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VC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NPs),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硫酸长春新碱的PLGA纳米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以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细胞模型,通过MTT试验考察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制备的VCR-PLGA NPs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45.81±4.72)nm,Zeta电位为(-17.50±1.92)mV,包封率为(56.81±3.17)%,载药量为(2.79±0.18)%,体外释放规律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Q=100-(72.19e-0.164 3 t+29.26e-0.002 971 t)(R2=0.996 8)。载药纳米粒与原药相比可以增加细胞摄取而引起细胞毒性。结论初步建立了负载硫酸长春新碱的PLGA纳米粒系统,为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构建一种pH响应性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修饰的载抑癌基因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酯酶-张力蛋白(PTEN)质粒DNA的纳米粒PTEN/PLGA-(HE)10-MAP,探讨其基因递送和体外靶向抗肿瘤作用。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PTEN质粒DN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PTEN/PLGA;利用酰胺缩合反应将pH响应性组氨酸-谷氨酸(HE)重复寡肽与模型两亲性多肽(MAP)的重组体(HE)10-MAP偶联至PLGA纳米粒表面,得到纳米粒PTEN/PLGA-(HE)10-MAP。以粒径、Zeta电位以及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对其进行表征分析;通过考察其细胞毒性、细胞摄取,以及靶向转染真核表达质粒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分析其作为目的基因靶向递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266.5 ± 2.86) nm,包封率为(80.6 ± 6.11)%,在pH 7.4、7.0和6.5条件下Zeta电位分别为-(6.7 ± 0.26) mV、 +(0.7 ± 0.22) mV和+(37.5 ± 0.85) mV;未载质粒DNA的空载体纳米粒PLGA-(HE)10-MAP在肿瘤和正常细胞中的细胞毒性试验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制备的纳米粒可以被细胞摄取表达,且具有pH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载基因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壳聚糖-聚乙二醇(CS-PEG)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的相关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用复凝聚法制备载基因纳米粒;通过其形态、粒径、ζ电位、栽药量、包封率和基因保护实验考察其理化特性以及基因转染效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Mcl-1 siRNA质粒后肝癌细胞中Mcl-1的表达.结果 CS-PEG纳米粒粒径为(68.9±12.3)nm,ζ电位为(32.0±6.4)mV;栽基因纳米粒粒径为(111.4±16.9)nm,ζ电位为(7.5±6.4)mV,包封率为(86.8±9.7)%,载药量为(31.2±5.3)%,对基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载基因纳米粒的最大转染效率为转染后72h的(81.39±3.57)%,强于脂质体组且持续作用时间长(P<0.05);对肝癌细胞中Mcl-1的表达明显抑制.结论 制备出低细胞毒性的CS-PEG纳米载体,载基因后粒径小,带正电荷,有很好的基因保护功能、较高的包封率和栽药量,能高效率转染至细胞并有效抑制肝癌细胞中Mcl-1的表达,降低癌细胞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甘草次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紫杉醇甘草次酸修饰透明质酸(PTX/GA-HA)纳米粒的载药工艺,并系统评价其体内外特性。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甘草次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载药工艺。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321.2±8.2)nm,荷负电;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2±0.8)%和(90.3±1.6)%。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显示,在偏酸性介质中,PTX/GA-HA纳米粒下具有更快的释药速度。同时,MTT实验显示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尤其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此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GA-HA纳米粒易被肿瘤细胞摄取。因此,PTX/GA-HA纳米粒具有优良的体内外特性,其成功制备将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肿瘤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RGD肽修饰紫杉醇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靶向肽c(RGDyK)修饰的紫杉醇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体内外药效学性质进行评价。采用透析法制备靶向肽修饰的包载紫杉醇(PTX)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全反式维甲酸聚合物(PTX-LHRyK)纳米粒,测定其粒度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等理化性质,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和体内药效学实验评价PTX-LHRyK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制得的PTX-LHRyK纳米粒的粒径为(131.7±2.3)nm,Zeta电位为(-27.1±2.3)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2.03±0.11)%和(84.84±2.63)%。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PTX-LHRyK纳米粒对B16F10细胞的毒性增加,孵育72 h后对B16F10细胞的IC50为(41.6±7.2)ng/mL,LHRyK载体对B16F10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体内药效学研究显示,PTX-LHRyK纳米粒的抑瘤率达到75.28%,是混合药物溶液组的1.46倍,纳米粒制剂组的小鼠体重和相对脾重均无显著性变化。因此,PTX-LHRyK纳米粒粒径小,载药量高,可明显提高紫杉醇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且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多壁碳纳米管(MWCNT)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细胞培养技术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大肠杆菌(FITC-tagged E.coli k-12)的情况.结果 MWCNT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随着MWCNT浓度的增加,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量(用平均荧光强度表示)降低.此外,MWCNT抑制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亦呈时间依赖性:用MWCNT(75 μg/ml)孵育RAW264.7细胞12h后,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约70.4% (P <0.01),同时参与吞噬活动的RAW264.7细胞的百分比也从对照组的98.6%降低到了92.4% (P<0.05).即使用低剂量的MWCNT(25 μg/ml)孵育RAW264.7细胞较长时间(24h)后,RAW264.7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量与对照组相比仍降低了约77.1% (P <0.01),同时参与吞噬活动的RAW264.7细胞的百分比也从71.2%降低到了43.4% (P <0.01).用脂多糖(LPS,10μg/ml)激活RAW264.7细胞后,其吞噬能力明显增强,而MWCNT仍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激活的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与LPS组相比,MWCNT(75 μg/ml)和LPS共孵育组吞噬大肠杆菌的量降低了70.9% (P <0.01).结论 MWCNT可明显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以及体外角膜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评价其性质和体外缓释效果,主要包括:纳米粒粒径,纳米粒包封率,药物载药量和体外缓释曲线等。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黄芩素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芩素PLGA纳米粒粒径(92.5±2.35)nm、Zeta电位(-21.1±2.5)mV、包封率(92.5±2.35)%、载药量(23.12±1.45)%。体外缓释实验提示:突释阶段黄芩素释放率在1 d内达(8.37±0.31)%,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0 d时释放达(51.30±0.50)%,细胞增殖实验提示黄芩素PLGA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面修饰对载环孢菌素A纳米粒体外细胞吞噬和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用3H 环孢菌素A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5 9nm的聚乳酸纳米粒 ,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分别用Brij 78、Myrj 5 3和Myrj 5 93种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 ,以一级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 ,分别做体外细胞吞噬实验和体内组织分布实验。结果 :纳米粒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环孢菌素A的摄取值达溶液组的2 0倍 ,表面修饰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摄取值明显减小。纳米粒组可使环孢菌素A在小鼠肝、脾的组织分布相对于环孢菌素A溶液组明显增加 ,表面修饰可使环孢菌素A在小鼠肝、脾的组织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表面修饰可以显著改变载环孢菌素A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内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载端粒酶反义核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表征及生物学效应。分析其粒径范围、载药量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反义核酸装载量,双室扩散法研究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核酸酶解法检测纳米粒对反义核酸的保护作用,MTT法研究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 纳米粒的平均粒度为201nm;包封率为67.3%,栽药量为3.66%。纳米粒体外释放开始阶段存在突释期,5d后释放量开始稳定,15d后仍有核酸释放。纳米粒中的核酸在37℃,经核酸酶消化1h后。仍然保持结构的完整、未被降解,而裸核酸在同样条件下30min即被完全降解。纳米粒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与空白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制备的端粒酶反义核酸-PLGA纳米粒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好,以PLGA纳米粒作为载体可保护反义核酸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但PLGA纳米粒的反义端粒酶核酸载药量偏低,需进一步改进制备方法,提高载药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优化条件,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纳米粒,评价其包封率、 载药量、回收率、释放度和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PLGA纳米粒,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以粒径较小,包封率、载药量和回收率较高为考察指标,优化纳米粒的制备条件;选取优化条件制备HGF纳米粒,分别采用BCA 试剂盒和HGF-ELISA试剂盒检测BSA纳米粒和HGF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度,通过CCK8增殖实验评价HGF纳米粒 的生物活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HGF 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径234.4±4.8 nm,包封率(77.75±3.04)%,回收率(49.33± 9.34)%,体外释放度曲线表现为先突释,后缓释;HGF纳米粒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结论复乳溶剂挥发法-优化条件 下制备的HGF纳米粒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荧光标记物香豆素-6的纳米粒,考察有机溶剂组成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配比的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作为有机相制备香豆素-6-PLG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与包封率.结果 纳米粒粒径随着乙酸乙酯比例增加而减小,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像性能。方法 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一般特性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VEGFR2抗体耦联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体外寻靶能力进行初步评估,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体外显像效果。结果 PLGA超声造影剂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分散性好;在体外寻靶实验中,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造影剂能够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到血管肉瘤内皮细胞(SVR)表面;体外超声成像实验中,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呈点状细密高回声,后方回声无衰减。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能够在体外与VEGFR2高表达的血管肉瘤内皮细胞特异性靶向结合,且体外超声显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姜黄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CM-PLGA-TPGS-NPs,简称CPTN)并评价其质量。方法用自制的PLGA-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PTN,通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控制其质量。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柱(4.6 mm×250 mm,5μm),用乙腈-2%冰醋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 nm。结果自制CPTN的平均粒径为(197.9±6.2)nm,Zeta电位为(-22.3±1.8)mV,载药量为(13.2±0.9)%和包封率为(79.3±1.6)%。体外姜黄素在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呈两相释放,30 d时累积释放率为91.3%。结论 CPTN质量稳定可控,体外试验显示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均匀设计法优化阿苯达唑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ABZ-PLGA-NPs)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药物利用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纳米粒沉淀法制备ABZ-PLGA-NPs,均匀设计U9(94)优化处方。结果:制得的ABZ-PLGA-NPs包封率为91.8%,药物利用率为5.17%,载药量为0.352%,平均粒径为127.7nm,Zata电位值为-18.7mv。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简便,重现性好,可制得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粒径分布理想的阿苯达唑-PLGA-纳米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VEG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VEGF-ASODN)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探讨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干法制备纳米粒子,并用正交设计法对纳米粒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纳米粒子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50 nm,包封率可达72%,含药量0.84%,体外释放缓慢,达到21 d.结论:VEGF-ASODN的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影响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成型工艺参数,并评价优化工艺后所制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型号、PLGA分子量、PLGA浓度、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丙酮与无水乙醇体积比、药物与PLGA的比例共7个参数对纳米粒成型工艺的作用规律。[结果] 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纳米粒包封率为(95.03±1.33)%、平均粒径为(126.80±4.50) nm、Zeta电位(-21.30±0.23) mV.[结论]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圆整,粒径均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石杉碱甲(Hup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研究其分布特性.方法 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正交实验优化Hup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并通过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实验对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呈圆形,大小较为均一,平均粒径为(46.49±1.37)nm,多分散指数值为0.31±0.01,Zeta电位为(-38.3±1.56)mV,包封率为(28.45±1.52)%,且工艺重现性好.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且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结论 以PLGA为载体的HupA纳米粒具有较小的粒径、良好的缓释性能并能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方法 以可溶性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三氧化二砷(As2O3)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载As2O3纳米微粒(As2O3-NPS),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粒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载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用光电能谱仪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结果 As2O3-NPS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210±23)nm,测得载药量为29.6%,包封率为82.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结论 以As2O3-NPS作为As2O3载体,可改变As2O3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巨噬细胞中铁死亡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铁死亡相关因子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10 mg·L-1P.g-LPS 分别处理6 、12 和24 h,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RAW264.7细胞中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转铁蛋白受体1(TfR1)mRNA表达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2组RAW264.7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2组RAW264.7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亚铁离子荧光探针(FeRhonox-1)法检测2组RAW264.7细胞中亚铁离子(Fe2+)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RAW264.7细胞中ACSL4、GPX4和TfR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处理6、12和24 h后,实验组RAW264.7细胞中GPX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处理12和24 h后ACSL4和TfR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处理12和24 h后,实验组RAW264.7细胞中ACSL4和TfR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RAW264.7细胞中ROS、MDA和Fe2+水平升高(P<0.05),且随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 结论 P.g-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中铁死亡相关因子ACSL4和TfR1表达水平升高,而GPX4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呈时间依赖性,提示上述铁死亡相关因子的变化可能与牙周炎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