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肠梗阻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肠梗阻发生率为8.2%(38/466)。单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与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以及手术方式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因素为大体类型、年龄、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其危险程度大小为大体类型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特征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晚,生物行为恶及根治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和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38.9%,检出淋巴结8.97±5.067枚,淋巴结阳性率18.8%,分析显示直肠癌的淋巴结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术式、瘤体位置、GST-π表达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检出淋巴结数目显著相关(P<0.05),其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风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类型、检出淋巴结数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243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丁彦青  李建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02-103,106
目的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1月~2008年9月期间结直肠癌患者情况,进行随访。选择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浸润深度、Dukes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8项临床病理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对243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ukes’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将671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53.2%;患者不同性别和肿瘤位置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上述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相关,浸润深度是影响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肿瘤越大、浸润越深、分化越差其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闫保功 《中外医疗》2011,30(23):92-9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结直肠癌根治患者321例,进行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1例结直肠癌根治患者复发转移85例,复发转移率为26.47%;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年龄(P〉0.05,OR值〈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因素进行分析,(P〈0.05,OR值〉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病理分化、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导致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主要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诸多临床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85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生存情况和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分析后者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血清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无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结论: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联系,了解这些联系有利于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诸多临床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85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生存情况和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分析后者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血清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无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组。结论: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联系,了解这些联系有利于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以及预后。方法分析该院收住的112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检查,比较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组织、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CEA水平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的分期以及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分化程度越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深度越高,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以及分期是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高危因素,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95~2002年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原发灶未侵及浆膜层、术后检取淋巴结15个以上且均无转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判定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与术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过程,随访其疗效及生存情况,并对预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临床表现有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咯血等;影像学提示边界不规则的结节影,多伴有坏死;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有新生物,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气管镜检查患者均可见菜花样或息肉样新生物;共有26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加或不加淋巴结清扫术(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有25例,姑息手术仅1例);31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2.5%和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31)、TNM分期(P=0.000)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42)、TNM分期(P=0.018)和治疗方法(P=0.033)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高度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临床病理因素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中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影响的区别,并分析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101例结肠癌、219例直肠癌及137例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共同的不利因素,吸烟、浸润达浆膜外、未化疗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是结肠癌的可疑不利因素,印戒细胞癌、肿块大于6cm、浸润达浆膜外、未行根治性手术和TNM分期高则是直肠癌的不利因素。根治术后的直肠癌病例,浸润深度深、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无Crohn样反应、肿瘤芽多、TNM分期高和尿糖阳性是不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结肠癌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尿糖。结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尿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45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分别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而Dukes’分期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Dukes’分期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4 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00 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 例胃癌患者 中,根治术后1 年生存175 例,3 年生存134 例,5 年生存113 例,生存率分别为87.5%、67.0%、56.5%。患者 不同年龄、手术类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神经侵犯、脉 管癌栓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的1、3 和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Rl ^ R=1.688(95% CI :1.266,2.250)]、浸润深度 [Rl ^ R=1.583(95%CI :1.262,1.986)]、淋巴结转移[Rl ^ R=1.584(95% CI :1.340,1.872)]。结论 影响胃癌 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Wu T  Wan YL  Rong L  Pan YS  Wang X  Liu YC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74-1477
目的探讨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3年4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56例施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贲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71.4%(40/56),其中19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其16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1.6%(6/19);肿瘤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以及食管侵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为21.4%(12/56),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6%(2/56);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7.7%、37.1%,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组织类型、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侵犯食管对患者生存均有显著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63.3%,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25.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2)。结论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贲门癌的安全有效术式;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贲门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 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4.3%,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55岁、中低分化和肿瘤直径≥5 cm是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随访时间58(3~127)个月, 失访9例, 死亡15例,存活率为98.2%。T1b期淋巴结阳性组食管鳞癌病人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73.3%,阴性组分别为98.2%、96.9%。淋巴结阳性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 < 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淋巴结转移及女性是影响T1b期食管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年龄≥55岁、中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是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及女性是影响T1b期食管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8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5年复发转移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284例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共出现复发转移72例(25.35%),无复发转移212例(74.65%)。不同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术前CEA水平>5 ng/ml为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情况较为严峻,其复发转移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术前CEA水平等相关,临床应予以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比较结肠癌肝转移 40例 (转移组 )及同期无肝转移结肠癌 35 7例 (对照组 )病理因素及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 结果 结肠癌肝转移原发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 (37.5 % ) ,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肠壁浸润深度深 ,转移组组织学以高分化型腺癌为主 (72 .5 % ) ,转移组血清 CEA水平增高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年龄、肿瘤浸润周径、肿瘤大体分型对肝转移影响不大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多发生于乙状结肠、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全层、高分化型癌及 CEA水平高者  相似文献   

19.
86例早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对早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直径〈2cm、2~4cm、〉4cm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1.6%,50.5%,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3.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1.3%)。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与预后因素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毕I或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早期胃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患者应采用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u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Mu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76例单纯型粘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uBC)组和63例混合型粘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uBC)组并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MuB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分析。  结果  PMuBC组的10 a总生存率较MMuBC组高(98.6% vs 83.7%,P = 0.019)。PMuBC组淋巴结未受累的比例(81.6% vs 47.6%,P < 0.001)高于MMuBC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为T1期(P = 0.005)、肿瘤大小为T2期(P = 0.006)和PR阳性(P = 0.033)是预后的保护因素。淋巴结受累达N3期(P = 0.052)与合并远处转移(P = 0.025)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远处转移和PR状态是MuBC的独立预后因素,PMuBC较MMuBC淋巴结转移率低、PR阳性率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