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2.
3.
亚健康人群亚型症状特征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考察亚健康人群不同亚型的症状学特征。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以特征根λi≥1为公因子提取原则,对1 828例亚健康样本人群59个症状变量进行筛选归纳,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果KMO统计量为0.85;Bartlett’s球形检验2χ=22 506.58,P<0.001;经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提取出17个公因子,结合医学知识,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7个亚健康亚型。结论亚健康人群在不同亚型下有不同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各种慢性肾病迁延不愈导致的以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文章通过整理吕老治疗CRF的医案,探讨吕仁和的用药和配伍规律。方法:对门诊49例CRF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索吕仁和教授治疗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1.6%。通过统计、归纳和分析发现常用黄芪及当归、香附及乌药、牡丹皮及丹参、枳壳及枳实、陈皮及半夏、栀子及茵陈、丹参、桃仁、红花及水红花子、狗脊、川续断及川牛膝、苏梗、香橼、佛手及丹参配伍使用。结论:吕老治疗CRF经验丰富,用药灵活独特,善用药对,药串及经验方,临床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药治疗CRF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病理、肾小球NF-κB及PPAR-γ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31.25 mg/(kg·d)]、黄连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人黄连饮片用量的83 mg/(kg·d)、500 mg/(kg·d)、1000 mg/(kg·d)],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NF-κB及PPAR-γmRNA表达水平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黄连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肾脏NF-κB表达(P0.05),黄连高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可显著增强大鼠肾脏PPAR-γmRNA表达(P0.05),各用药组均有一定改善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结论:黄连具有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F-κB表达及增强PPAR-γmRNA表达的作用,可缓解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于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与血管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和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相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至此,长久以来西医除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外,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DPN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多层面、多途径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毒愈溃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4,10(IL-2,4,10)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按就诊前后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3次/d,连续使用2周;醋酸曲安奈德1 m L+2%利多卡因2 m L,糜烂区黏膜下局部注射,连续使用4周;口服维生素A,C,连续服用12周。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解毒愈溃汤加减治疗,1剂/d,疗程12周。客观指标体征、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评价;血清TNF-α,IL-2,4,10水平在治疗前、后进行检测。结果:经Ridit分析,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客观指标征记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中西医结合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12周,中西医结合组TNF-α,IL-2,IL-4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结论:解毒愈溃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近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远期能降低复发率。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舒降汤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药汤剂舒降汤配合使用消渴丸为治疗组 ;消渴丸为对照组 ,治疗Ⅱ型糖尿病。结果表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3 6 %。舒降汤由柴胡、赤芍、白芍、知母、黄柏、生黄芪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参芪降糖剂联合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 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 Fang),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参芪降糖剂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研究,共84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2例患者,对照组421例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 =1.19,95% CI[1.09,1.30],P<0.0001);治疗组降低空腹血糖疗效优于对照组(MD=-1.62,95%CI[1.80,-1.44],P<0.00001);治疗组降低餐后2h血糖的疗效优于对照组(WMD=-1.01,95%CI[1.15,-0.86],P<0.00001);治疗组降低HbA1c的疗效优于DPP-4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3,95%CI[1.41,-1.04],P<0.00001);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优于对照组(MD=-0.79,95% CI[0.87,-0.71],P<0.00001);治疗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MD=12.45,95% CI[11.31,13.59],P<0.00001);治疗组IL-6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MD=-9.60,95%CI[10.21,-9.00],P<0.00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32,95% CI[0.17,0.58],P=0.0002<0.05).结论 参芪降糖剂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DPP-4抑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PP-4抑制剂组.后期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RCT,验证参芪降糖剂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分布的正常值。方法:选择2004-05/2005-03知情同意的健康志愿者29人进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检测,测定了正中、尺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范围,并对最慢纤维传导速度(慢纤维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了2名健康人不同肢体皮温(变化范围2~4℃)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和10名健康人的不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刺激强度(最大、最大 15%~50%)传导速度分布的变化。对5名健康人的相同神经采用相同的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参数和方法分别进行3次重复检测,观察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①室温20~22℃,肢体皮温(31.9±0.89)℃情况下,测得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正中神经最慢速度(慢纤维速度CV10%)(47.31±4.58)m/s、中等速度(中速纤维速度CV50%)(52.17±3.78)m/s、最快速度(快纤维速度CV90%)(56.14±5.13)m/s;尺神经慢纤维速度(48.46±6.0)m/s、中速纤维速度(53.11±5.16)m/s、快纤维速度(57.33±5.04)m/s;腓总神经慢纤维速度(35.58±5.98)m/s、中速纤维速度(41.61±4.76)m/s、快纤维速度(46.04±3.50)m/s。②回归分析显示:身高、皮温和年龄与慢纤维速度呈负相关,身高是慢纤维速度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013)。③肢体皮温下降2℃时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与标准皮温比较无明显变化,下降4℃的传导速度分布数值明显降低,快纤维速度降低7~10m/s,慢纤维速度降低3~9m/s。④最大刺激强度和超强刺激(最大刺激量 15%~50%)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比较显示<50m/s的纤维分布明显减少,而快纤维速度无明显差别;超强刺激强度变化对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无明显影响(P=0.999)。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重复实验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正中=0.649,P腓总=0.984)。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对研究不同传导速度的运动神经纤维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和敏感性高的特点,能更全面评价运动神经传导特性。因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可能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现亚临床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