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比例(以CD4+CD25<'high>T细胞作为Tregs),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逐步下降,治疗6、9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的CHB患者(30例)在Tregs比例明显下降的CHB患者中所占比例(7/7,100.0%)高于Tregs比例无明显下降的CHB患者(23/29,79.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11.1%、19.4%、25.0%,其中7例(19.4%)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在治疗3、6个月时Tregs比例均已降至正常人水平.结论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能降低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治疗早期Tregs比例下降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唯一能够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和延缓病情进展的方法.在抗病毒药物中,核苷(酸)类药物对chb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目前所有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在治疗过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株的出现给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些耐药株是在用药之前就存在还是由于用药而诱发的呢?这些核苷(酸)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亦有原发无应答现象,其原发无应答的原因何在?是否其感染的hbv本身就存在耐药株呢?在选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之初进行hbv耐药位点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江苏徐州地区经核苷类似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621份,均为经核苷类似物治疗3个月以上且血清HBV DNA阳性者,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进行定量检测,其产物通过测序分析进行耐药突变的检测,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1例患者HBV耐药总变异检出率为75.8%(471/621),其中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为88.9% (144/162)、53.7%(108/201)、89.0%(47/53)和88.0% (22/25),服用过2种或者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者为83.3%(150/180),以上5组间变异率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阿德福韦酯组与其他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变异病例数构成比服用过2种或者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者(31.8%)最高,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为30.6%、22.9%、10.0%和4.7%,以上5组构成比比较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拉米夫定组与服用过2种或者2种以上抗病毒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位点变异率,所检测的25个位点的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位点耐药突变率最高(243例次,39.1%),其次是180位点(184例次,29.6%)、181位点(123例次,19.8%),这3个位点两两比较或者分别与其他各位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4位点、180位点、181位点耐药突变检出率高,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经治患者较少进行HBV耐药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癫痫免疫功能异常的机理,我们采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癫痫患儿和正常儿童sIL-2R的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癫痫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15岁,平均9.4±3.2岁,病程3月~5年,平均1.7±1.2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以41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取患者外周血清,采用PCR 技术扩增前C区、BCP区,并测序分析。同时监测治疗0、12、24周患者外周血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结果①PC/BCP区变异(突变型,non-WT)患者HBeAg转阴率( n=13,72.2%)高于未发生PC/BCP变异(野生型,WT)患者(n=4,28.8%)(P=0.014);②突变组HBsAg降低( n=5,56.7%)、HBVDNA转阴(n=8,53.5%),完全应答( n =5,62.5%),野生组 HBsAg 降低( n =6,43.3%)、HBV DNA 转阴( n =7,46.7%),完全应答(n=3,37.5%),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突变型患者HBeAg转阴率高于野生型患者。  相似文献   
6.
用放免法检测64例慢性肝病患者、20例正常人血清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结果表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HA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迁延型肝炎及正常人,肝硬化病人血清HA及PCⅢ水平又显著高于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而慢性迁延型肝炎病人血清HA及PCⅢ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检测血清HA及PCⅢ对慢性肝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均具重要临床意义,并且血清HA及KCⅢ联合检测优于HA或PCⅢ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温度、时间、BSA浓度、Twen20浓度及混合标本个数5因素各2水平对混合血清法检测抗-HCV的影响。方法应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分组,采用EIA法检测抗-HCV。结果封闭条件为0.5%BSA,37℃,30min;洗涤液为0.15%Tween20,混合标本个数为5。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可减少75%的实验次数。结论在进行多因素的实验研究时,正交设计是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P)对蛋白激酶R(PKR)表达的影响;定位PKR与CP直接结合的区域。方法: 对Huh-7、转染表达CP的Huh-7及含有全长HCV复制子(replicon) Huh-7细胞株的PKR表达水平及干扰素(IFN)诱导前后replicon Huh-7细胞中HC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表达水平作比较;对CP与PKR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结合试验。结果: Replicon Huh-7中PKR表达水平高于Huh-7及转染表达CP的Huh-7;IFN诱导后PKR表达增加,且明显抑制HCV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的表达;PKR能与CP直接结合,依赖于PKR的N端1-180氨基酸(aa)。结论: CP能直接作用于PKR N端1-180 aa,导致PKR组成性激活,从而干扰PKR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CP与PKR的相互作用是HCV病毒蛋白与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又一新的模式,在HCV持续感染及肝癌2者发病机制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及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评价其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31例患者血清PIVKA-Ⅱ、甲胎蛋白(AFP)浓度,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4例,梗阻性黄疸16例,肝细胞癌41例。结果 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梗阻性黄疸组(P均<0.05)。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17%、85.14%,AFP分别为68.29%、51.35%;平行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为85.37%。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肿瘤直径>5cm患者的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直径≤5.0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期患者PIVKA-Ⅱ的水平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PIVKA-Ⅱ无明显升高。肝炎活动会引起PIVKA-Ⅱ水平变化,但是低于正常上限。血清PIVKA-Ⅱ在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AFP,联合诊断可提高敏感度。外周血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0%),BC混合型51例(31.9%),未分型7例(4.4%),未发现A、D、E、F型。不同基因型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C混合型,感染的HBV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