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P物质(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造模成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另设健康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生理盐水组和SP组大鼠分别在MCAO造模成功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h和72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件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针刺调节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通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2h、1d、3d3个亚组,后2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天1次,分别治疗2h、1d、3d。每组均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Y迷宫测试,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l区、CA3区磷酸化EPK(p-EPK)阳性细胞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总和(Dsum)。【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Y迷宫测试时间显著延长(均P〈0.01),电针1d、3d组可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缩短Y迷宫测试时间,与模型组及电针2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O.01)。假手术组无p-EPK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CA1区和CA3区Dsum显著升高(均P〈0.01),电针各组CA1区、CA3区Dsum,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电针1d、3d组Dsum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电针2h组(均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降低p-ERK在脑缺血早期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同时各给药组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Sal和Nim,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脑梗塞范围并测定脑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评分2.13±0.31,Sal大、中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均P〈O.01)。模型组脑梗塞范围达(29.7±6.3)%,脑含水量为(86.55±0.45)%,Sal大、中剂量组脑梗塞范围显著缩小(P〈0.01,P〈0.05),脑含水量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6、12、24、48h动态观察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组出现明显脑水肿(P〈0.01),随缺血时间延长,水肿逐渐进展,至24h水肿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以中风康高剂量组减轻最为显著(P〈0.01)。结论 中风康可减轻脑水肿,有效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局灶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2,EAAT2)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 d 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每个时间段后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AAT1的表达在1,3d时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随后持续下降;7,21d时仍显著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P〈0.05,P〈0.01)。电针组EAAT1的表达于1h即开始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7d及21d时,电针组EAAT1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仿,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的表达(P〈0.01)。模型组EAAT2的表达在1h、1d、3d及7d时均高于同时段的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EAAT2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基本一致,但在21d时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在各时段均高于模型组的表达(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大鼠脑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EAAT1、EAAT2的表达,从而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灭活谷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主综合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功能核磁为主综合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期寻找一种准确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的方法,为后续实验提供一致性较好的模型。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测MCAO模型的梗死部位、血管阻塞、神经纤维束等情况,对照Bederson评分、神经症状的综合行为学评分及脑TTC染色综合判断MCAO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fMRI检测显示,术侧颞顶叶及外侧出现明显水肿带,CCA、ICA、ECA完全堵塞,神经纤维束稀少,部分纤维束中断、缺失。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比例具有相关性(rs=0.879,P〈0.01)。模型组前肢屈曲、躯体屈曲、前肢翻转、后肢翻转、自发活动能力、竖板攀爬、平衡功能等各项神经症状的综合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fMRI检测结果,同时结合常规神经症状评分以及TTC染色切片,综合分析其结果,可准确判断活体状态下大鼠脑卒中模型的损伤部位和程度,筛选出一致性较好的大鼠脑卒中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缺血组(B)、缺血+电针组(C)、缺血+DL-AP5组(D)、缺血+DL-AP5+电针组(E),每组各50只;各组按距离手术结束时间的不同再分为1h组、3h组、6h组、12h组、2周组5个时间段小组(各10只)。采用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及测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脑缺血后3h,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至6h时,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继续下降;至2周时,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P〈0.01)。结论:电针能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局灶性脑缺血神经行为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学评价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采用分级评分.和梗死灶体积测定的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分别采用Nagaoka法、Bederson法、zea-Longa法和Zhang法,梗死24小时分级评分的判别有统计淡意义(P<0.05),而采用Zausinger法,梗死24小时内分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6小时和24小时,梗死灶体积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缺血24小时梗 死灶体积与Bederson法分级评分有线性相关关系(r=0.91613,P<0.05)。结论:目前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的反映脑血时的病理生理状态,一种能较准确地反映脑缺血的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亟待提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七中人参三醇皂苷(PTS)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组、PTS低(25mg/kg)、中(50mg/kg)、高(100mg/kg)剂量组和血栓通注射液(0.45mL/kg)组,通过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脑梗塞范围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观察PTS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同样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完全全脑缺血模型组、PTS低(25mg/kg)、中(60mg/kg)、高(120mg/kg)剂量组和血栓通注射液(0.45mL/kg)组,通过检测脑指数和脑伊文思蓝含量观察PTS对不完全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对于大鼠,与模型组比较,PTS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术后24h大鼠行为学评分,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P〈0.01);PTS低、中、高剂量组的缺血脑梗塞范围(19.0%±4.5%、16.4%±3.9%、16.4%±3.7%)明显低于模型组(23.5%±3.4%,P〈0.05),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提示PT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小鼠,PTS各剂量组的脑指数和脑伊文思蓝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PTS可通过抑制脑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降低脑指数,减轻脑水肿。【结论】PT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损伤、小鼠不完全全脑缺血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酸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MCAO)、缺血+叶酸低剂量组(MCAO+LFA)和缺血+叶酸高剂量组(MCAO+HFA)。通过叶酸灌胃给药28d。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叶酸补充前、后及制造模型后7d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叶酸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密度。结果:补充叶酸后,与MCAO组相比,低、高剂量叶酸组大鼠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低、高剂量叶酸组大鼠脑组织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神经干细胞密度高于MCAO组(P〈0.01)。结论:通过灌胃补充叶酸能够提高大鼠血清叶酸水平,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从而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剑麻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选取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三七通舒组,剑麻皂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灌服蒸馏水,三七通舒组灌服三七通舒胶囊,剑麻皂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450、225、113 mg/(kg·d)灌服剑麻皂素。对比各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LA)水平。结果剑麻皂素高、中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绝对脑梗死体积和相对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剑麻皂素高剂量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剑麻皂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MDA、L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剑麻皂素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剑麻皂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LA性酸中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征  方芳  吴建华  方云祥  邹节明 《四川医学》2009,30(10):1525-1528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1.12、0.56g/kg)和尼莫地平组(MCAO+尼莫地平10mg/kg)。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增加MPO活性和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表达,应用不同剂量的脑脉泰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同时,凋亡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脉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MPO活性和降低NF-κB、TNF-α、ICAM-1、IL-1β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MCAO模型大鼠研究厄贝沙坦(IRB)、阿司匹林(ASP)在脑卒中后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MCAO,IRB+MCAO,ASP+MCAO,IRB+ASP+MCAO,正常对照。连续给药7 d后,I-IV组行MCAO术,24 h后观察行为、梗塞容积、生化指标,SPSS16.0处理实验数据。【结果】预防性给予IRB、ASP的大鼠与单纯MCAO大鼠比较,自发活动率、抓力、过氧化氢酶水平呈上升趋势,梗塞容积、TBARS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IRB与ASP有改善脑卒中后脑损伤的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普拉克索[ R(+)-PPX]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以及脑损伤的影响,探讨R(+)-PPX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大脑中动脉梗死组(MCAO组,n=10);MCAO+R(+)-PPX组[于MCAO前30 min一次性腹腔注射R(+)-PPX,剂量为1 mg/kg,n=10]。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每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取脑组织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采用H2DCF-DA染色法计数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在MCAO手术过程中,Sham组、MCAO组和MCAO+R(+)-PPX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肛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ham组大鼠无脑梗死发生。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比Sham组显著增加(P〈0.05)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MCAO+R(+)-PPX组与MCAO组相比,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脑梗死体积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Sham组大鼠脑内无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再灌注6 h及24 h,MCAO组、MCAO+R(+)-PPX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域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递增(P〈0.05)。再灌注6 h时,与MCAO组相比,MCAO+R(+)-PPX组的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24 h时,MCAO+R(+)-PPX组大鼠H2DCF-DA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及平均荧光强度与MCA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对脑缺血时间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两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5个小组,即MCA02h,3h,4h,5h和6h组。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于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h和36h尾静脉给药;48h后计算大鼠存活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①大鼠存活率:尼莫地平组存活率为53.3%(16/30只),对照组为40%(12/30只)。大鼠存活率提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MCA04h的大鼠神经功能尼莫地平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③脑组织血流量:尼莫地平组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大鼠脑血流量,尼莫地平组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其中MCA02h,3h和4h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梗死体积:尼莫地平组的犬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其中MCA02h组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最突出(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在2h-4h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 RIPC 保护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21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7),MCAO 组(n=7),RIPC+MCAO 组(n =7)。在 MCAO 手术前连续3 d,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处理(双侧股动脉夹闭10 min/放开10 min,每天3次)。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 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 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梗死侧脑组织的 iNOS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 MCAO 手术过程中,3组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sham 组相比,MCAO 组大鼠再灌注24 h 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而 RIPC+MCAO 组大鼠神经功能较 MCAO 组大鼠得到明显改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2)再灌注24 h 时,与 sham 组相比,MCAO 组大鼠脑梗死侧 iNO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 MCAO 组相比,RIPC+MCAO 组大鼠脑梗死侧 iNOS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RIPC 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 iNOS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内T细胞死亡耦联基因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48h。七氟醚组在造模前吸入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为1的七氟醚30min,对照组和再灌注组则吸入O2。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采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内的TDAG8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较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TDAG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较TDAG8的表达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降低TDAG8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