈炎组织标本中C -erbB2和p5 3蛋白表达 ,采用 χ2 检验分析这二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 :①宫颈癌C -erbB2表达率为 3 7.5 % ,宫颈炎及不典型增生组织无阳性表达 ,腺癌表达率 66.67%高于鳞癌 3 2 .3 5 % ,但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鳞癌过表达与复发有关 ;②p5 3蛋白表达率为 2 4.14 % ,宫颈炎组织未见阳性表达 ,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 ,p5 3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相关 ;③p5 3与C -erbB2之间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5 ) ;④C -erbB2阳性 /p5 3阳性患者复发率与C -erbB2阴性 + p5 3阴性患者复发率对照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 -erbB2表达是细胞恶性变标志 ,宫颈鳞癌中过表达与复发有关 ,p5 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C -erbB2 /p5 3一组基因对宫颈鳞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P -gp和c-erbB - 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的研究 ,探讨大肠癌耐药机制及其预后。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P -gp和c -erbB - 2在 6 4例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gp与c -erbB - 2的表达呈正相关 (r=0 .2 6 31,P <0 .0 5 )。②c-erbB - 2阳性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 (P =0 .0 0 13)。③P -gp和c -erbB - 2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侵及范围、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P -gp是大肠癌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c -erbB- 2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乳腺癌P5 3、C -erbB - 2、组织蛋白酶D和C -myc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并了解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乳腺癌 76例和乳腺良性病变 2 1例进行P5 3、C -erbB - 2、组织蛋白酶D和C -myc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a .P5 3和C -erbB - 2仅在乳腺癌有表达。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P5 3和组织蛋白酶D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升高而上升 (P <0 0 5 )。b .浸润性导管癌和乳头乳晕湿疹样癌C -erbB - 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类型 (P <0 0 1)。c .C -myc癌基因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5 3、C -erbB - 2和组织蛋白酶D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依据 ,P5 3和组织蛋白酶D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 ,C -erbB - 2对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D)的表达并探讨C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0例胃癌组织CD的表达 ,并分析与胃癌临床因素、临床病理分期间的关系。结果 CD阳性表达率 72 % (36 / 5 0 ) ,CD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组 (2 3/ 2 6 )明显高于分化组 (13/ 2 4) ;浆膜侵犯组 (2 0 / 2 2 )明显高于未侵犯组 (16 / 2 8)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2 1/ 2 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15 / 2 6 ) ,且随着病理分期的提高 ,CD阳性率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CD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 ,CD是评估胃癌预后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5.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C ,VEGF C)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 2 0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和 5 0例胃癌VEGF C表达。结果  (1)VEGF C可在一些肠上皮化生组织、倾向上皮内瘤变的肠上皮化生组织以及上皮内瘤变组织的胞浆染色 ,上皮内瘤变组织VEGF C染色阳性率为 6 5 % (13/2 0 )。 (2 )原发胃癌中 ,4 4例胃腺癌VEGF C染色阳性率为75 % (33/44 ) ,6例印戒细胞癌未见明显VEGF C染色 ,高、中分化腺癌VEGF C染色通常强于低分化腺癌 ,但后者与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VEGF C表达与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肝转移以及静脉浸润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VEGF C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1)。结论 胃肿瘤前病变和胃癌细胞均可分泌VEGF C ,VEGF 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C-erbB-2 ,nm23 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 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66 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中C- erbB -2 及nm23 蛋白的表达。结果 C- erbB -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 05), 与浸润深度、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 P<0. 05, P<0 .01)。nm23 蛋白在结直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组(P<0. 01) , 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且, 在淋巴结转移组中C -erbB -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nm23 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2 及nm23 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C -erbB - 2不同表达与DNA倍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结直肠癌 (CRC)患者C -erbB - 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和细胞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3例青、老年CRCC -erbB - 2 ,流式细胞学分析青年和部分老年患者的DNA倍体。结果 C -erbB - 2蛋白阳性表达在 31例青年CRC中有 1 4例 (45 .2 % ) ,而 32例老年CRC中仅 4例 (1 2 .2 % ) (P <0 .0 1 ) ;癌的DNA非二倍体发生率青年组为 87.1 % (2 7/ 31 ) ,老年组为 2 8.6 % (4/ 1 4 ) (P <0 .0 0 1 )。在腺癌、高 -中分化、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浅度浸润的癌中 ,青年组C -erbB - 2蛋白的阳性表达和非二倍体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 (P <0 .0 5 ,P <0 .0 0 1 )。结论 青年和老年CRCC -erbB - 2蛋白表达不同与细胞DNA倍体密切相关 ,并有助于了解青年CRC的高恶性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腺癌中的C -erbB -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 1例子宫内膜腺癌中C -erbB -2的表达。结果 :C -erbB -2的过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C -erbB -2的高表达可以作为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用常规 HE和免疫组化 CK1 9检测 10 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0 0例胃癌中 ,76例淋巴结明显转移 ,6例淋巴结微转移 ,18例无转移。在 P2 7Kip1 和 P5 3表达及 5年生存期上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相反 ,微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因子 P2 7Kip1 和 P5 3蛋白表达和 5年生存期影响不大 ,依据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方法敏感可行 ,但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胃癌组织细胞CD44v6和nm23-H1的表达及临床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 CD4 4 v6和 nm2 3- H1表达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 2 1例胃癌标本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显示 :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CD4 4 v6的表达 (0 .33±0 .15 )明显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0 .0 5± 0 .0 2 ,P<0 .0 5 ) ,其 nm2 3- H1的表达 (0 .11± 0 .0 6 )明显低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 (0 .6 2± 0 .2 7,P<0 .0 5 )。在 2 1例胃癌中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Spearm an相关系数 r=- 0 .6 382 ,P<0 .0 1) ,CD4 4 v6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PTNM)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0 .0 1) ,而 nm2 3-H1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PTNM)呈显著的负相关 (P<0 .0 5 )。提示 :CD4 4 v6过表达和 nm2 3- H1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为相对独立的联合作用 ,同时检测 CD4 4 v6和 nm2 3- 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