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1期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皮肤扩张器,充分扩张皮肤,2期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皮瓣转移。结果:18例患者共置入扩张器29个,扩张器并发症6处(20%),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修复效果满意,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有更精细的要求。结论:皮肤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效果良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满足患者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要求行颞部填充治疗的女性的颅颌面三维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11例(26~35岁)、对照组20例(28~30岁),均为女性,行全头颅螺旋CT扫描,在GE工作站上行三维CT骨组织和软组织重建,数据比较后,测量结果行t检验分析。结果:两组面中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宽度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甚至翼点间距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额眶点间距和颞点软组织间距两个测量项目上出现了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要求颞部充填女性的颞部及额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主要是由于颞部软组织厚度不足与额部骨组织宽度发育不足引起。  相似文献   
3.
内眦赘皮的解剖学特点和整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内眦赘皮相关解剖研究的文献复习,探讨改进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采用横行切开内眦皮肤,切断并剪除部分错位、走行方向异常的内眦区域眼轮匝肌,将内眦与鼻背腱膜固定,恢复上睑内侧重睑外观,矫正内眦赘皮畸形.结果 本组共矫正内眦赘皮畸形患者123例,其中76例获随访6~36个月,术后瘢痕不明显,无赘皮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本方法组织创伤小,术后矫正效果佳,无明显的手术瘢痕,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侧腱膜固定法在先天性小眼症内眦赘皮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小眼症16例。16例均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内眦赘皮,以及上睑提肌悬吊术或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其中5例联合行外眦开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内眦赘皮消失,睑裂横径、纵径和内眦间距增大,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获随访3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进行鼻侧腱膜固定法矫正先天性小眼症中的反向内眦赘皮,术后瘢痕少恢复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乳房下皱襞韧带的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在立位时,正常乳房下部有一返折皱襞,使乳房外形圆润、突出、优美。在隆乳术中,剥离胸大肌下腔隙时,都会感到下部有一条结构致密、附着牢固的横行条索状结构,称为“乳房下皱襞韧带”。正确认识其组成及范围,对隆乳术中操作及术后乳房形态,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对10具成年女尸的胸壁进行了解剖,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材料为经股动脉高压灌注红色乳胶,并经甲醛防腐固定的成年女尸10具(材料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尸体库),乳房20只。我们对其20侧胸壁进行由上而下、由浅至深的逐层解剖观察。二、结果通过对10具女尸的解剖,发现乳…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脂囊瘤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腋下,同时也好发于头颈部和面部。临床特征为多发的内含黄色油脂、大小不等的结节。自2006—2014年,我们应用小切口夹除术微创治疗全身多发性脂囊瘤患者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恶性黑色素瘤和黑素细胞痣中BRAF基因存在体细胞突变,该基因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意义成为研究热点,探讨其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关系。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年1月-2006年10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alignantmelanoma,melanocyticnaevi,BRAF,mu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初筛检索到的文献,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丈。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实验;(2)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78篇文章,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5篇文献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BRAF基因在原发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及黑素细胞痣中发生突变。BRAF突变激活RAF/MEK,ERK通路,且能诱导转化NIH-3T3细胞和有活力的鼠源性黑素细胞。热点突变为BRAFv600E,多发于浅表扩散性和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尽管有证据揭示RAF/MEK/ERK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但对于突变事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另外,BRAF和NRAS的突变是互相排斥事件,其他的遗传事件可能参与BRAF基因突变使其产生类似NRAS突变的生物活性.此外,临床前期和早期临床研究预测RAF/MEK/ERK抑制刑将会对恶性黑色素瘤产生治疗效果,评估抑制刑的疗效需要和肿瘤分级相结合。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和黑素细胞痣中BRAF基因存在体细胞突变,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意义,可能为未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几丁糖对异常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方法以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TGF-β1、bFGF、IL-8等。结果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bFGF、IL-8的能力作用不同。不同含量几丁糖作用后,TGF-β1、bFGF分泌量逐渐减少,IL-8分泌量逐渐增加。无几丁糖和相同含量下,TGF-β1、bFGF分泌量,瘢痕疙瘩组与增生性瘢痕组无显著差别(t=0.7,Р>0.05),两组与正常皮肤组差别显著(t=2.8,Р<0.05),3组的减少率无显著差异(t=0.5,Р>0.05)。IL-8的分泌量,无几丁糖时3组无显著差异(t=1.2,Р>0.05);不同含量几丁糖作用下,IL-8分泌量逐渐增加率无显著差异(t=0.8,Р>0.05)。结论几丁糖可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bFGF,促进其分泌IL-8,进而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修复鼻翼缺损.方法采用全层或部分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鼻翼缺损20例,其中以鼻翼残存瘢痕组织翻转作衬里,然后进行部分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14例,移植物面积最小1.0cm×1.5cm,最大1.9cm×2.5cm;利用耳廓复合组织全层嵌入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者6例,移植物面积最小0.5cm×0.5cm,最大0.8cm×1.2cm.结果 20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色泽呈暗红至淡红不等,无水泡.随访半年移植物色泽与鼻组织基本近似,供区隐蔽.结论在诸多鼻翼缺损修复方法中,该方法简便易行、术后鼻翼外形好,面部显著部位不增加新的瘢痕,有独到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耳后皮瓣一期修复耳廓内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建星  白晋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504-1504
耳廓内肿物较少见,肿物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常很棘手,如植皮则影响美观。从2001年3月~2006年11月我们共收治耳廓内肿物9例,清除病灶后用耳后皮瓣进行修复,效果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23例,年龄5岁~80岁。其中基底细胞癌1例,耳内痣6例,混台性血管瘤2例。病灶切除后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