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行后路脊椎全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严重脊柱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的患者资料;术前患者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4.8±27.4)°,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5.8±30.2)°.结果 平均手术用时为(5.9 ±1.2)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55±1200)ml,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且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1±5)d;术后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45.7±6.2)°,胸腰段后凸为(38.6±10.1)°,矫正率达到79%,患者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可使神经充分的减压,矫正侧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华长城内因达到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剃刀背畸形明显改善,冠状面畸形cobbs角最小矫正率84%,最大98%,平均矫正率91.2%;矢状面畸形平均矫正率60.2%,旋转畸形平均矫正Ⅰ ̄Ⅱ度,无1例出现神经并发症,所有患者至今无矫正度丢失。提示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针对脊柱侧凸的三维畸形从三维空间进行矫正虽然费时,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2014年本科对3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3.8(9 ~63)岁;其中胸段15例,腰段9例,胸腰段6例;脊柱特发性畸形12例,先天性畸形14例,陈旧性脊柱骨折1例,脊柱结核1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2例;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96.2°(81°~149°),平均矢状面Cobb角99.6°(86°~153°),平均顶椎偏移2.8(1.9 ~7.6) cm;Frankel分级D级3例,余为E级;8例存在中度呼吸功能障碍,22例存在明显胸背部疼痛症状.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术后评估神经功能及Cobb角改善等情况.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6(3.5~6.0)h;平均出血量1 260(910 ~2 600) mL;术后平均冠状面Cobb角44.3°(33° ~68°),矫正率53.9%;平均矢状面Cobb角43.5°(35° ~79°),矫正率56%;平均顶椎偏移0.7(0.2 ~2.3)cm,矫正率75%;身高平均增长8.3 cm;2例Frankel分级由D级恢复到E级,术后1例由D级加重至B级,但末次随访时恢复至E级.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脊液漏,经腰池引流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对手术效果和外形改善满意率达92%,22例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8例3个月后完全消失.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满意,但技术要求高,谨慎使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后路杠杆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采用后路杠杆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共36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脊柱侧凸Cobb’s角及身高变化.结果患者脊柱侧凸Cobb’s角由治疗前的(109.4±15.3)°减小至(33.2±10.3)°,矫正率69.5%.身高由治疗前131.8±13.4 cm增加至150.9±12.4 cm.(P<0.05).结论后路杠杆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弯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弥补了常规前路松解-牵引-后路矫形手术牵引耗时长、并发症多的弊端.但其施行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后凸进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正术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月,31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16.7岁(9~37岁);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9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6例。术前:侧凸平均95°(76°~159°),后凸103°(90°~153°),躯干偏移3.9 cm(2~8.1 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下肢神经症状,24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 h(3.5~6.2 h),平均出血量1170 ml(920~2300 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活动,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损伤等)发生。矫正效果:术后侧凸平均51.2°(11°~79°),矫正率63.7%;后凸平均53.3°(39°~86°),矫正率54.9%;躯干偏移1.3 cm(0~1.9 cm),矫正率72%;身高平均增长7.1 cm(6~11.5 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5.2年),其中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以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最终随访时97%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360°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安全性好,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Halo-骨盆架在儿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形前牵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11年3月儿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病例18例,在矫形术前用改良Halo-骨盆架进行牵引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冠状面侧凸Cobb角82°~159°,平均118.4°,矢状面后凸Cobb角46°~116°,平均91°。最大牵引力为体重的1/3—1/2进行术前牵引。对牵引前、牵引后、矫形术后的侧后凸纠正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牵引重量8kg,约占平均体重(14.3kg)的51.2%,牵引2~4周(平均2.3周)。6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少牵引力后症状消失。矫形术后无瘫痪、呼吸衰竭和死亡发生。牵引后冠状面侧凸纠正率平均39.6%;矢状面后凸纠正率平均30.7%;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明显改善。矫形术后冠状面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9.2%;矢状面后凸矫正率平均为39.3%。结论术前用改良Halo-骨盆架牵引可明显提高儿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效果并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一期后路截骨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对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后凸畸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矫正程度由术前平均侧凸47°、后凸60°改善至术后15°和17°,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8%和71%;随访获初步或坚强融合,无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结论由半椎体或者楔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特别是上胸椎段和严重侧后凸脊柱畸形,但该术式对术者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要求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节段脊柱内固定系统在不同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三维节段脊柱内固定系统CD、TSRH等治疗脊柱畸形26例,其中特发性侧凸19例,先天性侧凸2例,后凸畸形5例,均以后路矫形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经6~27个月随访,平均10.4个月.侧凸冠状面畸形平均矫正率为61.4%;矢状面后凸术后平均32.5°;旋转畸形平均矫正Ⅰ度,顶椎最大偏距平均矫正率为65.1%;后凸畸形平均矫正率为59.2%.所有病例无脱钩、断棍、感染、骨折以及脊髓神经损伤.结论三维节段脊柱内固定系统不仅可以完成畸形的三维矫正,而且矫正可靠,稳定性高,术后可不用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对脊柱畸形的患者既行软组织松解 ,又行椎体楔形截骨及附加内固定进行脊柱矫形手术 36例 ,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脊柱畸形 36例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0例 ,先天性侧方半椎体侧凸畸形 3例 ,两者皆为椎体冠状面横  相似文献   

11.
12例脊柱侧凸矫形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侧凸是一种严量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脊柱畸形,发病率较高。是脊柱的几个或多个节段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随之发生变化[1]。严重的病例,出现心肺功能障碍、甚至脊髓畸形,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矫正。本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脊柱侧凸患者12例,经过脊柱后路脊柱侧凸矫形 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是一种由于椎体序列复杂移位而导致的三维脊柱畸形,即冠状面上的侧凸,矢状面上胸后凸减少或加大,胸腰段后凸或腰前凸消失以及轴状面上的旋转畸形。单纯冠状面的矫正是不够的,不仅不能有效地矫正矢状面畸形,而且冠状面上的畸形矫正也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丢失,甚至超过矫正前的畸形,故三维矫正更加合理。Cotrel等首先报告应用CD系统,从三维空间上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 Cobb 角、末次随访平均 Cobb 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最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 Cobb 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最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 Cobb 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全脊柱CT和MRI检查,测量冠状面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并观察手术前后波幅及潜伏期变化、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及后突面主弯Cobb角度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显著下降,和术前及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心理状况、自我形象、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9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瘫痪、死亡及内固定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矫正脊柱畸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有报道采用临时内固定撑开棒可以帮助矫形,但采用分期手术策略治疗重度侧凸特别是后凸畸形尚未有报道。 方法:15例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病例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即一期后路小切口撑开部分矫形,3~6个月后再次手术行后路松解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随访2年以上。对所有病例术前、一次术后、二次术前、二次术后和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术前主弯弹性指数以及侧凸主弯、后凸主弯在各次手术前后的变化和终末随访的丢失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侧凸主弯95°~175°,平均为 129.4°,一次手术矫正 58.9°,矫形率45.4%,二次手术矫正30.6°,矫形率24.6% 。间隔期矫形丢失率 7.1%,总矫形率62.9%,随访2年矫形平均丢失率3.9°,最终总矫形率 59.7%. 术前后凸30°~170°,平均为80.3°,总矫形42.2°。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后路小切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二次手术耐受力和矫形率。分期手术策略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15例,均为完全分节性半椎体畸形。其中2例行凸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余均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及后凸角度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脊柱冠状面平均Cobb角由术前47.5°矫正至16.1°,矢状面平均后凸角由术前31°矫正至12.7°。末次随访矫正效果无丢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对特发性脊椎侧凸的临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成97%以上,无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4%.结论:对支具无法控制的脊柱侧凸,侧凸角度超过40~50°的患者.脊椎侧凸的矫正手术有Harrington手术、Dwyer手术、Luque手术、C-D技术、TSRH技术等.主要是矫正畸形,保持脊柱平衡、稳定,减少脊柱融合范围,尽可能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重度脊柱侧凸是指侧凸角度、椎体旋转度大且往往合并其他器官系统异常的脊柱侧凸,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冠状面cobb角(上端椎体的水平线向下和下端椎体的水平线向上各画一垂直线,此两条垂线相交的角度即Cobb角)大于70.称为重度脊柱侧凸[1].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畸形会逐渐加重,畸形严重者会影响心肺发育,长期的肺功能不良会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9.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LIV)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0例临床资料,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4.5~9.4 h,平均6.3 h;术中出血量680~10 000 mL,平均985 mL;术后侧凸Cobb角6°~32°,平均18.7°,平均矫正率为27.2%;后凸Cobb角-8°~22°,平均8.3°,平均矫正率为88.6%;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 cm,平均0.6 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少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