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是指一个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出现缺失。微卫星序列是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的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通常由1~6个核苷酸重复序列组成,具有高度多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7000多个微卫星序列在染色体上被精确定位。由于微卫星稳定的孟德尔遗传且自身突变率极低,故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有关。在急性白血病中,7q21~36是常见的染色体易位断裂点区域,本研究通过对7q上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检测,以确定此区域是否存在与白血病有关的候选抑癌基因,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内标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羟氨苄浓度的HPLC方法。方法:用c(高氯酸)=10%直接沉淀血浆蛋白。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内标,测定血浆中头孢羟氨苄的浓度。结果: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峰和内标峰,20.00、2.00、0.20μ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8.10%、98.70%、91.10%;批内精密度高、中、低浓度分别为3.80%,5.60%,7.30%;批间精密度高、中、低浓度分别为4.10%,6.50%,9.70%,最低检测限为0.10μg/mL,线性范围为0.20~30.00μg/mL。结论:本法稳定、精密度好,准确可靠,适用于头孢羟氨苄血浆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颗粒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两种阿莫西林颗粒剂各 500 mg,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HPLC-UV法测定血中药物浓度.结果:健康志愿者口服两种阿莫西林颗粒剂 500 mg 后,cmax分别为(13.51±3.71)μg·mL-1和(13.69±3.46) μg·mL-1;tmax分别为(1.0±0.3) h 和(1.0±0.2) h;AUC0-8h分别为(29.65±5.53)μg·h·L-1和(30.87±5.80) μg·h·L-1;t1/2分别为(1.17±0.18) h和(1.30±0.32) h.各参数经统计学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阿莫西林颗粒剂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钙离子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胞内和胞外、胞浆和细胞器之间的Ca2+转运都依赖于钙转运系统的精确调控。钙转运系统包括钙泵、钙通道、Na+/Ca2+交换体及膜结构域,如质膜的PMCA、NCX、VGCC、LGCC和TRP通道;内质网膜的SERCA、IP3Rs和RyRs等;线粒体的MCU和NCLX;内溶酶体的TPCs;联结质膜和内质网膜的CRAC通路;联结内质网膜和线粒体膜的MAM结构域等。本文对定位于质膜、内质网和线粒体的钙转运系统的种类、功能、组织分布、相关疾病以及抑制剂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 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 BCR/ ABL 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 BCR/ 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 TKI 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 TKI 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 TKI 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 CHR 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 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 CML 患者改用二代 TKI 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 TKI 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 CHR 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 CHR 的患者;服用二代 TKI 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张波  田伟  王永庆  刘波  李勤  袁强 《山东医药》2010,50(28):24-26,F0003
目的探讨ISO-3D辅助计算机导航下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外伤致齿突Ⅱ型骨折和浅Ⅲ型骨折齿突骨折患者27例,在全麻下行ISO-3D辅助计算机导航下前路螺钉内固定。考察围手术期情况及1 a复查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10 min,出血量30~100 ml、平均56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或延迟愈合发生。术后1 a复查,24例骨折愈合,3例骨折线仍存在,上颈椎无不稳定发生。螺钉固定稳定,无折断、松动、脱出或骨质内豁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颈椎左右旋转40°~70°、平均51°。无相应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结论 ISO-3D辅助计算机导航下齿突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了放射暴露剂量,手术时间并未显著延长,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 CML 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8例患者中,3个月达到血液学缓解( CH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PCyR)的占97.8%及86.4%,6个月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CCyR)的比例占82.9%,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 MMR)的比例占54.5%。入组患者均根据Sokal评分计算危险度分层,服药3个月后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4.4%、82.6%、66.7%( P=0.104),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8.2%、76.9%、100.0%(P=0.319),12个月低危组、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52.4%、65.0%( P=0.412)。根据入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情况,有46例患者进行了Hasford分层,低危组21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2例,3个月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0.5%、91.3%、50.0%(P=0.191),随访到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3.3%、94.4%、100.0%(P=0.528),随访到12个月,低危组及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45.5%、58.3%( P=0.842)。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好,低、中危组比高危组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坚持足量应用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尿路感染发病率和细菌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细菌耐药导致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日益困难,尤其对特殊人群。匹美西林是一种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高,为单纯性尿路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匹美西林为美西林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美西林,与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引起细菌形态改变使细胞溶解,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匹美西林对革兰阴性菌活性强于革兰阳性菌,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有较强活性。该药在国外已上市数十年,安全有效,耐药率低,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本文对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匹美西林药效学和药动学、特殊人群用药以及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灵敏、快速、准确的人血浆中法罗培南浓度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测定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法罗培南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中。方法:血浆经乙腈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MS/MS法测定。10例健康受试者连续6天、每天2次(q12h),进行注射用法罗培南钠的单、多次静脉输注(每次剂量400 mg)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和输注开始后0.33、0.67、1、1.17、1.5、2、2.5、3、4、5、6、8、9、12 h 采集血浆样本进行分析,测定法罗培南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血浆中法罗培南的线性范围为0.05000~50.00 μg·mL-1,最低定量限为0.05000 μg·mL-1。健康受试者的单、多次(q12h)静脉输注400 mg法罗培南后Cmax分别为(34.12±3.21) μg·mL-1和(33.44±5.67) μg·mL-1,AUC0-∞分别为(53.15±6.57) μg·h·mL-1和(49.55±7.84) μg·h·mL-1。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简便,可用于人静脉输注法罗培南注射液后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