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改善,户外活动增多,生物中毒发病亦逐渐增加,其中蜂蜇伤最常见.蜂螫伤以蜂毒致病,蜂螫伤后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可有蜂毒吸收性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溶血、休克、昏迷、心、肝、肾功能衰竭,以致死亡[1].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病率低,病情危重,治疗困难.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蜂蜇伤致MODS患者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寨  吕汝奇  杨雍 《四川医学》2007,28(10):1119-1120
目的提高对各类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认识和探讨其急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6年5年期间198例急诊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蜂螫伤患者局部症状急诊处理好转,172例蜂螫伤患者均出现全身炎性反应(SIRS),其中过敏性休克1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39例,151例治愈,12例明显好转出院,9例死亡。结论根据螫蜂类型、被螫伤部位和数量,紧急处理伤口和治疗,严密观察症状,抗过敏,预防休克,并早期足量应用皮质激素,早期或预防性血液透析,必要时加血液灌流,以阻断MODS进展,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蜂螫伤患者96例为存活组,选取同期蜂螫伤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19例为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及就诊时机有关(P<0.05)。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60岁患者死亡率均明显高于13~60岁患者(χ2=11.025,P<0.05;χ2=4.983,P<0.05);螫伤头颈部死亡率高于螫伤其他部位患者(χ2=9.361,P<0.05);随着就诊时机延长、预后越差(χ2=8.41,P<0.05)。存活组螫伤后72h时的血尿淀粉酶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螫伤致MODS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螫伤部位、及时就诊等因素相关;血尿淀粉酶可作为了解蜂螫伤致MODS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在重蜂蜇伤患者早期血液净化中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症蜂蜇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RIFLE I期时予以血液净化,干预组采用多器官/系统损害评估确定血液净化时机,观察两组患者蜂蜇伤后12/48h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蜂蜇伤至血液净化时间、ICU入住率、死亡率、器官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对照组6例患者因未进展到急性肾损伤RIFLE分期I期而未进行血液净化,故最终纳入统计共33例,干预组均行血液净化治疗。干预组蜇伤到血液净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蜂蜇伤后48小时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较蜂蜇伤后12小时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ICU入住率、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应用于重症蜂蜇伤早期评估中可缩短蜇伤后至血液净化时间,疗效确切,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蜂螫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分析206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表现、临床治疗经过及结果,并探讨蜂毒伤发病机制。结果:206例蜂蛰伤病人分为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组124例、血液透析组82例,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组治愈80例,死亡16例;血液透析组治愈18例,死亡54例。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血液净化治疗能阻断和延缓多器官功能障综合征(MODS)进展,降低蜂螯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2例马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9~11月肾科连续收治了6例马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2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例马蜂蛰伤致MODS患者均为女性,病例A 17岁、病例B 56岁,均因马蜂蜇伤后无尿1~2 d入院.门诊检查提示:严重酸中毒,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心肌酶谱严重损害,分别以蜂蜇伤、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入院.  相似文献   

7.
急性毒蕈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毒蕈中毒临床表现,确立临床分型,指导治疗.方法 对54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结合血液净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中毒性肝炎型、急性肾衰竭型和以多器官障碍表现的混合型.各型均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经综合治疗后,混合型组死亡3例,死于室性心动过速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 重视急性毒蕈中毒临床分型有利于有效救治,同时警惕以心肌损害为主的多器官障碍表现的混合型,此型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呼吸循环衰竭.早期血液净化为治疗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洪流  丘瑛  宁宗 《重庆医学》2016,(29):4074-4077
目的 探讨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群蜂蜇伤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患者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19例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蜂蜇伤24 h后接受血液滤过;B组:蜂蜇伤后进行早期血液滤过(蜂蜇伤24 h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蜂蜇伤后第3、7、10天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4.6±6.3)d vs.(19.2±7.1)d,P<0.05];B组患者在蜂蜇伤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降钙素原、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恢复较A组快(P<0.01);B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肌酸激酶、肌酐、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进行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群蜂螫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肾内科收治的群蜂螫伤致ARF合并MODS病人25例,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间断血液透析(IHD)治疗。分析其肾脏及肾外表现,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发生肝脏,心脏,胃肠道,凝血,代谢或呼吸功能障碍。所有病人均接受规律血液透析,其中有13例患者接受从20~170小时不等的CRRT治疗。7~28天所有病人进入多尿期。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死于MODS,余病人均好转出院。结论群蜂螫伤致ARF并MODS患者预后严重,CRRT联合IHD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蜂蛰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严重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37例患者,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者;(2)CK—MB增高与ALT/AST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10.11,P〈0.01);HGB降低与CRE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20.65,P〈0.01);(3)治愈出院21例,好转出院13例,无效死亡3例。结论(1)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中,心脏和肝脏易同时受累;而溶血多与肾功损害伴随出现。(2)早期积极治疗、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是蜂蛰伤救治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不同时机对脓毒性休克伴有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31日~2018年5月31日北京市顺义区医院ICU收治的54例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及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的急性肾损伤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早期CRRT组(n=29)和延迟CRRT组(n=25),比较2组患者90d死亡率,分析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54例患者90d病死率55.6%,多因素分析发现,延迟CRRT、APACHEⅡ评分升高是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肾脏替代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HMGB1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分析HMGB1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为(6.49±3.73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01 ±0.67) ng/mL(P <0.01).血清HMGB1水平明显与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α1微球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与血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管功能参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蜂螫伤患者院前救治及后续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对近2年本院急诊及皮肤病房救治的42例蜂螫伤患者的治疗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蜂螫伤患者中,全身症状消失当天返家18例,留观1天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返家11例,13例住院患者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蜂螫伤重症患者早期足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上腺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早期应用综合治疗可预防或减轻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分析急性CO中毒1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结果:153例急性CO中毒患者中86.3%出现昏迷,13.7%出现心力衰竭。随机将其中65例中毒患者作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发现86.2%出现心电图改变,67.7%出现心肌酶改变。结论:急性CO中毒不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心肌的损害也很严重,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例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浆置换+CRRT,抗炎症反应,抗感染,护肝、营养心肌系列对症治疗,并及时给予相应血液净化护理、机械通气护理、体温管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密切全面观察病情。结果 2例蜂蛰伤患儿经治疗护理顺利痊愈出院。结论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护理包括全面病情观察、血液净化护理、机械通气护理、体温管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其对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的康复有较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马西凡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38-343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分析急性CO中毒15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结果:153例急性CO中毒患者中86.3%出现昏迷,13.7%出现心力衰竭。随机将其中65例中毒患者作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发现86.2%出现心电图改变,67.7%出现心肌酶改变。结论:急性CO中毒不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心肌的损害也很严重,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朱平  谢莉  杨林 《海南医学》2014,25(4):526-528
目的 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3h内入院和28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33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分析IL-33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为(128.4 ±68.8)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9.1±14.3) pg/ml,P<0.01].血清IL-33水平明显与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NAG、α1M呈正相关(P<0.01),而与血总胆红素及血色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管功能参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蜂蜇伤中毒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为正确防治蜂蜇伤中毒、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97年1月~2013年12月在湖北省竹山县人民医院及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蜂蜇伤中毒患者146例,对发病时间、蜇伤针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蜂蜇伤中毒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9~10月,占56.16%;②蜂蜇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重要脏器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心、肾;③蜜蜂组、胡蜂组和大黄蜂组过敏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胡蜂组和大黄蜂组头晕头痛、心肌损害、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蜜蜂组(P ﹤0.05);④血液透析组病死率低于非血液透析组(P ﹤0.05)。结论蜂蜇伤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①早期积极有效的抗过敏、抗休克治疗;②早期血液透析治疗;③加强多脏器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蜂螫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64例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表现、临床治疗经过及结果,并联系蜂毒伤机制进行讨论。结果:64例[含多器管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43例,67.1%]治愈53例(82.8%),死亡8例(12.5%)。结论:外科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能缓解和阻断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阻断和延缓MODS进展,降低蜂螯致死率。  相似文献   

20.
蜂类的毒力不一,单蜂螫伤由于蜂毒的作用可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较常见,而群蜂螫伤导致机体一系列的变态反应,轻者出现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泡及坏死.重者迅速出现全身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痉挛、昏迷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肌麻痹、内脏出血而死亡.近年来我科室收治的群蜂螫伤患者较多见,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群蜂螫伤患者20例,其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呼吸肌麻痹而死亡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