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贴面牙体预备时体位的影响,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20名口腔修复医生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过程中不告知受试者研究的试验假设和真实目的,每人依次在常规视野下(空白对照组)、2.5倍头戴式放大镜下(放大镜组)和8倍医用显微镜下(显微镜组)在仿头模内完成右上中切牙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试验过程中拍摄医生的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贴面牙体预备完成后,由医生本人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自身体位进行主观评分,由两名专家利用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按照“改良口腔医生体位评分表”对医生的体位进行专家评分。结果:空白对照组、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5±1.96、7.90±1.12、9.00±0.92,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评分分别为16.38±1.52、15.15±1.30、13.60±0.88,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专家评分在躯干前后向位置(1.33±0.41、1.03±0.11、1.00±0.00)、头颈前后向位置(2.75±0.38、2.13±0.36、1.23±0.38)、肘关节位置(1.38±0.43、1.40±0.45、1.13±0.22)和肩部高度(1.43±0.41、1.23±0.34、1.13±0.28)这4项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头颈前后向位置和肘关节位置方面,放大镜组与显微镜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镜和显微镜均能改善口腔修复医生牙体预备时的体位,其中显微镜的效果更好,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预先设计入组标准,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入住盐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6例,于入住后24小时内采集相关资料,将资料建立数据库后,对15个单因素逐一分析,筛选出8个变量,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因素。结果 6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32例,病死率48.48%;脑干损伤、气管切开及APACHEⅡ评分是重型颅脑外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处理对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80个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8组,每组10个:对照组(C),无处理.前处理剂组(PR),在氧化锆试件表面涂布前处理剂.喷砂组(SB),用Al2O3颗粒对氧化锆试件表面均匀喷砂.喷砂+前处理剂组(SBPR).低温等离子处理组(PL),将氧化锆试件中心置于常压喷出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喷嘴下5mm处理10sec.低温等离子处理+前处理剂组(PLPR).喷砂+低温等离子处理组(SBPL).喷砂+低温等离子处理+前处理剂组(SBPLPR).分组处理后观察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测量表面接触角及剪切粘接强度.结果:等离子处理组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未见明显改变,接触角明显减小.低温等离子处理组剪切粘接强度(16.81 MPa)明显高于对照组(9.41 MPa)和前处理剂组(10.28 MPa)(P<0.05),与喷砂组(14.82 MPa)和喷砂+前处理剂组(18.34 M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低温等离子处理+前处理剂组剪切粘接强度最高(23.95 MPa).XPS结果显示低温等离子处理使氧化锆试件表面氧元素(O)含量增加,碳元素(C)含量减少,碳/氧比值(C/O)减小.结论:低温等离子处理能显著的增加氧化锆表面的亲水性,显著提高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5.
廖宇舱 《四川医学》2011,32(7):1101-1102
目的探索外伤性脑梗死与头颅损伤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研究前确定的入组标准,选择2007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共计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脑挫裂伤(X1)、脑内血肿(X2)、颅骨骨折(X3)、脑疝(X4)、脑干损伤(X5)、硬膜下血肿(X6)、硬膜外血肿(X7)、蛛网膜下隙出血(X8)、脑梗死设为观察指标。逐一对相关资料登记。数据处理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8个观察指标中,脑挫裂伤、脑干损伤、脑疝、脑内血肿与外伤性脑梗死有相关性。进一步作判别分析后,得出判别分析方程Y1=-0.7201+1.3782X1+0.1989X2+9.5728X4+0.0883X5;Y2=-4.1717+2.5838X1+1.0958X2+9.3583X4+1.0694X5。=23.7037,P=0.0215;总回代率84.75%。结论外伤性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类型之间有相关性,对临床上及早进行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用5A健康照顾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5A健康照顾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压水平、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5A健康照顾模式能够改进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0~2011年收集上报的25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6.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2.8%);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最多(156例,62.4%),以头孢菌素居多(94例,60.26%);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174例,占69.6%)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口腔美学修复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39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进行一阶段口腔修复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按实习编号分为两组;实验组(19名)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以口腔美学修复为主的病例进行学习;对照组(20名)采用传统实习方法,并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临床考核总分为41.87±3.92,显著高于对照组(38.30±4.62分)(,t=2.596,P=0.013);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学习负担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生口腔美学修复实习中,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口腔美学修复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综合能力,辅助临床实习教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素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适合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的封管液。方法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30例,观察I组用25U肝素液,观察Ⅱ组用50U肝素液脉冲正压封管;封管前后分别经外周血管采血检测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凝血功能(PTA、PTR、PT、INR、APTT、FIB、TT);置管期间全程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注射穿刺处拔针后出血不止等现象,未发生堵管;封管前后PLT、PCT、PDW值和PTA、PTR、PT、INR、APTT、FIB、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封管前后PT变化曲线与观察Ⅱ组相比,接近相交点较多,曲线较少分离。结论脐静脉导管使用小剂量(25u)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者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者,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