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利波  杨静茹 《河北医学》2010,16(3):340-341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承德地区60例PHC患者和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得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PHC患者中C基因型占68.23%,B型占18.33%,B、C混合型占18.25%,未发现A、D、E、F、G基因型。PH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C基因型、B基因型与B、C混合型HCC患者的ALT及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承德地区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B型与B、C混合型比例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HBV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A组选择15个家系中54份HBV感染者血清,其中HBV携带者(ASC)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7例,肝硬化(LC)13例,肝细胞癌(HCC)4例。B组选择非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60份血清,其中HBV携带者(ASC)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例,肝硬化(LC)9例,肝细胞癌(HCC)5例;应用HBV基因型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基因型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114份血清标本中109份HBVDNA阳性,A组有5份血清HBVDNA检测失败,余49份血清标本中,HBV基因型为C型46例,B/C混合型3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B组60份血清标本中,HBV基因型为C型44例,B/C混合型5例,B型11例。两组相比在不同临床类型分布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在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高,分别为80%和100%。结论 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乙肝感染者,以C型为主,基因型与乙肝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安徽部分医院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分析检测HBV DNA和基因型。结果196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26例(64.3%),C基因型59例(30.1%),BC混合型11例(5.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江淮之间以B基因型占优势,淮河以北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8.8%和66、7%;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占62.7%(P〈0.01),C基因型感染者以肝硬化为主,占44.1%(P〈0.01),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出的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HBV C基因型的HBeAg阳性表达(68.4%)明显高于B基因型(31.6%)和BC混合型(0)。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HBV基因型存在B、C和BC混合型,B型为该地区的优势基因型。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而HBV C基因型感染以肝硬化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池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PCR技术,对广西河池地区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定量检测。结果:140例血清中,C型94例(67.2%),B型32例(22.9%),B、C混合型7例(5.1%),A型1例(1.0%),D型1例(1.0%)。B型、C型与B、C混合型患者在HBV DNA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C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所占比例(72.3%)比在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河池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次之,B、C混合型较少,A型、D型极少;各基因型患者在HBV DNA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自贡市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8年6月159例经本院确诊的慢性HBV感染者,且HBV-DNA水平含量在 103 IU/mL以上,根据疾病诊断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三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HB)、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LC)、乙肝相关性肝癌组(HCC)。采用多通道实时荧光探针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3种基因型(B、C、D型),同时检测HBV-DNA及HBV的五项标记物。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文研究显示B基因型115例(72.3%),C基因型43例(27.0%),B/C混合型1例(0.6%),D基因型0例;B基因型的HBV-DNA水平高于C基因型(P<0.05);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男、女组均以B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和C基因型分布在年龄、性别、HBeAg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相关性肝癌组(HCC)的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CHB组和LC组(P<0.05)。结论 自贡市HBV主要流行B基因型,其次是C基因型;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早期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在HBV基因型及临床常用的各项非创伤性指标方面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CHB患者178例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进行分级分期诊断,将其分为非肝硬化组(S0~S3期)及早期肝硬化组(S4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中90例患者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78例CHB患者非肝硬化组134例,占75.3%;肝硬化组44例,占24.7%。2组在性别、年龄及HBeAg的表达上有差异(表1);肝硬化组中C基因型所占的比例(55.6%)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88,P=0.005);HBV DNA在肝硬化及非肝硬化组中的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血小板、脾脏肋间厚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结论:临床诊断为CHB的患者中,通过肝活检发现24.7%存在有早期肝硬化,提示仅依据临床资料可能使近1/4的CHB患者病情被低估。C基因型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重于B基因型,B、C基因型分型检测结合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判断疾病轻重及预后,有助于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耐药者P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每天100 mg,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15、18、24个月监测肝功能、HBV M、HBV DNA、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结果 (1)B基因型占56.60%(30/53),C基因型占41.51%(22/53);(2)在CHB重度及肝硬化病例中C基因型的检出率高于B基因型(P<0.05);(3)拉米夫定治疗后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YMDD变异(P>0.05);(4)B基因型主要发生rtM204I位点突变(62.5%,5/8),而C基因型则主要发生rtL180M/M204V突变(77.78%,7/9).结论 (1)遵义地区的HBV基因型主要由B、C基因型构成;(2)拉米夫定治疗后C基因型更易发生YMDD变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分布;分析感染不同基因型HBV导致CHB和HCC的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肝脏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89例CHB和86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双色荧光标记的TaqMan MGB探针来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占78.65%,可见B、C混合型,占3.37%;HCC患者以感染C基因型为主,占70.93%;本研究中未见B、C以外其他基因型。B、C基因型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感染不同基因型HBV的CHB患者间临床实验室和肝脏病理检查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在HCC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e抗原阳性率高(P<0.05);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明显相关(P<0.05);HBV基因型和肿瘤TNM分期、转移和浸润之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和e抗原阳性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感染C基因型HBV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有可能降低HCC的发生率。感染HBV B基因型和大肝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0%),BC混合型51例(31.9%),未分型7例(4.4%),未发现A、D、E、F型。不同基因型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C混合型,感染的HBV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其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BVDNA阳性患者共11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肝硬化(LC)患者3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34例,应用荧光PCR(探针)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112例患者中,HBV基因型B型1例(0.9%),C型95例(84.8%),非B非C型16例(14.3%),HBV基因型B型、C型的分布频率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青岛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未发现HBV基因型B型、C型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基因型分布特点及肝病严重程度相芙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这些患者病毒基因型。结果:沈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为B、C基因型,未见其它基因型,其中C型为198例(70.7%),B型82例(29.3%)。慢性肝炎患者中C基因型(59.1%)低于B基因型(85.4%)(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9.6%)高于B基因型(1.2%)(P〈0.05);重型肝炎患者中C基因型(8.6%)高于B基因型(1.2%)(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22.7%)高于B基因型(12.2%)(P〈0.05)。结论:沈阳地区存在基因型为B、C型,其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肝癌、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与C基因型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 (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 HBV 新基因型I 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 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乙肝的临床转归关系。方法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了解在各临床类型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阐明HBV基因型与HBeAg的关系;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的关系;HBV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16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有78例占46.43%,C基因型有90例占53.57%。在肝硬化与肝癌病人中C基因型(73.17%)明显多于B基因型(26.8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90例C基因型病人HBeAN阳性62例,HBeAg阴性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高年龄组病人中以C基因型为主。结论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C基因型是导致HBeAg持续阳性,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吕洛堂  黄华健  张丹 《当代医学》2010,16(31):115-116
目的了解邵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168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型测定。结果在168份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检出B型、C型和混合型B+C与B+D,分别占86份(51.2%)、71份(42.2%)、9份(5.4%)和2份(1.2%)。各组间HBV基因构成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邵阳地区存在B、C基因型和混合型B+C与B+D,以B基因型为主,其次为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通地区HBV-DNA阳性者200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89例,重型肝炎(FHF)26例,肝硬化(LH)30例,肝细胞癌(HCC)27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200例中B型51例(25.5%),C型141例(70.5%),BC混合型8例(4.0%);C基因型在FHF组、LC组、HCC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ASC组(P<0.05)。B型、C型、BC混合型HBeAg阳性率分别为49.0%、53.2%和37.5%,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和BC混合型HBV-DNA载量显著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血清HBV-DNA高载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PB1基因rs9277542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导致不同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成都地区非相关汉族人群的慢性HBV感染者579例(慢性HBV携带者222例,慢性乙型肝炎231例,乙肝肝硬化126例)和HBV自限感染者344例的外周血标本,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rs9277542位点基因型.结果 慢性HBV感染组与HBV自限性感染组rs9277542位点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5.1%vs36.9%、38.3%vs48.0%、6.6%vs15.1%及74.3%vs60.9%、25.7%vs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为参照,C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53(0.39-0.71)、0.28(0.18-0.46)、0.54(0.44-0.66);乙肝肝硬化组与慢性HBV携带者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CT+ TT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8).结论 HLA-DPB1基因rs9277542多态性影响HBV感染后结局,其中T等位基因、TT基因型与HBV感染后自发清除相关,而携带XT基因型的慢性HBV感染者进展到乙肝肝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肝肝硬化(LC-B)构成比变迁及基因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1996、2001和2006年1~6月住院的全部CHB和LC-B患者共2?561例。采用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了220例山东籍CHB和LC-B患者的基因型。结果HBeAg阴性LC-B比例(50.0%)高于CHB(23.8%),P=0.000。HBeAg阴性LC-B构成比由1996年的46.1%上升至2006年的54.4%,P=0.047。山东地区HBeAg阴性CHB和LC-B的C、B/C基因型分别为94.7%、5.3%和90.0%、10.0%,与HBeAg阳性患者无差异;未见B和其他基因型。结论山东地区住院患者中,CHB仍以HBeAg阳性为主;近年来,LC-B中HBeAg阴性患者超过50%。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均以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在HBeAg阴性患者中,未见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与乙肝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33例CHB为对照组,25例乙肝肝硬化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持续使用强效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半年以上,比较两组HBV RNA、HBV DNA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对HBV RNA、HBV DNA、HBsAg、肝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乙肝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HBV RNA、HBV DNA阳性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HBV RNA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5,P<0.01),与其余肝功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HBV RNA、HBV DNA与AST对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95%CI:0.613~0.880)、0.729(95%CI:0.591~0.866)和0.640(95%CI:0.494~0.786),HBV RNA联合HBV DNA鉴别诊断乙肝肝硬化的AUC为0.754(95%CI:0.623~0.885)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乙肝肝硬化与CHB的HBV RNA和HBV DN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两者联合在CHB与乙肝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HBV RNA可考虑作为常规检测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