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秀珍  秦明新  付峰 《医学争鸣》1999,20(3):252-255
电阻抗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临床图像监护和功能成像很好的应用前景。作在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目前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成像技术,基于该技术对病变进行实时图像监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基于该技术的图像监护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流程、结构模块、界面等的设计及主要功能.该软件系统目前运行稳定,达到了电阻抗成像实时图像监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阻抗断层成像软件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作用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软件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建立模型、成像算法、仿真成像、物理模型成像以及成像结果分析和处理等功能。设计中,应用了软件工程中的面向对象的思想,重点解决了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使系统结构合理,容易编程,便于维护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普查和早期诊断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本文从10个方面分别介绍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核医学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以及新兴技术如电阻抗、电子触诊、热图、光学成像及联合成像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期内容是全文中第5~8大题,主要介绍乳腺CAD技术、乳腺电阻抗成像、电子触诊、红外光及激光成像等乳腺癌早期诊断系统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5.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研究的一种新的医学成像手段.本文主要介绍国内自主开发的一套实时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系统的核心算法及软件实现,并用这一系统进行了初步成像实验.  相似文献   

6.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医学成像技术的一个新方向,具有无创、便携、廉价、操作简单、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是当今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霞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国外研究小组在EIT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包括区域性肺通气测量中不同兴趣区定义的比较,绝对肺电阻率测量的最佳电极位置,心搏出量监测,头部多频EIT分析和校准方法 ,癫痫发作期的EIT神经成像,冷冻切除组织存活性检测,以及绝对EIT与功能EIT检测肺部积气和积液.  相似文献   

7.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研究过程中,人体准确模型的构建和仿真对分析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评估成像算法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大多数电阻抗成像模型和仿真都采用二维简单模型,难以完成一些三维因素的准确仿真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脑部三层有限元模型构建与仿真方法。首先,通过COMSOL建立脑部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联合运用MATLAB和COMSOL实现电阻抗断层成像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快速实现复杂模型的构建和仿真,该模型将来可用于脑部成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大脑的生物电阻抗模型,仿真研究生物电阻抗脑断层成像正向问题。方法,利用大脑的磁共振成像结构构造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正向问题。结果极数和剖分方式对内部信息的提取有影响,电阻率变化的位置、面积和大小对边界电压值影响较大。结论为生物电阻抗脑脑断层成像提供可靠的定量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学特性的成像技术 ,电阻抗断层成像 (ElectricalImpedanceTomography ,EIT)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种技术除了能够实现CT、MRI和超声等几种医学成像技术相类似的功能外 ,还可以得到反映生物组织生理状态短时变化的图像 ,在研究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方面 ,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1 电阻抗断层成像原理电流通过导体时 ,其空间电流分布与导体空间阻抗分布相关。在被检测的目标组织表面施加安全的激励电流 (电压 ) ,并测量电流 (电压 )分布情况后 ,由所测信号计算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理模型的静态电阻抗断层成像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基于物理模型的静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方法 使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激励和测量系统Ⅲ获得物理模型上的测量数据,应用正则化校正的Newton-Raphson算法重构静态阻抗图像。结果 对几种具有不同电阻率的背景溶液和琼脂目标得到了初步的静态阻抗图像,背景溶液重构图像的灰度比较均匀,重构数值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且与实际电阻率数值近似成比较关系;目标重构图像清晰,图像大小与《实际大小接近,定位基本准确,不同电阻率的在重构图像中具有不同的数值和灰度,对多个目标可以明确区分;驱动电流的大小对重构结果的影响很小。结论 EIT激励和测量系统Ⅲ所得测量数据的精度基本能满足静态成像的要求,正则化校正的重构算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电阻率值的目标,能够适应静态阻抗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随着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从健康体检到疗效评价都离不开影像学的支持。随着受检人群的增多,如何保障患者检查安全,提高影像诊断的精准性是放射科亟需解决的问题。X线辐射危害和对比剂不良事件是影像检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采用辐射防护新技术、优化检查序列,以及降低X线扫描剂量等方法可减少X线对患者的辐射。减少对比剂用量可降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发生严重副反应的风险。应用无对比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新技术,使肾功能差或对比剂过敏患者同样可进行血管成像检查。能量、功能和分子等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可提升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使影像诊断从形态解剖学水平上升到功能和分子水平。影像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和检查方案的优化,才能不断满足临床对精准影像日益增长的需求。重视影像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避免重复检查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让被检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影像学成像理念的革新、设备的发展,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MRI成像研究近几年获得了较大的进展。较新的MRI成像策略包括:动态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R-T1ρ成像和T2驰豫时间的测量。MRI动态成像能够检出活动度过大的节段脊柱;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研究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程度,在研究椎间盘疾病发病机制、无创评价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弥散张量成像可能是有效展示椎间盘早期退变的一种可靠方法;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早期椎间盘退变有重要价值;T2弛豫时间正常椎间盘与退变椎间盘只存在略微差别,要想将T2弛豫时间用于定量分析IVDD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上述各种磁共振最新的成像技术,因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价椎间盘早期退变并进行分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可靠的影像学证据而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就当前IVDD的MRI成像进展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中的氢质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这一特性进行成像的。其成像技术的新进展及应用主要体现在MR血管造影,MR组织特异性对比剂成像,MR水成像,功能MRI,MR波谱,显微MR,分子成像,介入MR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在针刺研究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英  潘江  陈武善 《医学综述》2011,17(4):603-606
多数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研究是在特定的实验任务条件下对大脑的活动进行分析,然而,近来的研究发现大脑在静息状态下也存在自发神经元活动。静息态fMR I是一种相对新的fMR I方法,能真正反映人脑复杂的脑活动状态,为全面探索大脑活动的内部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研究中已取得较大发展。因其实验设计基本上能够模拟针刺的实际治疗过程,故在研究针刺的神经机制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l为探索脑工作机制和规律提供了一新思路和方法.其中联合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探讨研究精神障碍性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与解剖连接的关系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就功能磁共振在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林兰英  林群  林财珠 《医学综述》2009,15(24):3795-3797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质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可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对大脑的神经活动能准确地进行功能检测,并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fMRI是一种全新的对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的影像学手段。通过fMRI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区改变的研究,可为术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和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探索一种准确、敏感及非侵入性的胰腺癌诊断方法,其中以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弥散成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为代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它们在胰腺癌的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及其他胰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正显示出重要价值。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在分子扩散、生化代谢、组织灌注等方面存在差异,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能反映这些差异而用于鉴别诊断。磁共振功能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日常交往能力。结构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大脑结构,为AD 的诊断提供支持,但早期AD 患者结构影像学并无特征性改变,其协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而脑功能成像检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同时也可探索AD 的病理生理机制。该文综述了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c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等目前常用于AD 脑研究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阳性病灶进行双盲法诊断、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测量ADC值。结果:WBDWI图像上多发性骨髓瘤均表现为弥漫性骨髓浸润改变,部位以胸骨、两侧肋骨、脊椎骨、骨盆及两侧股骨上段为主,病灶在MIP图像上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翻转图像及ADC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7例复查病例图像,6例病灶减少,MIP图像上高信号病灶的信号程度降低,ADC值升高。结论:WBDWI作为一种新的全身功能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宏江  王家平  袁曙光 《医学综述》2013,(20):3772-3774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功能性成像技术,已成为前列腺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点.DTI可通过各向异性分数值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提供前列腺疾病水分子弥散的信息,间接反映微观组织结构的早期改变,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并通过纤维束重建技术直观显示前列腺疾病纤维束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