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和核转录因-κB (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上进行研究。设立正常葡萄糖对照组(糖浓度为5.6 mmol/L)、高糖组(30 mmol /L)以及 PDTC 干预组(100μmol/L)和分别含丙泊酚12.5、50、100μmol/L 的干预组。用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 TGF -β蛋白,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TGF -β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系膜细胞内磷酸化 NF -κBp65(p -NF -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系膜细胞24 h 后,TGF -β蛋白分泌明显增强(P <0.01),丙泊酚(12.5、50、100μmol /L)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 TGF -β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系膜细胞在低浓度葡萄糖水平下可低水平表达 TGF -βmRNA,高糖作用24 h 后,TGF -βmRNA 表达明显增强(P <0.01),丙泊酚可明显下调高糖诱导的 TGF -βmRNA 的表达(P <0.01);在高糖作用1 h 后,系膜细胞内的 p -NF -κBp65蛋白表达增强(P <0.05),丙泊酚能够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 p -NF -κBp65蛋白增多(P <0.05)。结论在体外含高糖培养条件下,丙泊酚可以抑制 TGF -βmRNA 及蛋白在系膜细胞的表达,部分逆转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 NF -κB 的活化,提示丙泊酚对糖尿病肾病可能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黏附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D18表达及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的影响,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TNF-α+白鹤冲剂大剂量组、TNF—α+白鹤冲剂小剂量组和TNF-α+雷公藤内酯醇组,共五组。分别进行细胞黏附实验;以细胞ELISA法观察HUVEC的ICAM-1表达;以免疫细胞化学间接法检测CD18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中ICAM-1表达和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P〈0.05),同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与HUVEC的黏附。结论:通过影响HUVEC中NF—κB活化从而抑制ICAM-1表达和嗜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最终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与IIUVEC的黏附可能是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母乳对Caco-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NF-κB p65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母乳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两组各有常规培养液组(MEM)、未加热乳清组(5%BM)和加热乳清组(5%BMb)。造模后向两组分别加入常规培养液、未加热乳清、加热乳清,继续培养6h后分别用RT-PCR检测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 p65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中,5%乳清和5%加热乳清均能抑制NF-κB p65 mRNA的表达( P<0.01),模型组中5%乳清抑制NF-κB p65 mRNA表达的作用较5%加热乳清更明显( 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缺氧复氧损伤后Caco-2细胞质内的NF-κB p65被激活进入细胞核表达,5%乳清可以抑制NF-κB p65入核表达,并且较加热乳清作用更明显。结论新鲜母乳可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表达防治小肠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是母乳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探索兰索拉唑诱发皮肤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小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价小鼠皮肤组织损伤情况;体外实验,通过CCK?8测定10~200 μmol/L兰索拉唑孵育24 h和48 h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活力的变化,并用10、20、40 μmol/L的兰索拉唑分别孵育HaCaT 24 h、48 h,Western blot检测HaCaT中磷酸化核因子(NF)?κB蛋白(phospho?NF?κB p65,P?p65)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蛋白表达量。此外,兰索拉唑及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单独或联合孵育HaCaT 24 h、48 h后,检测HaCaT中P?p65、IL?6和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兰索拉唑可造成小鼠皮肤损伤;体外实验发现,兰索拉唑可降低细胞活力,增加P?p65蛋白的表达,介导NF?κB通路激活,进一步刺激炎症因子IL?6和IL?1β的表达。PDTC可抑制兰索拉唑介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兰索拉唑可以促进炎症因子表达继而诱发皮肤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制备卡那霉素( KM)耳中毒模型,观察葛根素对KM耳中毒小鼠耳蜗NF-κB p65活性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KM耳毒性发挥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KM组:皮下注射新鲜配制KM 750 mg/kg,2次/d;KM+葛根素组:皮下注射KM 750 mg/kg,2次/d,同时每天腹腔注射葛根素200 mg/kg;葛根素组:每天腹腔注射葛根素200 mg/kg;正常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均连续注射2周,用药期间每天监测体重以调整药量。各组小鼠于用药前及停药后分别测试听脑干反应( ABR )以进行正常BALB/c小鼠的筛选及听力损伤后听阈的测定。停药后测试完ABR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KM组连续用药14 d后,不同频率的ABR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M+葛根素组虽然用药后不同频率的ABR阈值比正常对照组高,但较KM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葛根素组和正常对照组都未见NF-κB p65的表达,在KM组,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很高,在KM+葛根素组,可见NF-κB p65的表达,但较KM组低。结论 NF-κB p65参与了KM的耳毒性,葛根素通过下调NF-κB p65进而拮抗了KM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NOX对血管紧张素II(AngⅡ)诱导的HSC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和核因子-κB( NF-κB)的调控作用及熊果酸( UA)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培养激活的 HSC-T6细胞株分为: AngⅡ组,给予AngⅡ(1μmol/L)刺激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干预组分别给予UA(50μmol/L)、NOX抑制剂DPI(20μmol/L)预处理30 min,再加入AngⅡ处理不同时间。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荧光酶标仪检测其余各组细胞内荧光强度;用电泳迁移率( EMSA)测定细胞内AP-1、NF-κB的活性。结果 HSC-T6经药物作用30 min后,AngⅡ组DCF荧光强度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分别给予UA、DPI干预后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UA组与AngⅡ+DPI组相比较DCF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用AngⅡ刺激HSC-T6细胞1 h后,AngⅡ组AP-1、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分别给予UA、DPI干预后,细胞内AP-1、NF-κB的活性均显著低于AngⅡ组;AngⅡ+UA组与AngⅡ+DPI组相比较AP-1、NF-κB的活性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NOX产生的ROS介导AngⅡ刺激HSC转录因子AP-1和NF-κB的活化,熊果酸通过抑制HSC内ROS的生成阻断AP-1、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在52例大肠腺癌、21例大肠腺瘤及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大肠癌中34例NF-κB p65阳性,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21例大肠腺瘤中10例NF-κB p65阳性,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κB p65无1例阳性表达。NF-κB p65的表达与患的性别、大肠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无关。结论:NF-κB p65是大肠癌相关的一种癌蛋白;NF-κB p65蛋白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它可做为大肠癌的一个新的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LPS及LPS+PDTC干预正常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收集细胞后用West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NF—κB的蛋白浓度变化。结果(1)在正常、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这三组细胞中,NF—κB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表达最弱,与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最高,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给予LPS刺激后,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如果在给予LPS刺激前先给予PDTC,则可见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LP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PS+PDTC组的NF—kB的蛋白表达甚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κB)在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活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兀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组(使用10μmol·L^-1PDTC预处删胃黏膜上皮细胞24h)于模拟缺血1h、再灌注6h后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明显下降(P〈0.01)。②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内极少有NF—κB表达,I—R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绀NF—κB核转化现象减轻,胞核染色明显减少。③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模拟缺血/再灌注能增加人肖黏膜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NF—κB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产的作用;PDTC叮以抑制细胞凋亡,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Gan H  Ouyang Q  Chen Y  Xia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384-38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的活化以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3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7例使用过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14例未用过任何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相关的药物,11例同期结肠癌患者(取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粘膜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表达NF- Bp65的细胞类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NF-κBp65的表达和NF- B DNA结合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与炎症程度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隐窝上皮细胞均有NF-κBP65的活化;糖皮质激素和SASP明显抑制NF- κB的活性及表达,结论:NF-κB活性和表达的增加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关;糖皮质激素和SASP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 κB的活性实现的。NF-κ B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LPS及LPS+PDTC干预正常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收集细胞后用West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NF—κB的蛋白浓度变化。结果(1)在正常、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这三组细胞中,NF—κB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表达最弱,与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最高,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给予LPS刺激后,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如果在给予LPS刺激前先给予PDTC,则可见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LP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PS+PDTC组的NF—kB的蛋白表达甚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表达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对HEK?293T细胞中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检查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PKC?α/NF?κB?p65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大鼠PKC?α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omplete sequence coding,CDS)序列,将其插入到pIRES2?EGFP空载质粒中,构建野生型(wide type,WT)PKC?α过表达质粒(pIRES2?PKC?α?WT,PKC?αWT);在PKC?αWT质粒的基础上,将PKC?α第25位丙氨酸(A)与368位赖氨酸(K)分别突变为谷氨酸(E)和精氨酸(R),即构建持续活化(constitutively active,CA)突变型PKC?α过表达质粒(pIRES2?PKC?α?A25E,PKC?αCA)和显性负性(dominant negative,DN)突变型PKC?α过表达质粒(pIRES2?PKC?α?K368R,PKC?αDN)。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NF?κB?p65过表达质粒(pIRES2?NF?κB?p65,p65WT)分别与上述各PKC?α过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PKC?α、NF?κB?p65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再将上述不同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46 h后予50 ng/mL SIN处理细胞2 h,再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SIN对PKC?α、NF?κB?p65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菌液PCR及测序证实,上述PKC?α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HEK?293T中过表达PKC?αWT或PKC?αCA可促进NF?κB?p65的磷酸化,且过表达PKC?αCA时尤为显著,而过表达PKC?αDN后NF?κB?p65的磷酸化无明显变化。SIN处理可抑制PKC?αWT、PKC?αCA和PKC?αDN转染组HEK?293T细胞中PKC?α的磷酸化,同时也能抑制过表达PKC?αWT上调的NF?κB?p65磷酸化修饰,但不影响过表达PKC?αCA和PKC?αDN对NF?κB?p65的磷酸化作用。结论:过表达PKC?α可促进HEK?293T细胞中NF?κB?p65的磷酸化,SIN处理HEK?293T细胞后可通过抑制PKC?α的磷酸化下调NF?κB?p65的磷酸化修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phonate,ST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功能异常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第6~8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按如下分组给予处理:DMEM组、LPS(1.0 μg/mL)处理组、高浓度(50.0 μg/mL)STS预处理组、中浓度(25.0 μg/mL)STS预处理组和低浓度(12.5 μg/mL)STS预处理组。其中,各STS预处理组均先以对应浓度的STS预处理HUVEC 2 h,再加入1 μg/mL LPS进行刺激。处理24 h后,CCK?8 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IL?1β和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以及细胞核蛋白中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的水平。此外,划痕实验检测HUVEC的迁移能力;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API染色显示细胞核染色质的改变;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HUVEC的凋亡情况。结果:与DMEM相比,LPS处理导致HUVEC活力和迁移能力减低,但促进其增殖;IL?1β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增高并伴有凋亡水平提高(P<0.05)。STS预处理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部分或完全逆转LPS引起的上述现象(P<0.05)。结论:STS能够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LPS引起的HUVEC功能异常和凋亡,对血管内皮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补土法组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嗅鞘细胞低氧/复氧损伤模型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的亚单位P65、P50及NF-KB抑制蛋白(P-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分为5组:正常血清对照组、正常血清+低氧组、低氧+依达拉奉含药血清组、低氧+健脾补土法组方含药血清组、正常血清+低氧+NF-KB抑制剂/抗氧化剂(PDTC,50μmol/L)组,采用微需氧袋低氧/复氧的方法诱导嗅鞘细胞形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样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嗅鞘细胞胞浆P65、P50、P-IκBα和胞核P65、P50的含量。结果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正常血清+低氧组胞浆和胞核P65、P50,胞浆P-IκBα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血清+低氧组比较,低氧+依达拉奉组、低氧+健脾补土组、正常血清+低氧+PDTC组、低氧+健脾补土+PDTC组胞浆和胞核P65、P50,胞浆P-IκBα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土法组方能通过抑制嗅鞘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P65、P50、P-IκBα的过度表达,对NF-κB通路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PDTC)干预前后软骨藻酸(DA)对PCI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测定软骨藻酸对PCI2细胞NFκB蛋白的影响;MTT法检测PCI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随着DA染毒剂量的升高,PCI2细胞NFκB表达均升高(P〈0.05);PDTC干预后,PCI2细胞存活率均升高。结论DA可诱导PCI2细胞NFκB表达增加;PDT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PCI2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NF-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对照组供肝于4℃乳酸林格液中保存6h,PDTC组供肝于乳酸林格冷保存液中加入0.1mol/L PDTC,于再灌注早期分析测定供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EMSA法)、TNF-α和ICAM-1的mRNA转录水平(RT-PCR)以及ALT和LDH的活性变化。结果:供肝组织的NF-κB在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明显激活;再灌注1h,PDTC组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6h后两组NF-κB活性未见明显差异。再灌注早期TNF-α和ICAM-1mRNA转录水平上调以及ALT和LDH活性升高,但PD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抑制可显著降低再灌注早期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供肝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8表达的影响,以及信号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其中的作用,探讨FKN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组、PD98059(ERK阻断剂)组、LY294002(PI3K阻断剂)组、PDTC(NF-κB阻断剂)组、FKN+PD98059组、FKN+LY294002组、FKN+PDTC组;分别于培养12 h和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ELISA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IL-8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培养12 h或24 h后,PD98059组、LY294002组和PDTC组与空白组比较,IL-8表达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FKN组较空白组IL-8表达明显减少(P<0.05),FKN+PD98059组和FKN+LY294002组较FKN组IL-8表达明显增加(P<0.05),FKN+PDTC组较FKN组、FKN+PD98059组和FKN+LY294002组IL-8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3)细胞培养24 h后,各组IL-8表达均较12 h明显减少(P<0.05)。结论趋化因子FKN可能通过ERK、PI3K信号途径抑制单个核细胞IL-8的表达,而通过NF-κB途径促进IL-8的表达,FKN对单个核细胞IL-8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活化NF—κ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ore protein)致病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将入HCV核心蛋白cDNA克隆至载体pCNX2上,经基因测序及转染Cos-7细胞后检测核心蛋白表达等方法选出构建成功的pCN2-core重组质粒,用该质粒分别与环AMP反应分子(CRE),血清反应因子(SRF),血清反应分子(SRE),活化蛋白-1(AP-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重组表达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通过检测转染后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与核心蛋白作用的因子。结果:HCV核心蛋白可激活NF-κ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且随着pCXN2-core转染量的增多,NF-κB被活化的程度也升高,两者呈剂量存关系。结果:HCV核心蛋白通过活化NF-κB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发挥其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人眼小梁细胞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介导的NF-KB信号通路在人小梁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第3代的人眼小梁细胞血清饥饿培养24 h后,利用NF-κB的特异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 PDTC)进行预处理,或直接用H2 O2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方法和Wstern blot检测人眼小梁细胞NF-KB p65的表达;采用Trans AM NF-K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人眼小梁细胞NF-κB p65活性。结果H2 O2处理组人眼小梁细胞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DTC组H2 O2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人眼小梁细胞的表达。结论外源性H2 O2可以模拟人眼的氧化应激状态,激活人眼小梁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人小梁细胞房水流出阻力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