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PB1基因rs9277542位点多态性与HBV感染导致不同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成都地区非相关汉族人群的慢性HBV感染者579例(慢性HBV携带者222例,慢性乙型肝炎231例,乙肝肝硬化126例)和HBV自限感染者344例的外周血标本,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rs9277542位点基因型.结果 慢性HBV感染组与HBV自限性感染组rs9277542位点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5.1%vs36.9%、38.3%vs48.0%、6.6%vs15.1%及74.3%vs60.9%、25.7%vs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为参照,C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53(0.39-0.71)、0.28(0.18-0.46)、0.54(0.44-0.66);乙肝肝硬化组与慢性HBV携带者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CT+ TT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8).结论 HLA-DPB1基因rs9277542多态性影响HBV感染后结局,其中T等位基因、TT基因型与HBV感染后自发清除相关,而携带XT基因型的慢性HBV感染者进展到乙肝肝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含量,以探讨病毒定量、肝脏炎症病变程度及是否存在HBeAg等因素与细胞因子生成量之间的关系.取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分别加人特异性刺激剂rHBcAg和非特异刺激剂PHA,培养72 h后收集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0和IFN-γ.结果表明rHBeAg 刺激CHB患者生成的IFN-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L-10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病毒量明显影响IFN-γ和IL-10的产主,IL-10的生成在高病毒量组较高,而IFN-γ与此相反.按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分组发现,G4、G3组IL-10明显低于G1、G2组,但rHBcAg刺激产生的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HBeAg(+)组较HBeAg(-)组生成的IL-10高,而IFN-γ低.高病毒量、HBeAg抑制CHB患者IFN-γ生成,而IL-10的生成相对增加,肝功能损害程度与IL-10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中IFN γ、IL 10含量 ,以探讨病毒定量、肝脏炎症病变程度及是否存在HBeAg等因素与细胞因子生成量之间的关系。取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 ,分别加入特异性刺激剂rHBcAg和非特异刺激剂PHA ,培养 72h后收集上清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 10和IFN γ。结果表明rHBcAg刺激CHB患者生成的IFN 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IL 10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病毒量明显影响IFN γ和IL 10的产生 ,IL 10的生成在高病毒量组较高 ,而IFN γ与此相反。按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分组发现 ,G4、G3组IL 10明显低于G1、G2组 ,但rHBcAg刺激产生的IFN 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HBeAg ( + )组较HBeAg ( )组生成的IL 10高 ,而IFN γ低。高病毒量、HBeAg抑制CHB患者IFN γ生成 ,而IL 10的生成相对增加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IL 10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脂肽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adigm- HBV制剂是一种用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多肽疫苗。包含核心抗原 18- 2 7肽段 (HBc18- 2 7)、破伤风类毒素 830 - 84 3肽段 (TT830 - 84 3)、两个棕榈酸分子三个组分。本文就其分子学基础、作用机理、辅助性 T淋巴细胞 (HTL)表位的作用、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V(乙型肝炎病毒)C启动子区(CP) C1673T/C1799G联合变异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136名慢性HBV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携带者(ASC) 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 24例,乙肝肝硬化(LC) 36例,肝细胞肝癌(HCC)13例,用半巢氏PCR的方法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亚型及CP区变异,分析C1673T/C1799G联合变异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发生率及与HBV复制、e抗原表达和不同慢性HBV感染疾病谱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中,Ba亚型110例,Bj亚型1例,C1亚型7例,C2亚型8例,C1673T/C1799G联合变异发生率为80.9%,其中在Ba亚型中为96.4%,C1亚型为14.3%,C2亚型为12.5%,Ba亚型与C1和C2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变异组HBV DNA载量与非变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组变异率为71.4%,e抗原阴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ASC、CHB、CSHB、LC到HCC组,变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1673T/C17991G联合变异常见于Ba基因亚型,该变异不影响HBV DNA的复制水平,可能与不同慢性HBV感染疾病谱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综合护肝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8周。结果在治疗第8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组中,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能在短期内阻断部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进展,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治疗初始耐药较非耐药肺结核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VIP、CNKI和CBMdisc电子资料库,查找药物治疗初始耐药与非耐药肺结核的队列研究,然后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pro 3.6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结果共将10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初始耐药与非耐药肺结核病人相比,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1%[RR=0.91,95%CI(0.86,0.96),P〈0.001],肺空洞闭合率为70%[RR=0.7,95%CI(0.60,0.82),P〈0.001],2年后细菌学复发率为4.98倍[RR=4.98,95%CI(3.07,8.07),P〈0.001]。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2年后细菌学复发率和肺空洞闭合率证据质量为中等,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与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证据质量为极低。结论初始耐药与非耐药肺结核相比,在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肺空洞闭合率等方面均低,2年后细菌学复发率较高。初始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系统评价为二次研究,受纳入分析的原始文献质量影响较大,且评价过程可能存在偏倚等局限性,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通过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病例为我科2000年2-8月收治的51例门诊及住院慢性HBV感染者,男42例,女9例,平均(35±8)岁。诊断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HCV、HDV、HIV感染。(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总RNA提取及IL—12 P40 mRNA基因扩增:常规分离PBMC按RNA提取试剂盒(Promega公司)操作说明提取PBMC中总RNA;一步法RT-PCR(试剂盒购于Quiagen公司)进行IL-12 P40和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扩增,引物序列为IL-…  相似文献   
9.
IL—18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 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 ,对 5 8例HBV感染者及 1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IL - 18的诱生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各临床类型之间IL - 18诱生活性均有显著差异 ,病情愈重 ,活性愈高 (P <0 0 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诱生活性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诱生活性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 (r =0 6 3,P <0 0 1)。  相似文献   
10.
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前交通动脉瘤的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近6年经手术证实的218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取22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的3D-CTA作为对照。结果:218例前交通动脉瘤中,180例为动脉瘤侧大脑前动脉灿段呈优势供血,对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或缺如,血管影像出现明显的A1优势征;对照组中,210例的大脑前动脉血管影像双侧对称,无以上表现,仅10例出现“A1优势征”。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均衡是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出现“A1优势征”的患者应积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