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178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并设725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细胞中COX-2基因启动子区-1290A/G、-1195G/A、-765G/C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COX-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OX-765G/C基因在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存在差异;COX-1195G/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的发生有相关性,与虚证(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比较,实证(肝火亢盛+痰湿壅盛)GG、CG+CC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结论:COX-1195G/A基因变异可能是高血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发生过程的重要遗传因素;-765G/C位点GG、CG+CC基因频率可能与高血压病虚实辨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845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及其他证候;各中医证候与家族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其中阴虚阳亢证合并糖尿病的较多;痰湿壅盛证合并肥胖较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火亢盛证最为突出,并与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120例,辨证分型分别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并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AGT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EH组MM、MT基因型频率和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肝火亢盛型AGTM235T基因TT型频率及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组各证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肝火亢盛型可能与AGTM235T基因TT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的关系,为未成年人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 收集100例原发性未成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脂联素、瘦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血清AP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leptin水平在各证型中分布为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成年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患者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市有代表性的三家医院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22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高血压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把入选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4组。分别给患者测量静息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证患者约68例(占30.9%),痰湿壅盛证患者60例(占27.3%),阴虚阳亢证患者47例(占21.4%),肝火亢盛证45例(占20.5%)。从年龄分布可见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阴虚阳亢型多见于女性,阴阳两虚型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以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较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经颅多普勒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98例高血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对比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证型的脉动指数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而仅有少部分血流速度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组(P<0.05).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仅有少部分脉动指数指标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组(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其左室肥厚程度是否存在的差别。方法 选择不同证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共8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肥厚参数。结果 阴阳两虚组与阴虚阳亢组比较,肝火亢盛组与痰湿壅盛组比较左室肥厚参数差异无显著性;肝火亢盛组与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比较及痰湿壅盛组与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比较,左室肥厚参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虚证”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组较“实证”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左室肥厚程度更甚,提示虚证与实证比较,心脏损害有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针刺曲池和太冲对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太冲穴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并探讨曲池、太冲穴针刺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四组。均运用针刺治疗。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ACE含量。结果:1个疗程后。痰湿壅盛组和肝火亢盛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P〈0.01),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1个疗程后血浆中E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为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血清ACE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依次为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证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针刺曲池、太冲可调节高血压病患者血中ACE、ET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高血压肥胖患者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62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比较,同时将两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四型,进行比较,以探讨肥胖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肥胖组患者的Ivsd、LVPWd、LVM、LvMI,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且较非肥胖组有更高的LVH检出率;同时高血压肥胖组以痰湿壅盛证较多(58.7%),其次是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而非肥胖组则以肝火亢盛证较多(51.6%).其次是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肥胖患者时,要注意健脾利湿化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和饮食情况,分析素食与高血压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35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应用食物频率法调查饮食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别高血压中医证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素食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素食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80%及以上者)187例,其中低强度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80%-90%者)120例,高强度组(蔬菜水果占饮食结构的90%及以上者)67例;痰湿壅盛型142例(39.89%),肝火亢盛型101例(28.37%),阴阳两虚型80例(22.47%);素食强度是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相关因素(P<0.05),其OR值分别为13.259、0.237、0.591.[结论]素食与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有相关性,适当增加素食比例能降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按WHO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正常对照67例,取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技术和琼脂糖电泳技术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分型,对普通PCR初检为DD型的样本附加插入特异PCR法核对校正。结果:正常对照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508、0.388,其中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6和0.64;插入/缺失(I/D)多态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达到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性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患者ACE和AGT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谢健  陈岳明 《浙江医学》2010,32(12):1750-175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抑郁症之间的关联.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RFLP-PCR)检测15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CE I/D、AGT M235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ACE含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 I/D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升高(OR=2.06,95%CI:1.29~3.85).对照组血浆ACE含量明显低于研究组,II、ID、DD基因型的血浆ACE含量不同,以DD基因型的ACE含量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GT M235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抑郁症有关,DD基因型个体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贵州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汉族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黔西南地区选取111例住院房颤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51例)和汉族组(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常规检查结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少数民族组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组,尿酸、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组ACE基因I/D的基因型以ID型(43.1%)为主,其次为Ⅱ型(41.2%)和DD型(15.7%),等位基因Ⅰ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3%和37%;汉族组基因型以Ⅱ型(46.7%)为主,其次为ID型(28.3%)和DD型(25%),等位基因I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1%和39%;两组ACE基因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ACE基因I/D各基因型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各基因型在男女性别分布上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及汉族房颤患者中ACE基因I/D的基因型分别以ID型和Ⅱ型为主,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性,该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受性别的影响;少数民族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和飞行员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为飞行员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48例飞行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飞行员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飞行员高血压组ACE DD基因型(25%)和D等位基因频率(0.4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和0.30)。结论 ACE 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与飞行员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插入/缺失(I/D)频率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7例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与146例黎族正常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舍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62.4%;黎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与中国内地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冠心病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集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150例和黎族冠心病组150例的血样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冠心病组血液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进一步分析各基因型与血脂关系。结果海南黎族正常对照组与黎族冠心病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南黎族冠心病组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黎族冠心病有显著关联,与黎族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ACEI/D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8例老年高血压未经降压治疗的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其ACEI/D基因多态性,有三种表现形式:II型、DD型和ID型,根据其基因多态性分为三组,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给予卡托普利口服6周。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结果(1)108例高血压患者中II基因型频率为27%;ID型为33%;DD型为40%;(2)II组显著有效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61%;ID组显著有效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3%;DD组显著有效2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3%。卡托普利对DD组疗效最好(P<0.05),ID组次之,II组较差。结论ACEI/D基因多态性可做为老年高血压病人选用ACEI时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EH合并AF患者分为阵发性AF组(EH+pAF,44例)和慢性AF组(EH+cAF,31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CTGF,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EH且为窦性心律(SR)组(EH+SR,37例)及健康对照者(NC,36例)进行比较;比较EH+AF组不同基因型间TGFβ1与CTGF的血清浓度。结果 EH+cAF组和EH+pAF组血清TGFβ1及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EH+SR组和NC组(P〈0.01);EH+AF组与EH+SR组、NC组ACE 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I型)、插入纯合型(II型)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EH+AF组中较EH+SR组和NC组明显增加(P〈0.05);EH+AF组不同基因型之间TGFβ1及CTGF浓度比较发现,DD基因型TGFβ1浓度显著高于DI型(P〈0.01)和II型(P〈0.01),DD基因型CTGF浓度明显高于II型(P〈0.05)。结论 D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易患基因;房颤患者ACE DD基因型TGFβ1和CTGF水平明显升高,藉此可引起心房肌纤维化及心房重构,导致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on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DN相关性的文献。应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运用Meta-分析法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通过3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隐性模型下DD基因型相对于DI+II基因型的OR值为1.96(95%CI,1.72~2.22);显性模型下DI+DD基因型相对于II基因型的OR值为1.78(95%CI,1.49~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DN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血瘀证(EH-BSS)首次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EH-BSS患者532例(EH-BSS组),高血压病非血瘀证298例(EH-non-BSS组),血压正常对照者512例(Control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结果卡方分割显示EH-BSS组的DD频率(18.05%)高于EH-non-BSS组(11.74%)、Control组(10.74%),有统计学意义(X^2=12.93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危险因素后,ACE-DD型患EH-BSS的OR值为1.877(95%CI:1.140-5.088,P=0.013)。Kaplan-Meier回顾性分析,携带ACE-DD型患者在高血压病史前15年发生血瘀证首次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明显高于携带Ⅱ/ID型患者(X^2=10.056,P=0.002)。结论携带ACE-DD基因型是患EH-BSS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EH病史前15年发生BSS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