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4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35岁,以右侧胸痛伴呼吸不畅近两个月为主诉入院,自觉活动时胸闷、呼吸困难。既往有10年油漆工职业史,曾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阑尾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3岁.反复腹泻10余年,加重1年.大便8~15次/d,水样便.体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营养不良.腹平软,移动性浊音(±),直肠指检正常.实验窒检查:白细胞(WBC):13.5×109/L(正常参考值4.5 × 109/L~11.0×109/L),中性粒细胞(N):0.91(正常参考值:0.50~0.70),淋巴细胞(L):0.29(正常参考值:0.15~0.45),淋巴细胞绝对值:0.4×109/L(正常参考值:1.0×109/L~4.0×109/L).血清钙(Ca):1.65 mmol/L(正常参考值:2.20 mmol/L~2.58 mmol/L),血清钾(K):1.4 mmol/L(正常参考值:3.5 mmol/L~5.5 mmol/L).总蛋白:46g/L(正常参考值64.0 g/L~83.0 g/L),白蛋白:26.0 g/L(正常参考值35.0 g/L~50.0 g/L).免疫学检查结果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活动性结核抗体阴性.肿瘤指标阴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216例急性腹痛或可疑肾绞痛病人行螺旋CT(SCT)平扫检查,分析“尾样征”的CT表现,进而对“尾样征”在输尿管结石与静脉石鉴别中的价值进行评价。SCT扫描采用5mm准直,床速8mm/s,螺距(pitch)=1.6,120kV,200mA,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膀胱底,分2~3次屏气完成扫描,不使用静脉或口服对比剂。横断面影像以3mm间隔重建,均以软组织窗观察,窗宽450HU,窗位50HU。全部CT图像均由两位放射学专家判读,按照钙化在输尿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结节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2W1显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检查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脏I、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MRI诊断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检查对肝脏I、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1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及MRI常规SE、FSE序列扫描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序列检查,并重点分析肝脏I、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在MRI各序列上的表现和特点。结果:本组肝脏I、Ⅳ段CT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中,局灶型脂肪肝为5例6个病灶,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13例共16个病灶。这些病例在CT检查时均未作出确切的诊断,MRI常规扫描仅能辨认少数脂肪含量较多的病灶,而化学位移反相位像上,全部病例均显示含脂病变部分与同相位比较有明显的信号下降,病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信号对比明显改善。结论: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检查对于检出少量脂肪组织很敏感,可以作为不典型脂肪肝诊断的可靠标准。体循环的一些正常或迷走的静脉和/某些异常或异位的动脉供血可能为肝脏第I、Ⅳ段不典型脂肪肝好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在肝脏小病变检出和显示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2例 ,进行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 5mm准直 ,于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进行全肝扫描 (Pitch =1)。选层厚 6.5mm和10 0mm进行图像重建 ,前者重建间隔分别取 2 .5mm和 5 .0mm ,后者分别取 4.0mm和 8.0mm。根据病灶大小 ,按≤10 0mm ,11.0~ 2 0 .0mm ,2 1.0~ 3 0 .0mm分为三组 ,并分别对在不同层厚和重建间隔下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 10 .0mm组、11~ 2 0 .0mm组的病灶检出敏感性在不同层厚和重建间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确定病灶数只在部分层厚和重建间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1.0~ 3 0 .0mm病灶敏感性仅在层厚 6.5mm、间隔 2 .5mm和层厚 10 .0mm、间隔 8.0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结论 :应用SCT薄层扫描和重叠重建技术 ,明显提高肝脏小病变检出的敏感性 ,并且可以改善病变的显示 ,提高诊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巨大多囊性前列腺囊腺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不伴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就诊。查体:于耻骨上方可触及一肿物,上界清楚,下界未触段;肛门指诊于前列腺区可触及一张力大的肿物,并向肠腔内突  相似文献   
8.
动态增强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检查技术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并优选出有意义的参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鉴别诊断标准。资料与方法对44例共49个肾上腺肿瘤先平扫再行动态增强CT检查,观察以肿瘤的CT绝对值、绝对开始廓清率及相对开始廓清率作为标准鉴别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延时3min,以36%的绝对开始廓清率或35%的相对开始廓清率分别与CT绝对值58HU相结合作为标准,对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腺瘤中的乏脂质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也具有同样的价值。结论以肿瘤的廓清率与延时增强后的CT绝对值作为联合标准,能明显提高腺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点与动态增强CT表现的相关性,以阐述其动态增强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46个肾上腺肿块(腺瘤23个、非腺瘤18个、增生结节5个)均行动态增强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首先评价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表现,而后分析肾上腺肿块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时间-密度(T-D)曲线、廓清率(Wash)]与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腺瘤与非腺瘤间T—D曲线类型和7min延时点相对廓清率(Washr)和绝对廓清率(Washa)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肾上腺肿块T—D曲线廓清迅速组(A、C型)与廓清缓慢组(B、D、E型)间、7min延时点Washr≥34%组与〈34%组间、Washai≥43%组与〈43%组间MVD、VEGF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廓清曲线为A、C型,和(或)Washr≥34HU,和(或)Washai≥43%组均提示为腺瘤,反之提示为非腺瘤。T—D曲线廓清迅速组、7min延时点Washri≥34%组和Washa≥143%组MVD、VEGF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廓清缓慢组、〈34%组和〈43%组;由此提示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与MVD、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腺瘤和非腺瘤间MVD和VEGF表达存在显著不同。结论MVD和VEGF可能是导致腺瘤和非腺瘤具有不同的T—D曲线类型和廓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回顾分析43例腮腺肿瘤MR多序列影像,以评价它们在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腺淋巴瘤)及恶性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3例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3岁(16~84岁)。其中良性病变32例,包括多形性腺瘤25例,Warthin瘤7例。恶性者11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5例,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