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是引起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主要由脑血管闭塞引起.而所有脑血管中,若大脑中动脉闭塞常会导致脑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从而造成谷氨酸兴奋、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神经中毒的事件,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如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1-3].自噬不仅参与神经细胞死亡的过程,还有研究发现自噬可以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4].本研究应用Cystatin C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变化,研究Cys 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细胞中的作用出发,就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机制及针对自噬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展成为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等疾病的早期病变阶段。但尚没有特异性药物可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所以从发病机制上探究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在AS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细胞死亡形式如坏死、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等在该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疾病中存在一种起主导作用的细胞死亡形式,但普遍以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同作用为主。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AP)中各种细胞死亡形式之间的串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自噬和铁死亡以及二者之间串扰的机制,并介绍了自噬与铁死亡在AS中的作用,为AS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主要围绕三种学说,即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近年来Ross以新的论据在他的损伤反应学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而不是单纯的由于脂质沉积所致"[1].实际上,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到最后斑块表面破裂并发血栓形成的所有阶段均发挥了作用[2].  相似文献   

5.
目前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在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过程,其基本病理损害符合慢性炎症疾病的特点[1,2].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免疫反应对血管壁的损伤作用是AS形成的始动环节.以前的资料显示,AS患者外周血中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及热休克蛋白(Hsp)抗体,Berberian等[3]用免疫组化法证实了人类AS斑块内存在着Hsp 65,且Hsp 65的表达强度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近年发现T细胞介导的免疫在AS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细胞在AS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主要的病理基础。AS是多因素所致病变,主要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症、氧化应激[1]等。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A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氧化应激在AS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主要通过蛋白复合物mTORC1和mTORC2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生长、代谢和自噬等生物学过程。mTOR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AS的危险因素:血管壁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细胞自噬、斑块内血管新生、脂质浸润等方面来回顾mTOR调控AS相关的多个细胞和分子过程,mTOR抑制剂的正确临床应用将为A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自噬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可引发氧化应激、代谢供需失衡和细胞炎症等分子级联反应,通过干预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细胞稳态。研究发现,调控线粒体自噬研究较多的天然产物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尽快寻找靶向线粒体自噬的天然产物是一条有希望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自噬相关机制和以线粒体自噬为靶向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天然产物进行系统阐述,为研发干预线粒体自噬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神经保护天然产物及其治疗学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洋  夏豪  李晶  刘浙波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0):145-148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脂蛋白堆积、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性疾病,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系统进行分解代谢的自我保护过程,巨噬细胞自噬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巨噬细胞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可能机制及以自噬为潜在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赵晓彪  刘冠杰  周亚龙  明玉玲 《海南医学》2013,24(21):3190-3194
自噬是细胞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生理过程.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长期存活的蛋白、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和损伤的细胞器,并使降解产物重新被细胞利用.自噬在细胞的病理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的细胞自噬可以阻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异常的细胞自噬可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与肝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噬在肝癌放化疗及综合治疗方面的作用也被进一步认识,各种抗肿瘤药物与自噬的关系也被进一步了解,可以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为肝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证据,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细胞内动态的清除废弃物和入侵微生物的过程,通过将这些物质包裹形成自噬吞噬体并与溶酶体结合而将其降解,它参与细胞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自噬分为大分子自噬、小分子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1].本文所述自噬指大分子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隔离和去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胞内物质并重新利用它们的成分以提供营养的过程[2].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 (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AS病变主要见于中等大小的肌性动脉 ,如冠状动脉、颈动脉、基底动脉及下肢动脉。以前 ,AS被认为纯粹是脂质贮积疾病 ;但在过去的 1 0多年 ,炎症在 AS发病机制所扮演角色越来越为人所认可 ,这一观点为 AS的诊断提供新的信息 ,并引起治疗学上的变革 [1]。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部位包含大量免疫细胞 ,特别是巨噬细胞及 T淋巴细胞 ,AS与组织的免疫反应有关 ,并具有炎症的特征 [2 ]。在这个炎症过程中 ,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 ,就 γ干扰素( inte…  相似文献   

13.
自噬又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是运输细胞质成分进入溶酶体的蛋白降解系统[1-2].主要清除细胞内受损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自噬机制失灵将导致细胞异常甚至死亡[3].通过对酵母遗传学筛选的研究,已发现一些关键的自噬分子,即自噬相关蛋白(Atgs)[1-2].在Atgs和其他蛋白作用下可促进自噬清除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但某些细菌,如福氏志贺菌[4],感染后可通过干扰或阻止自噬溶酶体形成等来调控或阻碍自噬,以利于自身存活.可见,自噬在先天性免疫、特别是模式识别受体与病原体成分相互作用过程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线粒体是体内主要的产能细胞器和细胞氧化应激感受器,在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损伤可致线粒体活性氧生成、线粒体DNA损伤及线粒体自噬异常,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及衰老,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与进展。本文就线粒体损伤在COPD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以线粒体为新靶点,为COPD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自噬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和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在抗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1-2]. 按吞噬物进入溶酶体的途径,自噬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3]. 细胞通过自噬可以消除、降解和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细胞器、变性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机体的免疫、感染、炎症、肿瘤、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S)通过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自噬水平进而上调其杀菌活性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离及体外分化培养获得原代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细菌计数实验分为大肠埃希菌(E.coli,EC)组、EC+ AS组和EC+AS+抑制剂组(3-MA和Ly294002),建立EC感染细胞模型,给予AS和抑制剂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检测胞内活菌数量.自噬和活性氧检测实验分为medium组、AS组、AS+自噬抑制剂组和AS+活性氧清除剂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乙酰半胱氨酸(NAC)],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体标志物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经定向分化后,获得形态良好的原代巨噬细胞.细菌计数实验结果显示,与EC组比较,EC+ AS组细胞胞内EC数量显著减少(P<0.01),且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EC+ AS+自噬抑制剂组和EC+AS+活性氧清除剂组细胞胞内细菌较EC+ AS组显著升高(P<0.01).自噬和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sAS组较medium组自噬基因LC3B和Atg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AS+自噬抑制剂组或AS+活性氧清除剂组自噬蛋白的表达较AS组明显降低,AS+活性氧清除剂组ROS水平较AS组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青蒿琥酯能够增加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且该作用与其上调细胞活性氧水平,进而激活细胞自噬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珍砾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56-2959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很多,但动脉弹性的减退似乎是其共同的表现[1,2].动脉弹性作为血管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功能减退则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动脉僵硬程度更是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3].  相似文献   

18.
张秋菊 《安徽医学》1993,14(5):54-55
<正>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晚近实验研究揭示,胰岛素可促进AS形成。本文着重从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动脉细胞.离体动脉标本的作用及其引超实验动物含脂质动脉损伤三方面来加以阐述。 AS是四种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两种是来自血液的外源性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两种是动脉壁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正常情况下,位于动脉内膜最内层,直接与血液接触的内皮细胞有屏障功能,保护动脉管壁免受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循环血液中细胞或非细胞成分损伤。 AS初期的病理改变是伴有血L,J、板粘附,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单核一巨噬细胞浸润。这些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变成损伤性泡沫细胞,从而破坏和改变内皮细胞屏障。在AS形成过程中,胰岛素主要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对血小  相似文献   

19.
氧化应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为主的一种病理过程.由AS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其他疾病前列.关于.AS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如致突变学说、脂源性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脂蛋白氧化应激修饰损伤学说等,但AS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20.
泡沫细胞是积聚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主要细胞,参与了脂质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吞噬脂质后会向泡沫细胞转化,而激活基础自噬可以介导脂质的逆向转运,减少泡沫细胞形成。本文综述了自噬以及细胞泡沫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