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ABS对PVC的改性作用及其机理,探讨了共混条件、改性剂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PVC/EVA/ABS三元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时间和温度;共混物的常温冲击强度有提高,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耐低温性良好,热稳定性优于PVC。并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获得了清晰的共混物多相网状结构照片,对共混物结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哈克流变仪上,研究了共混体系的流变性,EVA和ABS加入PVC中,可改善PVC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并用元素分析,DSC,TG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具有好的耐热性能,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随共聚物中NPMI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将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耐热改性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氯乙烯(PVC)/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纳米重晶石(nano-BaSO4)三元复合材料,考察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冲击断面的形态.结果表明:MBS 与 nano-BaSO4 可协同增韧 PVC;当 MBS、nano-BaSO4 的含量分别为 10%、1%时,材料的韧性和刚性可同时得以改善,其冲击断面表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热重分析显示添加 1%nano-BaSO4 可显著提高 PVC/MBS 的热稳定性能,其第一降解阶段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快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 10℃和14℃.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MBS,ACR与PVC进行共混研究。MBS是由丁苯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经乳液聚合而得的接技聚合物。ACR是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PVC-MBS-ACR共混物呈橡-塑两相体系。MBS对PVC具有增韧作用,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VC抗冲击性和延性明显提高。ACR能改善PVC熔融塑化性能,提高熔融扭矩,缩短熔融塑化时间和加工时间,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PVC-MBS-ACR共混物(100∶5∶2)的模压条件为:模压温度185℃,模压压力1.47×10~4~1.96×10~4kPa,模压时间15~20分钟。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苯乙烯(St)与 N-对位取代基马来酰亚胺的3种二元共聚物乳液.在苯乙烯与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N-p-RPhMI)的最大共聚比内,通过种子滴加乳液聚合制得高稳定性、高固含量(40%)、低粘度的共聚物乳液.研究了 N-p-RPhMI 苯环对位上取代基团对共聚物乳液的性能以及共聚物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N-p-RPhMI 的加入提高了乳液的产率,并且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强,乳液产率提高,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大,乳液的表观粘度降低;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随着取代基团极性的增加而提高,但取代基极性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明显.同时,St/N-对甲氧基马来酰亚胺(N-p-MOPhMI)体系中助溶剂的加入对共聚物乳液性能影响很大,使共聚物的热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但对共聚物的 Tg 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慧丽  杜志军  王震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1154-11591163
研究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H IPS-g-GMA)作为增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抗冲聚苯乙烯(PBT/H IPS)体系性能的影响。用DSC、SEM、DMA及力学性能等方法研究PBT/H IPS/H IPS-g-GMA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随组成的变化。SEM结果显示:含有增容剂的共混体系的微区尺寸明显变小,几乎看不到光滑的球形粒子,界面比较模糊,分不清两相结构;且随着增容剂量的增加,体系的微区尺寸明显变小;以PBT为分散相,在增容体系中的PBT出现了分级结晶现象,结晶温度降低。DMA结果表明:在PBT/H IPS-g-GMA体系中有接枝共聚物生成,体系中两个聚合物的Tg松弛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降低,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增容后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碳酸酯与ABS(PC/ABS)及PC/ABS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共聚物(PC/ABS/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开裂性能。用DSC和SEM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ABS的加入能提高PC的冲击强度,ABS的含量及品种影响P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ABS能提高PC的耐溶剂应力开裂性能。PC/ABS/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优于PC/ABS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复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丝胶共混凝胶薄膜,考察了薄膜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在水中的失重率,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制备过程中循环冷冻-解冻次数增加,且共混薄膜中丝胶与聚乙烯醇的含量相等时,可提高薄膜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步法合成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线型共混物、嵌段共聚物和互穿高聚物(IPN)。凭藉力学性能测试、电镜观察和动态力学谱分析,研究了光固化、热固化、化学组成、物理结构等因素对体系力学性能、结构形态和粘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U/PMMA是呈两相结构的部分相容体系,其中线型共混物伸长率最大,IPN强度最高,而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较差。此外,嵌段共聚物和IPN光固化体系形成的相畴结构均一,其抗张强度和伸长率明显高于热固化体系。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除了受化学结构影响以外,还与化学组成有关,随体系中PMMA含量和PU中硬链段含量增加,聚合物抗张强度升高,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w=35%玻纤增强尼龙66(PA66/GF35)复合材料进行循环加工,研究了挤出循环次数对PA66/GF35的流变性能、热性能、玻纤长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出循环次数的增加,PA66/GF35复合材料的熔体体积流动速率逐渐增加,表观黏度显著下降;多次挤出加工使PA66基体发生热氧降解,特性黏度逐渐减小,熔点、结晶温度、结晶度略有降低;玻纤断裂,玻纤保留长度变短。PA66/GF35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挤出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经4次挤出循环后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38.41%、21.73%和67.33%。  相似文献   

12.
以聚癸二酸甘油酯(PG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密炼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GSPLA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其共混形态。结果表明PGSPLA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过程与PLA有很大差异,其熔融塑化过程大幅延长。DSC分析表明:随着PGS含量的增加,PGS-PLA共混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而结晶度提高;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可以达到65.6 J/m,较纯PLA提高了447%;SEM观测表明PGS和PLA是分相的,且随PGS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木粉含量以及界面相容剂对木粉/PE-HD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相容性的影响。方法以木粉为填料,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在双螺杆挤出机上挤出制备复合材料,并测其性能。结果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下降趋势;而加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的复合体系,力学性能有了明显改善,并且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木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冲击强度则随之下降。结论MAPE提高了木粉在PE-HD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木粉与PE-HD的界面粘结性。  相似文献   

14.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热塑性淀粉(TPS)的力学及耐水性能,通过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聚乳酸纤维(PLAF)增强的TPS复合材料(PLAF/TPS)。采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定仪、热重分析仪(TG)和转矩流变仪对PLAF/TPS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PLAF能够较好地分散在TPS基体中,并与淀粉分子形成氢键,从而显著增强TPS的力学及耐水性能。当PLAF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冲击强度从纯TPS的1.98 MPa、33.45 kJ/m2提高到6.79 MPa、43.71 kJ/m2,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PLAF的添加能使复合材料表面的接触角由纯TPS的46.3°增加到最大88.5°,耐水性能显著改善;PLAF使TPS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PLAF/TPS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随着PLAF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差,当PLAF添加量为1.0%时,PLAF/TPS适宜加工成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引入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对体系进行增容。利用SEM、小振幅震荡剪切、溶剂提取、拉伸测试考察组成和增容剂含量对共混物相形貌、动态流变性质、相连续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DPE质量分数达到20%~30%时,PVA/HDPE/HDPE-g-MAH共混物呈现接近共连续的结构;储能模量-频率图中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第二平台;PVA相的连续度达到98%;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5%显著提高到25%左右。另外,当HDPE-g-MAH的含量增大时,共混物的相界面变得模糊,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7.
牙科ZrO2(3Y)/Al2O3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新型口腔修复用纳米复合全瓷材料并探讨其力学性能。方法:将纳米ZrO2(3Y)粉体以不同体积百分比加入微米级Al2O3粉体中,测试不同纳米 粉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添加10%(V/V)ZrO2(3Y)粉体时试样力学性能最佳,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24.43±30.30)MPa和(4.31±0.30)MPa m1/2。 结论:添加10%(V/V)ZrO2(3Y)纳米粉的纳米复合陶瓷, 其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修复需要,添加过量纳米粉反而使试样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添加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室温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检测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室温固化PMMA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球磨法将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按0%、0.5%、1.0%、1.5%、2.0%、2.5%和3.0%添加到室温固化PMMA材料中,并制成抗菌试件,应用贴膜法测定这些抗菌试件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并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这7种添加比例的抗菌试件进行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磨损性能的测试。结果: 抗菌剂含量为1.0%时,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达到50%以上;抗菌剂的含量为2.5%时,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达到90%以上。抗菌剂含量在1.0%~1.5%范围内3种机械性能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随着抗菌剂含量的增加,3种机械性能逐渐降低。当抗菌剂含量超过2.0%时,磨损性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抗菌剂含量超过2.5%时,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室温固化PMMA材料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效果,随抗菌剂含量增加,抗菌率逐渐提高。抗菌剂含量为2.0%时,既可以达到临床对抗菌的要求,又不会对室温固化PMMA材料的机械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