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汁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胰腺癌肝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建立胰腺癌及胰腺癌肝转移的大鼠动物模型,收集模型大鼠的胆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胆汁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情况并与病理切片法相比较.结果 16例胰腺癌动物模型胆汁标本中无K-ras基因突变(0/16),19例胰腺癌肝转移动物模型胆汁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84.20%(16/19).胰腺癌肝转移胆汁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为84.20%,特异性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4.20%,阴性预测值为85.70%.结论 胰腺癌肝转移胆汁中K-ras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其突变率高,特异性强,可能为胰腺癌肝转移早期诊断的初步筛选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Lu X  Xu T  Qian J  Wen X  Wu D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1):1632-1636
目的:通过检测胰液、粪便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探索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手段。方法:1994年至2000年5月住院和门诊患共201例,正常对照60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胰液、粪便K-ras突变,PCR-SSCP方法检测p53突变。结果:胰腺癌患胰液K-ras突变率为87.8%(36/41),胰腺良性病变为23.5%(4/17)。粪便K-ras扩增成功率为90.0%(235/261)。胰腺癌患粪便K-ras突变率为88.0%(66/75),胰腺良性病变为51.1%(24/47),正常人粪便K-ras突变率为19.6%(9/46)。胰腺癌胰液细胞p53突变率47.4%(18/38),胰腺良性疾病为12.5%(2/16)。胰腺癌粪便p53突变率为37.1%(23/62),慢性胰腺炎为19.1%(4/21)。结论:胰腺癌患胰液K-ras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以作为胰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粪便K-ras结合p53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在胰腺癌筛选中有潜在的价值,联合血清CA19-9等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胰管刷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刷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突变富集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胰腺疾病胰管刷检标本K-ras基因第1外显子第12密码子点突变.结果:35例胰管刷检标本PCR扩增均获成功,成功率100%.20例胰腺癌中14例检测到K-ras突变,7例慢性胰腺炎1例K-ras突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胰腺囊腺瘤、十二指肠乳头癌均未见K-ras突变.胰管刷检标本K-ras突变与胰腺癌部位无关.胰管刷检K-ras突变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94%、83%.结论:检测胰管刷检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CA19-9、CEA及粪便K-ras12基因突变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胰腺癌和175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A19-9、CEA、粪便K-ras12基因突变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CA19-9、CEA、粪便K-ras12基因突变单一指标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3.7%、65.8%、78.9%,特异度分别为77.1%、81.1%、89.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09、0.843,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平行试验)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60.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结论血清CA19-9、CEA、粪便K-ras12基因突变三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液中K -ras12密码子点突变联合血清CEA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内镜ERCP从胰管收集 2 8例胰腺癌和 12例慢性胰腺炎的胰液标本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PFLP)检测胰液K -ras基因 12密码子点突变并联合血清CEA的检测。结果  2 8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胰腺癌患者胰液标本中 ,K -ras突变率为 6 4 3% ( 18/ 2 8) ;血清CEA阳性率为 78 6 % ( 2 2 / 2 8) ;2者均为阳性患者 16例 ( 5 7 1% ) ,其中 6例手术切除胰腺癌为 <2cm的早期胰腺癌。结论 胰液K -ras12密码子点突变联合血清CEA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游离K-ras基因突变,探索无创性胰腺癌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两步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部分样本行DNA直接测序确证,检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11例)血浆、恶性病变患者(30例)血浆及肿瘤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对照组为8例慢性胰腺炎和3例胆石症患者.结果: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病例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0.0%(18/30) 和12.5%(1/8),3例胆石症未见K-ras基因突变.其中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阳性病例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69.6%(16/23).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游离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无创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K-ras基因突变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PCR-SSCP) 银染技术,检测52例肺癌患者和9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纤支镜活检标本中K-ras基因第12,13和61位密码子的突变率,并对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2例肺癌患者活检标本中,12例检测出K-ras基因点突变,突变率为23.1%,9例肺良性疾病患者活检标本中未检测出K-ras基因点突变。K-ras基因突变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相关,在腺癌中达43.8%,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检测纤支镜活检标本K ras基因突变有可能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K-ras基因; 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散发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005~200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GAT、GGT→AGT 、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G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瘤组织中K-ras基因第1外显子(含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率,以及突变与子宫内膜癌临床情况的关系,探讨K-ras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7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和部分冰冻标本行PCR扩增K-ras基因第1外显子(含第12,13密码子),经PCR-SSCP银染法检测突变.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2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4%(12/37例).FIGO分期Ⅲ期、组织类型为腺鳞癌的患者突变率较高,在细胞低分化、侵肌1/2以上和绝经后的患者中突变比例也较高.石蜡和冰冻组织标本结果一致.结论:K-ras基因突变率在日、美两国内膜癌患者中不同.该组患者中的突变率与日本相似,高于美国.说明此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日本和美国患者之间,可能也存在于亚洲人与北美洲人之间.不同的基因背景,生活条件及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作用可能对K-ras基因突变率有影响,并引起了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组织K-ras基因点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K -ras 12密码子点突变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检测了 2 3例胰腺癌K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点突变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 3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K -ras基因突变率为 78.3 % (18/ 2 3 ) ,胰腺癌K -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胰腺癌中K -ras 12密码子突变率高 ,特异性强 ,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胰液、粪便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探索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手段。方法 1994年至2000年5月住院和门诊患者共201例,正常对照60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胰液、粪便K-ras突变,PCR-SSCP方法检测p53突变。结果 胰腺癌患者胰液K-ras突变率为87.8%(36/41),胰腺良性病变为23.5%(4/17)。粪便K-ras扩增成功率为90.0%(235/261)。胰腺癌患者粪便K-ras突变率为88.0%(66/75),胰腺良性病变为51.1%(24/47),正常人粪便K-ras突变率为19.6%(9/46)。胰腺癌胰液细胞p53突变率47.4%(18/38),胰腺良性疾病为12.5%(2/16)。胰腺癌粪便p53突变率为37.1%(23/62),慢性胰腺炎为19.1%(4/21)。结论 胰腺癌患者胰液K-ras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以作为胰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粪便K-ras结合p53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在胰腺癌筛选中有潜在的价值,联合血清CA19-9等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9例手术切除的慢性胰腺炎的石蜡标本,用微解剖法分离慢性胰腺炎的胰导管上皮粘液细胞增生灶,提取,扩增DNA,用ASO斑点杂交检测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的碱基序列。对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结果:9例慢性胰腺炎中4例有明显的胰导管上皮粘液细胞增生,其中2例被检出GAT型突变,分别占全组和有胰管上皮粘液细胞增生的22%和505,两个突变病例分别是接受了胰体尾切除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术后分别随访17年和10年,没有发现任何恶变迹象,结构:慢性胰腺为可以检出K-ras基因突变,发生了K-ras基因突变的慢性胰腺炎上皮粘液细胞增生灶,未必一定发生为胰腺癌,胰液、粪便、末梢血液和尿液的检测,以及胰腺组织细针刺液检出K-ras基因突变,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不应视为胰腺癌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临床预警指标和筛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胰腺癌的预警指标,建立筛查方案。方法 于1996年10月-2000年6月及2002年2月.2004年3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对胰腺癌患者270例,胰腺良性疾病131例,非胰腺癌良性消化道疾病191例,正常人272例,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包括B超、CT、ERCP、EUS、DSA)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CA199和CA242、大便K-ras、p53,胰液、十二指肠液K-ras突变检测)进行评估。结果 胰腺癌影像诊断中EUS及ERCP具有最高准确性,K-ras在胰腺癌胰液中突变率为84.4%,十二指肠液中为83.3%,大便中为83.3%,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诊断胰腺癌敏感性分别为78.4%和68.3%。结论 大便K-ras、CA199、US的联合试验可使敏感性提高,作为第一步胰腺癌筛选指标,如果可疑则进行CT检查,EUS和ERCP等有创伤性检查作为第三步。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胰腺肿块穿刺组织学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切割针组织学检查对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体表B超引导下,19 G切割式活检针配自动活检枪对27例胰腺肿块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胰腺肿块的穿刺成功率96.3%,满槽率85.2%;胰腺癌穿刺总成功率为95.7%,满槽率87%,诊断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100%,诊断准确性为92.6%;慢性胰腺炎总成功率为100%,满槽率75%.结论:体表B超引导下自动穿刺切割式活检对直径2 cm以上胰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姜利国  江正辉 《重庆医学》1994,23(5):257-258
对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30例慢性胰腺炎和101例胰腺癌的酶学、B型超声、CT及ERCP检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胰腺癌组ALP和γ-GT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ALP84.9%与32.1%,γ-GT93.8%与57.l%,p<0.01)。B型超声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5.7%与72.9%(p>0.05),CT分别为64.0%与80.0%(p>0.05),ERCP分别为37.3%与72.7%(p<0.01)。结果提示ALP/γ-GT与ERCP对慢性胰腺炎与膜腺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胰管刷检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刷检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胰腺疾病患者采用ERCP下胰管细胞刷获取标本,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中21例采用PCR-TRAP-ELISA法测端粒酶活性,并与常规细胞学及血清CEA、CA19-9检查作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以端粒酶活性D>0.2为阳性界限值,胰腺癌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7.8%,慢性胰腺炎无1例端粒酶阳性,胰管刷检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77.8%,端粒酶活性与胰腺癌部位未见明显相关.结论:胰管刷检标本细胞学检查的同时结合端粒酶活性检测是提高胰腺癌诊断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