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反映患者抽血前1~2月内血糖的平均综合值,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有独特诊断意义.早期检测以电泳法、微柱层析法应用较广泛,近年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ICIA法)检测.本文报告化学发光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腰腿痛的脊髓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与术后康复干预的疗效。方法:脊髓内血管畸形6例,脊髓周动静脉瘘1例及硬脊膜动静脉瘘l例,采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cyanoacrylate,NBCA)、螺旋圈((Coil)栓塞治疗的同时,采取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结果:8例均进行经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供血动脉完全栓塞,占62.5%(5/8);供血动脉大部分栓塞,占37.5%(3/8),仅余细小的动脉供血。术后经过进一步康复干预治疗后,6例腰腿痛症状消失,占75%(6/8),2例明显改善,占25%(2/8),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脊髓血管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促讲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外周血Th9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9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肺部哮鸣音分为喘息组(n=58)和非喘息组(n=42),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9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75%、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V75、V50、V25),呼气高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时间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_1%)。结果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外周血Th9细胞及IL-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喘息组外周血Th9细胞及IL-9水平较非喘息组显著升高(P0.05)。与非喘息组相比较,喘息组PEF%、FEV_1%、V75%、V50%、V25%均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外周血Th9细胞比例、IL-9水平与PEF%、FEV_1%、V25%、V50%、V75%呈负相关(P0.05)。结论 MPP患儿Th9细胞及IL-9表达随病情加重而增加,Th9细胞及IL-9可能是MPP诊断及转归的潜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8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2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因血管严重纡曲行PTAS未成功外,27例30处行PTAS成功。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直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79.3±12.1)%降至术后(4.5±7.8)%。PTAS治疗后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TAS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8例,病情无变化7例,病情加重并死亡2例。随访1~30个月,仅1例出现脑缺血再发作,1例术后1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经再次PTAS治愈;1年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1例再次行PTAS治愈,1例无症状而动态观察治疗。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应用PTA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后,5例患者解剖性治愈(造瘘口消失),另1例患者症状好转。1例患者乙状窦栓塞后吞咽困难,1例患者海绵窦栓塞后外展不佳,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静脉途径栓塞是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 49例 8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以评估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31例经股动脉插管 ,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死 ,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并注入尿激酶 5 0~ 75万单位行接触性和区域性溶栓治疗。对照组 18例行常规治疗。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 71% ,有效率为 83%。 2 3例颈内动脉系和 4例椎基动脉系梗死在溶栓后 2周内神经损害体征明显改善 ,2例死亡。溶栓组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MESSS)评分改善 (2 1.6± 13.6 )分 ;对照组改善 (5 .9± 5 .3)分。溶栓组发病时间越短其疗效越好。结论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健脾生血片和右旋糖酐铁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的妊娠期孕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片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5%,对照组为74.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RBC、Hb、SF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时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妊娠期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显著,比右旋糖酐铁片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42岁,汉族,因“突发头痛、意识不清伴呕吐7d”,从外院转来我科。既往体健,进藏10年,长期生活在海拔4500in的地区。查体:血压130/80mmHg,昏睡状,不能言语,左侧瞳孔呈圆形,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瞳孔形状不规则,直径约4.0mm,对光反射迟钝,病理征(-)。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这一呼吸道常见病,因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仅1998年11月至1999年2月,非洲、亚洲、欧洲和北美爆发A型和B型流感流行[1],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因H3N2型流感流行,就造成人类精神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在上海市,由于加强了流感疫苗在高危人群的接种和流感预防知识的普及,A型流感并未形成流行。相反,B型流感以局部流行或散在爆发不时引起我们的关注。随着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在流行病学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有效的流感监测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单纯血管内支架置入或结合螺旋圈栓塞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或扩张的方法,解除其对周围神经的动脉搏动性压迫,而达到经血管内进行神经减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瘤、瘤样扩张或动脉纡曲患者11例,接受经股动脉途径单纯血管内支架置入8例(单支架6例,双支架2例),支架结合螺旋圈栓塞3例。术后继续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结果 11例患者(13枚)支架置入均获成功,成功率100%。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lon angiography,DSA)复查,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缩小,3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基本消失。术后头痛症状全部消失,2例饮水呛咳症状消除。本组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20个月,均无头痛及饮水呛咳等症状发作。6例行多普勒超声复查,均显示支架内通畅。4例夹层动脉瘤行DSA复查,3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经血管内支架置入式的血管内神经减压治疗因动脉搏动性挤压后颅凹神经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