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肝素酶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me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胃癌组织中的肝素酶表达增高的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 4 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me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胃癌组织中肝素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 (74 5 %vs 19 1% ,P <0 0 1)。肝素酶表达阳性组的胃癌组织 ,其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阴性组 (5 1± 15vs 31± 10 ,P <0 0 1)。肝素酶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有关 ,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胃癌组织中c met阳性率为 85 1% ,与肝素酶mRNA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 714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增高 ,肿瘤微血管密度增高 ,促进了胃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 ,与胃癌预后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c met癌基因可能参与了肝素酶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1)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ts-1和MVD在28例正常胃黏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腺癌组织中Ets-1阳性表达率(87.1%)明显高于癌旁病变组织(57.5%)和正常胃黏膜(32.1%)(P均<0.05);CDl05标记的MVD均值(30.16±3.92)明显高于癌旁病变组织(12.98 ±1.62)和正常胃黏膜(11.29 ±1.08)(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Ets-1的表达和MVD均值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均>0.05).胃腺癌组织中MVD值随着Ets-1表达增强而增高(P<0.05).结论:高表达的Ets-1参与胃腺癌浸润和淋巴道转移,并与胃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有关,Ets-1可作为判断胃腺癌恶性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XIA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XIA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胃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XIAP、Caspase-3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XIAP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胃癌恶性程度的增加,XIAP的表达增高,而Caspase-3的表达降低;XIAP和 Caspase-3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是评估胃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胃良性疾病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以CD34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Ang-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75%,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7%、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Ang-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Ang-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50.00%及18.75%,P〈0.05);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MVD分别为33.69±11.60、10.65±3.00和17.2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无相关(P〉0.05);MVD≤33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33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45.45%及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Ang-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Ang-2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胃癌微血管密度变化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在胃癌发展中的变化及血管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 (F- )的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 F- 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 P法检测 5 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观察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分析其与胃癌的发展关系。结果 :微血管密度在癌组织为 40 .2 4± 13.6 ,癌旁为 2 5 .2 0± 10 .12 ,正常组织为 14.2 1± 4.2 5 (P<0 .0 5 ) ,有转移者与无转移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40 .17± 8.91和 19.2 1±10 .0 4(P<0 .0 1)。结论 :微血管的生长与胃癌的发展有关 ,除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 ,肿瘤分期具有预后意义外 ,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也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C ,VEGF C)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 2 0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和 5 0例胃癌VEGF C表达。结果  (1)VEGF C可在一些肠上皮化生组织、倾向上皮内瘤变的肠上皮化生组织以及上皮内瘤变组织的胞浆染色 ,上皮内瘤变组织VEGF C染色阳性率为 6 5 % (13/2 0 )。 (2 )原发胃癌中 ,4 4例胃腺癌VEGF C染色阳性率为75 % (33/44 ) ,6例印戒细胞癌未见明显VEGF C染色 ,高、中分化腺癌VEGF C染色通常强于低分化腺癌 ,但后者与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VEGF C表达与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肝转移以及静脉浸润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VEGF C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1)。结论 胃肿瘤前病变和胃癌细胞均可分泌VEGF C ,VEGF 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 ,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①癌肿中央MVD为 (10 1 4± 30 8)个 /mm2 ,而癌旁组织MVD为 (146 3± 5 4 2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138 4± 5 2 1)个 /mm2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97 8± 33 5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 87 7% (2 8/ 32 ) ,无转移组为 5 5 % (11/ 2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VEGF阳性组MVD为 132 5个 /mm2 ,而VEGF阴性组MVD为 91 2个 /mm2 ,MVD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 0 1)。结论 肿瘤细胞表达VEGF可能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内分泌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对胃癌侵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频  狄建忠  郭明高  汪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381-3383,338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G—VEGF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该院普外科胃癌根治术病例106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IMS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G—VEGF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EG-VEGF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EG—VEGF的表达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无统计学差异。胃癌组织中EG—VEGF抗原表达的标志指数(1abeling index,LI)较正常胃组织和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1。EG—VEGF表达指数与胃癌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相关,P〈0.05;EG—VEGF表达指数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情况、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EG—VEGF的表达指数在正常胃组织、胃癌癌旁组织中呈递增趋势,胃癌组织中EG—VEGF表达最高。胃癌组织中EG-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远处转移状况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中VEGF的表达及与MV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5 9例食管癌及 2 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5 9例食管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 81.36 % ,MVD为 41.81± 8.44 ,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VEGF的表达率及MVD(2 0 % ;12 .13± 2 .81;P <0 .0 1)。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 ,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 ,并且VEGF表达阳性食管癌组织的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 ,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VEGF与食管癌组织的生长和转移有关 ,食管癌组织VEGF检测可作为食管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并可能成为食管癌临床生物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LVD)和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标本125例、癌旁正常组织96例中VEGF—C、VEGFR-3的表达,以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密度(LVD)进行计数。结果VEGF—C和VEGFR-3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56.0%和10.4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C和VEGFR一3表达与LDV、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CEA均呈正相关(P〈0.05),VEGFR一3表达与Ca19—9呈正相关(P〈0.05)而VEGF—C的表达则与CA19—9无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LVD计数为(2.98±0.81)个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计数(1.82±0.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癌周LVD计数高于癌内LVD计数(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均呈高表达,与淋巴管生成有关并参与了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肝癌(高分化14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1例;有门静脉癌栓18例,无门静脉癌栓33例)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进行检测,并分析2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均与肝癌的分化程度、转移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和MVD的高表达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分化程度及转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MVD、VEGF、NOS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意义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手术切除人胃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的VEGFi、NOS、eNOS、nNOS的蛋白表达,对肿瘤微血管以CD34抗体染色并检测MVD。结果:56例胃癌组织MVD值平均为36.25±6.32;VEGFi、NOS、eNOS、nN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75.0%、80.4%、83.9%;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TNM分期的胃癌中MVD值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i、NOS、eNOS、nNOS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提高而上调(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VEGFi、NOS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的MVD值高于阴性表达者(分别为P<0.05,P<0.01);VEGF及iNOS表达均阳性者34例,VEGF表达阳性,iNOS表达阴性者5例,两者表达均阴性8例,iNOS的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P<0.01)。结论:随着胃癌浸润,转移程度进展,肿瘤MVD值增高,VEGF、NOS的表达上调;胃癌中VEGF及iNOS的表达与肿瘤MVD有关,提示VEGF及iNOS在胃癌生长,浸润及转移中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iNOS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VEGF可能通过增加iNOS的表达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讨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KDR)、血管生成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0例人食管癌组织VEGF、Flt、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Flt、KDR和MVD及其与食管癌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VEGF及Flt、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VEGF、Flt、KDR及MVD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最终决定患者的预后。而与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无关。因此认为:VEGF、Flt、KDR与食管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其生长和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VEGF、Flt、KDR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用绀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甘肃省武威地区192例胃痛组织、56例癌旁组织中COX-2、uPA的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取30例当地同期胃镜检查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COX-2在胃痛和癌旁组的阴性率(67.7%和6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MVD有关(均P<0.05).uPA在胃癌、癌旁和对照组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1%、44.6%、6.7%,均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分化程度、MLD、MVD有关(P<0.05或<0.01).COX-2和uPA表达旱正相关(r=0.167,P=0.021).uPA阳件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组[(38±4)个月vs(54±6)个月,P<0.05],COX-2和uPA双阳性组平均牛存期显著低于单阳性组和双阴性组[(27±3)个月vs(58±4)个月,P<0.01].结论 胃癌中COX-2与uPA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uPA参与胃痛发牛发展的早期过程,uPA的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MVD和VEGF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0%(28/40),MVD均值为(51.2±6.6),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VE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平均MVD值(P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唇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7例唇鳞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16%唇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唇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MVD记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唇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唇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VEGF、MVD可做为反映唇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结果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皆P<0.05),与肿瘤分化无关(P>0.05)。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或MV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胸苷磷酸化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 (thymidinephosphorylase ,TP) /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en 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PD ECGF)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2 0例人胃癌组织中TP/PD EC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分析TP/PD ECGF和MVD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P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TP阴性组 (P <0 .0 1) ,TP表达与肿瘤的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TP阳性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TP阴性组。MVD与胃癌的肿块大小、TMN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肿瘤分化无关 (P >0 .0 5 )。结论 :TP/PD EC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TP/PD ECGF与MV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同时也是判断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涎腺腺癌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李宁毅  王青  杨宪勇  侯刚  王延秀  赵峰  石亮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2):106-108,T001,T002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3例涎腺腺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 5 .12 %的涎腺腺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涎腺腺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表达的病人术后 5年生存率较阳性表达者高。结论 涎腺腺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是涎腺腺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VEGF可做为涎腺腺癌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 1(AQP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 的表达及 AQP1、VEGF、MVD 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癌标本 79 例。每 例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 <2?cm 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AQP1、VEGF 与 MVD 在人 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 AQP1、VEGF 与 MVD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QP1、VEGF 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 ; MVD 在 胃癌组织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 ; AQP1、VEGF 及 MVD 与胃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分期相关( P ?<0.05) ; 胃癌组织中 AQP1 与 VEGF 的表达呈正 相关( r =0.497, P ?<0.05) ; 在 VEGF 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 MVD 表达高于 VEGF 阴性表达的组织( P ?<0.05) ,在 AQP1 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 表达高于 AQP1 阴性表达的组织( P ?<0.05) 。结论??AQP1、VEGF、MVD 存在协同作用,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