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总结了王文健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论依据——其所创立的聚证学说及其临床应用。聚证学说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禀赋不足,脾虚不运而致气化障碍,湿浊痰瘀内蕴,邪聚不散,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当以益气散聚为法,益气散聚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并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体质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从体质的概念、分型及其与证和发病的关系、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熵聚堆方法在中医证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首先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0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四诊资料,以熵聚堆方法提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痰湿证的中医症状信息,计算痰湿证中各症状对证的贡献度;然后以诊断性试验受试工作者曲线(ROC)确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痰湿证诊断阈值;最后从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3个方面对此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痰湿证的诊断标准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熵聚堆方法适用于中医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为中医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体现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中医临床专家的判断,并应用聚类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证候要素及其基本证候特征。结果对1828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疲劳、失眠、情绪失调、疼痛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热、郁、瘀、气滞、津亏、痰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肝、脾、肾、胆、胃等;以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热蕴结、肝郁化失、脾肾两虚、痰气互结等10类基本证候多见。结论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多呈现某一症状为主,其他症状伴随出现的症状群,其证候要素和基本证候分布以心、肝、脾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脏病机角度浅谈血瘀证的形成,丰富了血瘀证病因病机理论,对发展和完善血瘀学说和辨证治疗血瘀证的理论有一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明确了证候要素、证候要素靶位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以SARS为例论证了证候要素和证候要素靶位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国强  魏聪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22-926
<正>脉络学说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对提高现代血管病变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系统整理中医历代文献,探寻血脉与脉络学说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系统建立脉络学说的必要前提。《内经》将血脉(络)理论应用于生理、病理、辨证与治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将诊断规范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对诊断规范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的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包括实证与虚证两部分,实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热证、湿证,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并设立了每个基本证候的诊断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诊断规范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基本证候的总体符合率为73.92%.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肝癌复合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通过比较采用聚类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及改良的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乳腺癌巩固期辨证分型研究方法与结论的异同,探讨乳腺癌巩固期证候分布特征与本质。结果:采用聚类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乳腺癌巩固期证型应分为4型,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得出应分为6型。结论: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为总结乳腺癌巩固期基本病因病机及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基因多态性及体质学说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质与人的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基因多态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同个体生物学性状和对疾病易感性存在差别的原因。本文作者从中医对体质学说的认识、肺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以及体质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体质学说、肺癌证候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以基因多态性为切入点研究肺癌证候,将可能揭示肺癌证候的部分科学内涵。并为肺癌的客观化诊断提供新的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气虚证本质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思路:将西医的研究方法全部"拿来主义"用于中医证候研究,忽略了中西医历史渊源和哲学观的不同。(2)研究方法:单纯运用直观、线性的还原分析方法探讨中医证候,导致构建肺气虚证理论的方法论与研究肺气虚证理论的方法论相背离。(3)证候特点:忽视证候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以及证与证之间的动态联系,给肺气虚证本质的研究带来了困难。(4)证候的规范化:各证候的证名及诊断规范等没有统一标准,权威性成果之间证候分类、命名不统一,给使用者带来许多困惑。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式和科研思路至关重要。基于中医"气一元论"和"生物电磁辐射是生命运动本质现象"的理论,通过比较气与机体电磁辐射的特征,笔者认为,机体电磁辐射可表征中医之气,中医证的本质是机体电磁辐射形成的量子叠加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病例均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肝郁脾虚型治以痛泻要方加味;寒热夹杂证药用乌梅丸加减;肠道津亏证用一贯煎加减;脾胃虚弱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未使用一切西药。结果治疗后临床治愈39例(40.6%),显效30例(31.3%),好转23例(23.9%),无效4例(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中医学中并无干燥综合征之病名,脉证合参,其大致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燥症(内燥)”范畴,也有称其为“燥痹”。现代中医对燥证的认识较传统中医有所创新,其中认为燥证发病原因以阴津亏虚为本者不在少数。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生理关系的高度概括。燥证发病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津液的亏虚每每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临床上燥证每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重视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证关系除“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外,还表现为“同病类证”。同病类证是指同一疾病患者具有相同的中医主证,个体之间只是兼夹证的差异,因此治疗上可运用中医类治法,即在应用主方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兼夹证适当加减。同病类证强调病和证的同质性,使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有更高的融合度。加强对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证的内涵,也有利于发扬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对临床医师掌握方证相应的辨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既可以独立为一种疾病,又可以各种散见的症状伴随于其他各系统的疾病之中。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可以出现全身各系统的症状,这些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我们不能通过一种西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带来的诸多症状,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辨证理论把出现于同一患者身上的许多症状归结为一种中医证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7.
中医是蕴含系统整体性的科学。中医既是以整体观的指导为核心,重视天人相应,将人体各组成部分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等不同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辨证论治。在中医基本物质系统的组成和各基本物质的属性及其基本物质间的关系场也不例外,乃至中医基本物质系统与五脏系统、证侯表现及中药系统间的联系中,同样都无不体现了中医的系统整体性。中医独具特色的系统整体性思想,也将成为认识和研究中医药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认为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着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现有的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五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都是为实现人体阴平阳秘状态所采用的认识病机的方法。中医病机,实质上是指以中医的视角和思维认识从健康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而气为一元与阴阳、藏象、气血津液、六经等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血浊理论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医学、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现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的对疾病防治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全新理论。克服传统中医诊断没有定性定量的缺点,制定血浊证规范的证候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将有效地丰富辨证论治的内容,增强辨证论治的依据,推进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