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局部无水乙醇注射(PEI)前后兔血清AST、ALT、ADH及兔肝组织ADH、ALDH变化,探讨PEI后酒精是否通过肝脏酶学水平引起肝损伤,以对PEI的安全性进行实验分析。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三组:注射无水乙醇1ml组(A组,8只);注射无水乙醇2ml组(B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C组,4只)。B超引导下在兔肝内单点单次注射规定剂量无水乙醇,在PEI后1、3、7、14天处死A、B组动物各2只,C组1只。在PEI前及PEI后1、3、7、14天清晨分别取耳缘静脉血测定血清ALT、AST及ADH。处死动物后,取注射坏死灶边缘(0cm)、距离坏死灶1cm处(1cm)及非注射肝叶(Xcm)肝组织0.1g匀浆后测组织ADH、ALDH活性。结果 B组PEI后1天血清ALT、AST、AST/ALT较A、C组明显增加(P<0.05);A、B组血清ALT、AST、AST/ALT在PEI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AST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肝组织ADH及ALDH在不同时点活性有差异。结论 PEI在肝脏酶学水平对兔肝细胞造成损伤,其损伤程度与酒精注入量有关,剂量越大对兔肝损伤越大;其损伤具有时间性和一定空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犬肾动脉灌注平阳霉素(PYM)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产生的肾血管损伤,以验证PLE对血管的栓塞作用?方法:29只雄性家犬分3组:假手术组?PYM组和PLE组?PYM组在药物灌注后1?7和14天取材,PLE组在1?3?7?14?28和56天取材,观察各组肾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PYM组药物灌注后1天表现为局灶性血管内膜轻度肿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为主;7天内膜肿胀减轻;14天内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PLE组早期(1~7天),肾脏毛细血管袢和动脉中膜(以小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为主)纤维素样坏死,伴血栓形成和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后期(14~56天)以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和纤维化,管腔狭窄和闭塞为主;两组均对静脉损伤轻微?结论:PLE较单纯PYM对肾血管的损伤作用早且持久,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末梢栓塞剂用于临床血管栓塞术?  相似文献   

3.
梁卫明  陈义雄  陈建业  莫坚  黄昕 《广东医学》2016,(23):3497-3501
目的 探讨联合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并肝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5只大白兔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A组,n=10),剩余35只大白兔饲养2周后建模,选取建立模型成功并存活的25只新西兰大白兔,依随机表法分为模型组(B组,n=8)、单纯化疗栓塞组(C组,n=9)及联合栓塞组(D组,n=8).术中及术后2周内死亡的大白兔立即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各组兔(介入治疗后存活2周以上)于各观察点(术前和术后1、3、7、10、14 d)经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术前及术后7、14 d行CT检查,测定非栓塞肝叶体积、肿瘤体积等指标并计算非栓塞肝叶体积增加率.第16周末处死所有试验兔,剖腹取肝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同时B、C、D组行Masson染色;A、B、C、D组非栓塞肝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测定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C组、D组于介入治疗后ALT、AST、TB均呈一过性增高表现(P<0.05),血清Alb水平始终保持稳定.术后7、14 d B组肿瘤体积明显增加(P<0.05),C组、B组及A组非栓塞肝叶体积术前、术后未见明显变化.C组仅见个别肿瘤细胞胞核呈不规则形态,肿瘤中心仅见局限性坏死区域,周围肝细胞未见明显变化;B组肿瘤细胞生长仍较旺盛,肿瘤细胞向肝实质大量浸润,肿瘤中心见局限性坏死区域.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术前活检已建立模型兔肝组织PCNA及Ki-67表达较A组多(P<0.05),术后D组非栓塞肝叶PCNA及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较C组增加(P<0.05),C组、B组及A组较术前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较单纯化疗栓塞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致肿瘤细胞坏死作用;联合栓塞可以诱导非栓塞侧肝细胞增生,增加非栓塞肝组织体积.  相似文献   

4.
用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Bucrylate)作为栓塞剂,对8只家兔进行肾动脉栓塞。其中右肾栓塞4只,左肾栓塞1只,双侧肾栓塞3只。栓塞后动物存活时间为2天~8周。实验结果显示肾梗塞灶累及皮质和髓质,肾动脉分支尤其是小血管内可见 Bucrylate 栓子,但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未被栓子阻塞。肾栓塞1周以上,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6~8周后,梗塞灶周围有明显异物巨细胞反应,纤维母细胞增生伴胶原纤维形成。这种病理变化与注入鼠腿者相同。提示 Bucrylate 为一种较好的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注射治疗后发生组织坏死的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20只(40只兔耳),结扎耳郭前动静脉和其他旁支动静脉,制成以耳中央动脉、静脉为主要血供的兔耳复合组织瓣模型。把兔耳组织瓣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B、C组分别将透明质酸0.2 ml注射入兔耳根部中央动静脉周围、中央静脉内和中央动脉内;D组切断耳中央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第1、7、14天观察大体和微循环变化,监测皮温和血氧饱和度,第14天处死动物取耳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A组和D组注射后皮温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注射后第1天皮温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后逐渐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D组所有兔耳均成活。C组注射后兔耳皮温和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皮肤相继出现溃疡和坏死。结论透明质酸注入动脉内可以导致远端小动脉栓塞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组织坏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与血管栓塞对兔肝VX2肿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肝动脉栓塞化疗(TAF)、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及TAE联合SPVE治疗兔肝VX2肿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移植的方法复制兔肝VX2肿瘤并采用RFA、TAF、SPVE及TAE联合SPVE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实验动物分为RFA组、TAE组、SPVE组及TAE SPVE组。结果 ①ALT在TAE SPVE组第1天时升高的幅度最大,4~7d内恢复较慢,RFA组升高幅度最小,恢复最快;SPVE组在第1、4、7天时的ALT均明显低于TAE组及SPVE TAF组。②SPVE、TAE及TAE SPVE组治疗后2周时CT均表现为肿瘤病灶内有碘油沉积,大体观察示病灶质地变硬,活检示TAE及TAE SPVE组坏死范围较大,但均为不完全坏死。③治疗后2周RFA组病灶完全坏死率明显高于SPVE及TAE组,RFA组肺转移率明显低于TAE组;RFA组3个月生存率为50%,其余3组动物均在2个月内逐渐死亡;RFA组生存时间比其它3组均明显延长。结论 SPVE、TAE或二者联合应用对兔肝VX2肿瘤的血管栓塞效果明显,但均不能使肿瘤病灶完全坏死,且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大;与血管栓塞疗法相比,RFA治疗兔肝VX2肿瘤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药组方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以期获得一种理想的肿瘤血管栓塞剂。方法:将根据药典提供的数味具有抗癌和促凝作用的中草药制成具有一定黏滞性、不透X线、易经各种介入用导管注入动脉的混悬液栓塞剂。对其进行一系列有关特性的研究和鉴定,并应用其对8头健康猪进行肝动脉栓塞实验。结果:该栓塞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致热原性及毒性作用;栓塞部位主要是末梢小动脉,栓塞牢靠,维持时间可达5周,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经光镜和电镜观察证明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微。仅出现栓塞部位的肝细胞空泡变性和细胞质灶性坏死。结论:中药组方栓塞剂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8.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 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环结构及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墨汁灌注结果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血管显著减少,灌注不全面,血管出现明显栓塞。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骨细胞核固缩,部分血管栓塞,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结论 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微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栓塞,可能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医用胶栓塞实验兔肾动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不同栓塞剂浓度对血管栓塞过程及效果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用不同比例的超液化碘油与医用胶组成的混悬液对18只实验兔肾动脉进行栓塞,观察栓塞情况及效果。结果栓塞剂经导管注射顺利,可经微导管行反复栓塞,安全有效,栓塞可靠,均未见血管再通和造影剂外溢。术后病理检查 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见动脉内栓塞剂呈不规则形或分支状折光性透亮物质,其中,5∶1、4∶1组以细、小动脉栓塞为主,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组以中型动脉栓塞为主,与5∶1组、4∶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可见充血、变性、凝固性坏死、钙化及纤维组织增生等不同改变。术后肾功能呈一过性损害,白细胞一过性升高,1周后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医用胶栓塞实验兔肾动脉可行,不同浓度的医用胶可以选择性栓塞肾动脉各级分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金性及相关特性,以期获得一种理想的肿瘤血管栓塞剂。方法:根据药典提供的数味具有抗癌和促凝作用的中草药将其制备成栓塞剂。对其进行一系列有关特性的研究和鉴定,并应用其进行8头健康猪的肝动脉栓塞实验。结果:中药组方栓塞剂为一种混县剂,有一定粘滑性,不透X线,易经各种介入用导管注射;诙检塞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无致热原性及毒性作用;栓寒部位主要是末梢小动脉,栓塞牢靠,维持时间可达5周。不易形成侧枝循环;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徽,仅出现栓塞部位的肝细胞水变性和臆浆灶性坏死。结论:中药组方栓塞剂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寒作用,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11.
吴鸿峰  余梁  胡茂能 《安徽医学》2017,38(12):1513-1516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兔VX2肝癌对残癌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2只实验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1只.A组行TACE联合SPVE治疗,B组单纯行TACE治疗.A、B两组于第14、21天,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天行TACE治疗,第18天分别行SPVE和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第22天开腹行直接穿刺肝动脉和门静脉DSA检查并处死,取肿瘤周边残癌组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VEGF、MVD值分别为(120.7±10.99)、(58.9±9.05),B组VEGF、MVD值分别为(136.5±15.45)、(71.8±12.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对周边的肝癌组织具有部分血供,且TACE联合SPVE能够提高肿瘤的坏死程度,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鼠肾缺血情况下结石附着部位的超微结构,并探讨结石形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4组,单纯成石剂组(A组)、单纯结扎组(B组)、成石剂并结扎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25只。A组口服7.5g/L的乙二醇溶液,B组口服普通饮水、用钛夹夹闭左肾动脉30min,C组口服7.5g/L的乙二醇溶液、用钛夹夹闭左肾动脉30min,D组口服普通饮水,各组大鼠均切除右肾。各组分别于实验第0天、2天、4天、1周、2周时取大鼠左肾(每次5只),电镜观察肾草酸钙结晶体附着部位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B、D组各时间点均未出现草酸钙结晶体。A组第4天肾间质出现草酸钙结晶体,1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结晶体,2周时肾小管腔内出现结晶体;C组第2天肾间质出现结晶体,第4天时肾小管细胞内出现结晶体,1、2周时肾小管腔内出现结晶体。结晶体中心呈黑色,电子密度高,边缘呈环状透亮带,电子密度低。A、D组未出现细胞凋亡、坏死;B、C组第4天时出现细胞坏死,并随时间推移坏死细胞逐渐增多,坏死细胞胞核溶解,线粒体消失。结论草酸钙与肾缺血在结石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草酸钙结石最初附着部位有可能为肾髓质间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VX2兔肝肿瘤模型,造模后13d行CT检查,计算荷瘤兔肿瘤体积,按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行造影后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注入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1ml(0.023 g),B组注入碘油1ml,C组注入生理盐水1ml.记录实验动物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脏肿瘤体积变化,观察各组治疗后肝肿瘤病理变化,从每组中随机选择5只观察生存期.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肝功能、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A、B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C组(P<0.05);CT测量显示A、B组肿瘤生长率低于C组(P<0.01),且A组较B组更低(P<0.01).H-E染色显示A组及B组肿瘤纤维组织包膜增厚,癌巢中央大片坏死,癌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明显固缩,病理性核分裂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的VEGF表达和PCNA增殖活性弱于B组.A组生存时间较B、C组延长(P<0.05,P<0.01).结论 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肝动脉栓塞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应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诊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分为2组,A组采用优维显300mgI/ml对比剂剂量为80 ml、生理盐水20 ml;B组采用优维显370mgI/ ml,对比剂剂量为50 ml、生理盐水50ml.注射速率均为5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的下肢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并测量股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小动脉分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栓塞的部位,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高于A组.下肢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时,使用高浓度低剂量优维显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兔VX2肝癌模型探讨喜树碱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兔VX2瘤株种植于肝脏内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并对其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实验分为单纯栓塞组(仅进行肝动脉栓塞,不使用化疗药物,A组)、栓塞联合喜树碱组[肝动脉栓塞同时灌注喜树碱(2 mg/kg),B组]、栓塞联合阿霉素组[肝动脉栓塞同时灌注阿霉素(1 mg/kg),C组]、栓塞联合喜树碱与阿霉素组[肝动脉栓塞同时灌注喜树碱(2 mg/kg)、阿霉素(1 mg/kg),D组] 4组,每组6只。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3、7 d检测各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手术前1 d及手术后7 d核磁共振检查肿瘤体积并计算肿瘤生长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NRF2、ki-67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肿瘤生长率、肿瘤病理结果以及NRF2、Ki-67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ALT、AST水平未出现明显升高(P> 0.05),而B、C、D组术后3 d、7 d 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与A组比较,C组、D组肿瘤生长率均降低(均P <0.01);而...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保护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肝动脉栓塞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A组(空白组)、B组(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组)、C组(碘化油联合前列腺素E1肝动脉栓塞组),对比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学改变。结果 B组犬肝损伤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等生化指标明显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栓塞区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变性,散在碎片状坏死。C组犬肝损伤相对轻微,相关生化指标早期升高,然后明显下降,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以细胞变性为主,少量点状坏死,肝栓塞区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前列腺素E1可有效预防肝动脉栓塞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n=5)、肿瘤对照组(B组,n=10)和介入治疗组(C组,n=9)。介入治疗模拟人肝动脉插管方法。A、B、C组于介入术后7 d行肝功能检查,B组、C组各5只动物于介入术后2周观察肿瘤质量、体积,并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H-E染色、CD34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B组5只、C组4只动物观察生存期。结果:介入治疗后7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B、C组均高于A组(P<0.01),但C组ALT、AST数值低于B组(P<0.01)。C组肿瘤质量(2.434±0.992) g,B组(4.696±1.246)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肿瘤体积(2.126±0.929) cm3,B组(3.962±1.101) cm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癌细胞大片坏死,CD34染色大片坏死区无微血管,残存的癌组织内新生血管明显减少,VEGF表达仅见残存的癌细胞胞质呈弱阳性表达;而B组癌巢大,癌细胞丰富,CD34染色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癌细胞胞质可见丰富的VEGF表达。C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治疗兔VX2肝肿瘤安全可行;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且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能延长实验兔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后对血管、周围组织和内脏的反应。方法:将5%鱼肝油酸钠0.3ml注入实验兔耳缘静脉,于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处死动物观察血管、周围组织和内脏的组织学反应。结果:注药后血管及周围组织明显肿胀、出血、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血栓形成,第7天肿胀消退。光镜下观察:注药后血管和软组织内弥漫性坏死、出血。术后第7天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动物比较,各实验兔的内脏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适量的鱼肝油酸钠对内脏无损害,建议临床治疗使用该药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7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w,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影像实验研究中兔VX_2肝癌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使之更适合影像实验研究,同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作为实验动物,兔VX2瘤株动物自身传代保存瘤肿,采用瘤块注射种植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将接种动物随机分为A组(30只)、B组(30只)和C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7天、14天、21天行CT、DSA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种植成功率分别为A组7%(2/30)、B组94%(28/30)、C组87%(26/30)。CT扫描较小肿瘤大部分表现稍低密度,强化明显;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匀,强化不明显。DSA检查成功率91%(51/56),均可见肿瘤染色。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是较理想的影像实验研究肝癌模型,瘤块注射种植法操作简单,较经济,接种后14天的肿瘤较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