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冲击波作用下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体冲击致豚鼠耳蜗损伤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的表达。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YBD-2000型冲击波发生器对豚鼠耳蜗致伤,实验前后测试听力,12h后处死动物制作耳蜗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的表达。结果ABR:实验组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阈值为50.94±5.98)较正常对照组(ABR阈值为5.60±1.78)明显上升(P<0.01),听力下降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表达阳性,对照组无阳性表达,愈近底回愈多,愈近顶回则愈少。结论PARP在气体冲击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呈阳性表达,提示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在冲击波致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观察NT-3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能够稳定表达、分泌NT-3蛋白的NIH3T3细胞系;选择出生2~4 d的BALA/CA小鼠,进行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原代培养并分为3组,其中Ⅰ组与稳定分泌NT-3的NIH3T3细胞共培养,Ⅱ组与传染空载体NIH3T3细胞共培养,Ⅲ组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共培养2周后,观察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及轴突长度的变化.结果共培养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NIH3T3-NT-3共培养组SGC的数量以及突起的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T-3可显著减轻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豚鼠耳蜗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改进的微渗透压泵进行豚鼠耳蜗慢性灌注的方法。方法:将微渗透压泵埋置于8只豚鼠背部,经固定于耳蜗底回鼓阶内的改良微导管将人工外淋巴液缓漫注入内耳,观察豚鼠耳蜗对微渗透压泵慢性灌注人工外淋巴液的反应。结果:动物术后14d脑干诱发电反应阈值(ABR)无明显的变化,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未见损伤。结论:改进后的微渗透压泵耳蜗灌流技术完善了内耳慢性给药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钙蛋白酶(calpain)在正常豚鼠耳蜗中的定位与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耳蜗组织中calpain的表达;同时采用电生理指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豚鼠的听力.结果 calpain免疫反应活性主要见于耳蜗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及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的染色较深;其中,calpain 1表达多见于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胞浆中,而calpain 2免疫染色几乎出现在整个螺旋神经节细胞中.结论 calpain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多种细胞中都有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耳蜗各部位的组织学改变;用原位凋亡法观察耳蜗缺血及不同时间段内再灌注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豚鼠内耳罕见凋亡细胞.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各个时间点上均有细胞凋亡;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各个时间点上均有细胞凋亡,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丹参使凋亡细胞减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在豚鼠缺血-再灌注耳蜗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恺  董明敏  叶放蕾  刘雅丽 《医学争鸣》2004,25(17):1592-1594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耳蜗组织形态功能变化及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机制. 方法:豚鼠随机分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4 h, 48 h)组. 行ABR测试、耳蜗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耳蜗组织NF-κB, TNF-α表达. 结果:①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ABR各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阈值升高; ②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各组Corti器可见外毛细胞(OHC)变形,崩解破坏,散在缺失,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数目减少; ③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NF-κB,TNF-α在耳蜗血管纹(SV)、内毛细胞(IHC)、OHC、螺旋神经节细胞(SGC)表达逐渐增强,缺血-再灌注24 h组达高峰. 结论:NF-κB与TNF-α共同参与了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稳定表达神经营养素-3的NIH3T3细胞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宏  王锦玲  邱建华  金明  杨安钢 《医学争鸣》2003,24(15):1390-1393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NT3的NIH3T3细胞株,通过体外共培养实验观察其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将携带有外源性基因NT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T3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RT-PCR,Western-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鉴定,并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进行共培养实验.结果: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RT-PCR的产物约为744 bp;Western-blot可见一清晰的蛋白条带,与NT3的蛋白分子量相符合.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转染NT3-cDNA的NIH3T3细胞胞质呈棕黄色着色.NT3转染组细胞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共培养2wk后,与对照组相比,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无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NT3的NIH3T3细胞株;该细胞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很好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内耳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染特点.方法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 器体外模型,加入携带报告基因的病毒悬液,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情况,并将其通过圆窗直接显微注射进入豚鼠内耳,观察杆状病毒在体内的转染特点.结果 Bac-GFP联合丁酸钠可以高效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 但并没有改变Corti器的正常结构.体内试验显示杆状病毒可以忠实和长效转染螺旋神经节细胞,而未被补体系统灭活.结论 实验证实杆状病毒有希望成为内耳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9.
脑神经生长素防护顺铂致耳蜗螺旋神经节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神经生长素 (cerebralnervegrowthfactor,CNG)作为防护药物拮抗顺铂致耳蜗螺旋神经节毒性作用。方法选 2 4只豚鼠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顺铂组连续 5d腹腔注射顺铂 2mg/(kg·d) ;CNG组在给予顺铂前 2d开始大腿内侧肌肉注射CNG 2mg/(kg·d) ;正常对照组连续 5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2mg/(kg·d) ;用药前后测试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阈值 ,处死动物制作耳蜗标本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ed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表达。结果顺铂组动物ABR听阈值显著升高 ,透射电镜下见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细胞器损伤严重 ,iNOS阳性染色 ,呈棕黄色。CNG组动物ABR阈值略有升高 ,但较顺铂组为低 (P <0 .0 1)。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细胞器损伤较轻 ,iNOS显色浅 ,呈浅黄色。结论CNG可减少耳蜗iNOS表达 ,保护耳蜗螺旋神经节 ,从而保护听力  相似文献   

10.
爆震后豚鼠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定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爆震后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方法 :复制强脉冲噪声致聋豚鼠模型 ,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仪测定听神经脑干反应 (ABR)阈值 ,通过耳蜗铺片计算机图像分析行毛细胞计数 ,耳蜗病理切片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后 2 1d的实验组耳蜗钩回、第 1和第 2回毛细胞总数分别为 3 5 99± 15 9.6个 ,6 0 2 2± 98.4个 ;二下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分别为 (5 1± 4.72 )个 ,(2 7± 6 .94)个 ,以上均数各组间相差显著。结论 :爆震后不仅 ABR阈值升高 ,毛细胞数减少 ,而且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数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腺伴随病毒(AAV)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庆大霉素(GM)致聋豚鼠的局部基因治疗及其对耳蜗功能及形态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18只杂色健康豚鼠,用GM按80 mg/kg·d连续肌肉注射4 d后随机分为3组:AAV-NT-3治疗组(A组)7只,AAV对照组(B组)7只,GM对照组(C组)4只.A、B组动物在埋植微量渗透泵后继续肌肉注射GM 10 d,C组动物继续注射GM 10 d.AAV-NT-3及空白AAV载体滴度均为1.1×1010pfu/ml.对A、B两组注射GM前及术后10 d、C组注射GM后14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定.而后将动物麻醉处死取听泡,行基底膜铺片和毛细胞计数,计算外毛细胞损失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功能(ABR及DPOAE)及耳蜗毛细胞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腺伴随病毒介导NT-3转基因治疗可用于保护受氨基甙类药物损害的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在行局部耳蜗转基因治疗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微量渗透泵 (MOP)向豚鼠耳蜗灌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 ,观察其对庆大霉素中毒所致耳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豚鼠分成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及正常组 ,于 2组豚鼠右耳耳蜗植入MOP灌注bFGF ,分别于灌注前 ,灌注后 1周、2周测ABR阈值 ,扫描电镜观察耳蜗组织形态。结果 :耳聋组在灌注bFGF后 1周、2周ABR阈值较灌注前降低 (P <0 .0 5 ) ,耳蜗毛细胞形态得以恢复 ;正常组ABR阈值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MOP持续恒速耳蜗灌注bFGF对耳蜗中毒的毛细胞有修复作用 ,对正常耳蜗功能和形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噪声能否诱导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的凋亡,及观察凋亡蛋白酶Caspase-12、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Bip/Grp78和CHOP/Gadd153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SGC中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SG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白色豚鼠20只,将实验组豚鼠暴露在4 kHz窄带噪声120 dB SPL噪声环境中4h,噪声刺激停止后1,4,14d组及对照组在处死前测ABR(每组各5只).通过透射电镜和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GC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12、Bip/Grp78,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SGC出现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实验组SGC的TUNEL染色明显增强,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Bip/Grp78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在1,4,14d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Caspase-12、CHOP/Gadd153蛋白含量在噪声刺激后迅速增高,1d和4d达到高峰,14d减少.结论:强噪声可以诱导SGC凋亡,Caspase-12活化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通道是此过程的信号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过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入内耳鼓阶,研究IGF-1对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庆大霉索致耳聋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豚鼠20只,施用庆大霉素致耳聋后均分为IGF-1组和对照组,行鼓阶开窗术,微孔技术注入试剂(IGF-1组注入鼠重组IGF-1,对照组注入人工生理外淋巴液)10μl,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14 d行ABR测试;测试完后每组3只断头取听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改变.结果 IGF-1组ABR反应阈(RT)术后7、14 d均比术前有显著降低;IGF-1组比对照组RT在术后14 d有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发现对照组较IGF-1组毛细胞受损严重;同时,IGF-1组受损毛细胞表面有指状微绒毛生长.结论 微孔技术注入IGF-1可以改善豚鼠受损听力,减轻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继续损伤,其机制可能为减轻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并修复部分毛细胞,同时保护传人神经.  相似文献   

15.
成诗银  王多宁 《医学争鸣》1999,20(6):541-543
目的:通过对过豚鼠实验性卡那霉素(KM)内耳中毒时血清及耳蜗外淋巴液中SOD含量的检测,以探讨KM耳毒性内耳损伤自由基产生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豚鼠实验性KM内耳中毒时血清和耳蜗外淋巴液中SOD及耳蜗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了内耳中毒有后脑干诱发电位(ABR)阈移变化。结果:应用KM12dABR阈移明显增高的豚鼠MDA含量也相应明显增高,而血清及外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d,3d,6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GM)耳中毒后不同时间豚鼠耳蜗血管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与ABR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白色红目豚鼠10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GM组,各组皆连续用药10d。各组动物混合饲养,每日测量体重调整药量。在用药前和停药后1、3、7、14、30d分别检测ABR阈值,停药处死后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GM中毒后不同时间豚鼠耳蜗血管纹HSP70表达情况。结果:GM组停药3d时耳蜗血管纹HSP70阳性反应产物表达最多,ABR阈值最高。以后随着停药时间延长,染色逐渐变浅,ABR阈值逐渐降低,停药30d时染色接近正常,但ABR阈值仍明显高于正常,它们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耳蜗血管纹HSP70阳性反应产物灰度值与ABR之间呈线性关系,可以作为细胞受到应激刺激后细胞恢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热休克蛋白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oked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expression on the hearing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in guinea pigs. METHODS: Guinea pigs were divided into pre-exposure group (pre-treated with white noise exposure at 100 dB SPL for 45 min) and none pre-exposure group.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s were recorded at 12, 60 and 108 h after the animals in both groups were exposed to loud white noise (125 dB SPL, 90 min). RESULTS: HSP70 expression was evoked by pre-treatment with white noise (100 dB SPL, 45 mi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BR threshold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at 12 h after exposure to loud noise, while ABR thresholds became lower in pre-exposure group than in none pre-exposure group (P<0.01) at both 60 and 108 h. In the pre-exposure group, ABR thresholds at 108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measured at 60 h (P<0.05), but which was not the case in none pre-exposure group. CONCLUSION: HSP70 expression induced by pre-exposure to noise protects the hearing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in guinea pig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 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同时间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100 dB SPL的白噪声能诱导耳蜗HSP70的表达。强刺激后12 h,两组间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强刺激后60 和108 h,预刺激组的ABR阈值均低于无预刺激组(P<0.01)。在预刺激组内,108 h ABR阈值低于60 h ABR阈值(P<0.05),而在无预刺激组内,108和60 h 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预刺激诱导耳蜗产生的HSP70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