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96-296
除皱术是年轻化手术,深受人们的欢迎。除皱术在临床上有多种术式,分为第一代去皮除皱,第二代SMAS除皱,第三代骨膜下除皱,第四代内窥镜除皱。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是采用额部小切口,颞部去皮的一种除去额、颞部皱纹的手术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青年,临床普遍实用、方法简单、效果好。本文通过68例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阐述小切口额、颞部除皱术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2.
多平面面部除皱及骨膜下除皱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杏梅  顾海峰  王炜 《上海医学》2000,23(7):396-398
目的 探讨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及骨膜下综合除皱术不同手术方法的使用范围。方法 对101例患者采取皮下组织及表浅肌内腱膜层两平面除皱,以及面上中部骨膜下除皱,骨膜下除皱术是分离额骨,眶周,上颌骨及颧弓骨膜。结果 2例手术后小血肿,治疗后没有后遗症。结论 对于35~45岁的患者采用面上中部浅层两平面除皱,对50~55岁以上的患者,需要全面除皱。骨膜下除皱在消除鼻唇沟皱折及消除眶颧颊皮肤皱纹方面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3.
朱倩  杨永达  张艳红 《中外医疗》2011,30(28):81-81
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多层次面部除皱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与疗效。方法对我院69例面部除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论早期进行小切口多层次面部除皱除皱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蒋思军 《吉林医学》2010,31(10):1373-1374
目的:探讨多层次综合面部除皱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面部老年性改变的特点,切口设计采用典型的除皱皮肤入路多层次结合除皱术。结果:38例除皱效果满意。结论:除皱应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学特点以及皮肤老化的解剖学基础,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层次,多层次结合除皱术,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除皱术中应用眶外侧眼轮匝肌切除联合SMAS折叠悬吊法去除鱼尾纹及改善中面部衰老的效果.方法 采用颞部及耳前切口,进行眶外侧眼轮匝肌下分离并切除,彻底去除鱼尾纹;在颊部进行皮下脂肪层分离,将SMAS树状折叠并悬吊缝合于颧骨骨膜上,矫正中面部松弛下垂.结果 此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36例,随访1个月~2年,所有患者鱼尾纹改善明显无复发;中面部皮肤紧绷有弹性,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眶外侧眼轮匝肌切除联合SMAS折叠悬吊法效果稳定持久,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除皱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病人皮肤松弛和皱纹出现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病人对除皱的要求各异,临床将除皱术分区域施行。通常分为额颞部除皱、颞部除皱、颞面颈部除皱、全面部(额、颞、面)除皱、全面部颈部除皱,在除皱术的同时还可施行眼袋整形术。作者总结了自1990年以来用上述方法施行除皱术的31例病例,其中全面部颈部除皱术5例,全面部除皱术16例,颞面颈部除皱术5例,额颞部除皱术2例,单纯颞部除皱术3例。手术采用眶上部骨膜下剥离及面颈部SMAS移位固定技术结合传统的切除部分额肌、皱眉肌、降眉肌等手段。术后效果明显,其中20例经1~6年随访,病人满意率达100%。作者还对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提出了讨论,对并发症的发生提出了预防意见。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辅助额颞部除皱术26 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额颞部除皱术中的应用。方法26例患者局麻下发际内小切口,内窥镜下用特殊器械帽状腱膜下及颞浅筋膜上剥离,彻底松解眶上缘,处理产生面部皱纹的肌肉、筋膜,最后整体向上提紧额、颞部。结果随访6~12个月,26例手术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内窥镜下的额颞部除皱术具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额颞部除皱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矫正额颞部衰老征象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额、颞部头皮发际内小切口、双层次剥离(额部:骨膜下,额肌与皮肤间;颞部:颞浅筋膜眼轮匝肌与颞深筋膜间,颞浅筋膜服轮匝肌与皮肤间),向上提紧额肌骨膜瓣和颞浅筋膜眼轮匝肌瓣,采用多点悬吊折叠缝合内固定(额部缝合固定于骨膜;颞部缝合固定于颞深筋膜表面)。不去除头皮,待自然收缩恢复,皮内缝合。结果从2005年2月~2008年2月临床应用48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效果仍满意。均获得满意的额颞部年轻化效果,又避免了冠状切口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双层次剥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额、颞部除皱术,既可单独应用于额部或颞部,也可额颞部同时进行手术,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康复快、脱发少、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长除皱手术远期效果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对105例额颞部轻、中度皮肤松弛患者行微切口筋膜悬吊+串珠线埋藏方法行除皱术.结果:术后随访2~7年,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达到了面部年轻化及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结论:串珠线埋藏可拮抗除皱术对皮肤的过度拉伸导致的皮肤弹性破坏,减缓皮肤的弹性衰减生理过程,延长单纯筋膜悬吊术的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SMAS递进折叠提紧中面部除皱的经验体会.方法:12例中面部皱纹皮肤松弛明显患者均采用SMAS浅层剥离,递进折叠固定在颞深筋膜上,提紧松弛软组织,祛除多余皮肤.结果:12例患者术后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均获满意效果,无明显复发.结论:SMAS递进折叠提紧中面部除皱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实用.  相似文献   

11.
李秀琪 《医学综述》2014,20(17):3178-3180
面部支持韧带主要包括颧弓韧带、下颌骨韧带、颈阔肌-耳韧带和颈阔肌-皮肤前韧带。面部支持韧带作为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和真皮与深筋膜和骨膜的锚定点,起支持、固定其相应区域面部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的作用。支持韧带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掌握支持韧带的解剖可以避免除皱术中损伤血管神经。此外,支持韧带的松解对于提升面部下垂组织至关重要,掌握支持韧带的解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朱力  李燕  聂建华  毛明芳  李菊  冯丹 《西部医学》2010,22(10):1900-19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在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治疗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患者35例,其中9例用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口内切口;8例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17例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含4例合并下颌骨骨折的用口内或颌下切口同期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34例为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外形满意。出现1例暂时性额肌瘫痪,1例感面部皮肤轻度麻木。1例术口感染溢液,抗炎换药理疗后痊愈。结论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疗效肯定、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且术野清晰,是上颌骨、眶、颧复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面部进行区域化界定,对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和面神经的分支重新定位.方法 在头部标本上确定标志点和标志线对面部进行分区,在分区内定位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和面神经分支.依A、B及L3线为坐标,对面神经各分支入肌点进行定位和测量.结果 ①一侧面部分为“三部九区”.②表浅肌肉腱膜系统肌性区位于面下一、二、三区及面中三区和面上三区;混合性区分布于面中二、三区以及面下二区和面下三区的交接部位.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神经入肌点分布于面中二区,颊支和下颌缘支的神经入肌点分布于面下二区.③在面中一区和面中二区内,有少量“网格样”吻合支.结论 “三部九区”法定位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和面神经较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口腔前庭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固定闭合性完全性颧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将18例需手术复位固定的B型颧骨骨折患者纳入观测范围。全麻下经口腔内患侧前庭沟切口入路,暴露颧弓、眶下缘、颧颌缝处的骨折断端。分离保护眶下神经血管束、复位颧骨后,微型接骨板固定眶下缘、颧颌缝处骨折断端。评价切口愈合、局部不对称畸形改善程度,张口受限改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中16例(89%)切口I期愈合,15例(83%)双侧颧突区软硬组织完全对称。术后4周16例(89%)张口度达III横指,比术前的7例(39%)明显改善(χ2=4.876,P=0.025)。10例(56%)解剖复位坚固内固定颧骨骨折的眶下缘和颧颌缝2处骨折断端,颧弓及眶外侧骨折断端只作解剖复位处理;5例(28%)在颧弓表面做长约1.5cm平行于颧弓的小切口,行眶下缘、颧颌缝及颧弓3处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3例(16%)除眶下缘、颧颌缝、颧弓3处外,眶外侧缘骨断端以眉弓内长约1.5cm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全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面神经颧支损伤、鼻泪管损伤、眶周软组织水肿、眶周软组织萎缩、眼球塌陷、复视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口腔前庭沟入路,解剖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以复位固定大部分B型颧骨骨折。陈旧性或复杂性颧骨骨折可同时选用颧弓表面或眶外侧小切口,从而完善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应用医用胶联合微型钛板进行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3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口内前庭切口联合睑缘下切口,复位眶骨下缘、上颌骨额突、颧突,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上颌窦壁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医用胶修复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愈合良好,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治愈率93%。术后三维CT显示面部左右对称,骨折部位外形恢复良好,畸形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遗留明显面部畸形,咬牙合关系正常。结论:医用胶联合微钛板修复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复位效果稳定可靠,操作过程简单安全,经济实用,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骨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8年4月因眶上颌颧骨骨折住院并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加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有眶缺损畸形的患者应用Medpor、颅骨外板或钛网进行眼眶缺损修复和眼球内陷的复位。结果随防3~12月,除面部畸形1例、咬合不正1例、张口受限2例外,余病例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为眶上颌颧骨骨折的手术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手段;头皮冠状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合适的手术径路;对有眶缺损的患者应用Medpor、颅骨外板或钛网进行整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辅助下切取大网膜做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修复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在全麻下实施.供区:在腹腔镜下探查、解剖游离胃网膜左右动脉并结扎切断,将大网膜完全游离后,经腹腔镜拉出体外.受区:经患侧耳前和下颌缘切口做皮下分离达颧弓上、眶下缘、鼻外侧缘、鼻唇沟、口角和下唇.解剖游离出患侧颞浅动、静脉和颈外静脉以备吻合.参照健侧面部,将取下的大网膜修剪、折叠后植入患侧面部皮下并固定.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吻合胃网膜左动脉和颞浅动脉,胃网膜左静脉和颞浅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颈外静脉.结果:术后3个月,患侧面部臃肿明显减轻,移植的大网膜无明显下坠,两侧面部轮廓基本对称,局部组织柔软有弹性.腹部瘢痕亦不明显.术后20个月,面部形态明显改善,基本恢复面部的饱满和对称性.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切取大网膜做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修复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眶外侧缘、睑下缘、耳颞切口、口内前庭沟等多小切口,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段后,进行复位;应用微型钛板对颧弓复合体骨折31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切口愈合情况及X线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除2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Ⅰ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以多小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外科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tom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zygomatic branch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discuss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hytidectomy. METHOD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zygomatic branch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observed on 30 halves of the fifteen candaveric specimens (10 antiseptic cadaveric specimens and 5 fresh cadavers). RESULTS: The zygomatic branch made its way through the upper or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parotid gland, giving rise to 2 or 3 rami,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 rami. The superior rami, which were thin and superficial, crossed the zygomatic arch at its inner one-third or ran along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zygomatic arch, and then entered beneath the zygomatic ligaments. The inferior rami were comparatively thick and deep, lying 1.0+/-0.3 cm inferior to the superior rami. The inferior and superior rami joined each other on the surface and deep side of the zygomatic major muscle. CONCLUS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zygomatic branch damage in rhytidectomy, the areas where caution should taken were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zygomatic major muscle in sub-SMAS dissection and the zygomatic arch in the subperiosteal dissection. The sharp dissection and excess tension should be avoided to reduce the nerve inju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颧弓上缘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颧弓上缘切口,微型钛板对26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4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2例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型对称,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以颧弓上缘切口入路,微型钛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颧弓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