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及数量减少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的疗效已经逐渐被认可,并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近几年中药提取成分,中药单体及复方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机制进行总结发现,一些中药提取成分(如接骨木多糖、桑叶总黄酮等)、中药单体(如三丫苦、水蛭等)及中药复方(如清热降浊汤、津力达颗粒等)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及治疗T2DM的作用。中药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并且可间接通过改善血清及胰腺组织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提高血清、肝脏及肠道组织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改善胰岛微循环、调节胰岛β细胞自噬水平等途径保护胰岛β细胞。中药因其成分的复杂性而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涉及多种靶点及机制,并具有良好效果,而且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中药在T2DM的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中药作为胰岛β细胞保护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从中药及中药复方中筛选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及扁桃体切除术的100例鼾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肌松药物维库溴铵,观察组采用无肌松药物七氟醚,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麻醉优良率、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麻醉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01),但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插管后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肌松药物,无肌松药物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或扁桃体切除术中可保持术中生命体征指标稳定,还可加快术后麻醉苏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与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主要不良反应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咪唑斯汀治疗,并与50例使用左西替利嗪的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治疗后风团的大小、瘙痒程度、红斑持续时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咪唑斯汀组嗜睡和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左西替利嗪组(P<0.05),左西替利嗪组恶心和口干发生率显著高于咪唑斯汀组(P<0.05),咪唑斯汀组风团的大小和瘙痒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均显著低于左西替利嗪组(P<0.05),但红斑持续时间长短则显著长于左西替利嗪组(P<0.05)。结论咪唑斯汀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枢神经方面的,其更适用于风团和瘙痒症状明显的患者,而左西替利嗪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抗胆碱能受体,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则主要针对红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加剧,衰老和健康长寿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以气络学说为指导,提出"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的精气神理论,从"肾元亏虚,累及五脏,五脏所伤,穷必及肾"的整体观出发,提出中医衰老病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的抗衰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汲取两千年来补肾用药经验之精华,研制专利中药八子补肾胶囊,具有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抗衰老功效。实验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具有改善整体衰老、系统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特色优势,初步临床研究证实可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性功能,有望成为中医药抗衰老的代表中成药。笔者基于气络学说对衰老与抗衰老的病机、治法及方药进行探讨,以期对延缓衰老及防治相关疾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总结早期康复护理经验对策.方法 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路径处理,急性期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基本的预防护理措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酌情开展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针对康复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及早安排康复训练,专人负责,编制康复训练计划表,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训练指导,第二周,进行复评,重新制定康复计划,尽量避免输液操作,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上肢FMA、下肢FMA、ADL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家属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肢体痉挛护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尽管不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但却可增进康复疗效,家属康复护理措施掌握率明显上升,对于出院后的家庭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中医药辅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青光眼30例30只眼,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有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的眼压值与眼表积分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青光眼的中医药辅助干预能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值与眼表积分,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超微粉对脑缺血大鼠微血管及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1.6g/(kg·d)]、通心络中剂量组[0.8g/(kg·d)]、通心络小剂量组[0.4g/(kg·d)]、尼莫地平组[10mg/(kg·d)],每组8只.采用开颅结扎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挑开脑膜,不结扎血管.各用药组均在动物苏醒后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形态、直径及血流灌注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大脑皮层微血管均呈现迂曲不规则形状,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血管明显呈迂曲、不规则,微血管分支数目增多,血管之间靠拢形成连接.模型组缺血侧40%微血管直径在5~6μm之间;通心络大剂量组缺血侧41%微血管直径在2~3μm之间;通心络中剂量组缺血侧40%微血管直径在3~4μm之间;通心络小剂量组缺血侧40%微血管直径在4~5μm之间.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大、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显著促进缺血侧脑组织皮层区微血管血流灌注量增加(P<0.01).结论 通心络超微粉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新生,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兔肝冷热交替消融后消融灶的动态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对20只正常兔肝进行冷热交替消融。消融后1、3、7、14天行CT和CEUS,之后各处死5只兔,观察消融灶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消融灶中心呈凝固性坏死。消融后7天内,坏死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急性炎细胞浸润,CT平扫为低或等密度灶,常规超声为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区;增强后均表现为无强化坏死灶和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消融后7~14天,坏死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好转,有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及钙化形成,表现为环形强化逐渐减轻消失,消融灶缩小。结论 冷热交替消融可在正常兔肝中产生凝固坏死灶;CT增强扫描和CEUS能有效反映不同时期肝脏消融灶的病理学变化,准确显示消融灶范围。  相似文献   
10.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