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带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均为S tan 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均行增强螺旋CT扫描及三维血管重建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发生部位和数目,经股动脉输送导管将带膜支架植于胸主动脉病变处,观察封堵治疗后假腔消失情况和有无内漏发生,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12例技术操作均获得成功,术中无瘤体破裂、无中转手术;带膜支架植入后造影示假腔消失,无内漏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发热,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肝、肾功能异常,带膜支架人造血管通畅,无扭曲,无移位。结论:应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5d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能够显著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蕾  于维雅  邵芳 《临床医学》2010,30(9):39-41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联用组43例和单用组40例,单用组使用氨氯地平5~10 mg,1次/d;联用组在单用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平、血压、脉压及血脂情况。结果两组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单用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平均斑块数及检出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改变(P〉0.05)。联用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平均斑块数、检出率及TC、TG、LDL、HDL-C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在更好地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更为有利地逆转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与应用裸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06—2011年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与裸支架的再狭窄率。结果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再狭窄率为8%,应用裸支架患者的再狭窄率为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较裸支架具有更低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60例(年龄≥60岁)、青年组60例(年龄〈60岁),均接受PCI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观察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近、远期并发症。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见,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及〉30mm长病变多见;二组PCI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住院期间及院外随访半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PCI临床疗效与年轻患者相当,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保军  于维雅  邵芳 《当代医学》2014,(19):105-10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避免出现漏诊、误诊,为医院诊治主动脉夹层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5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CTA及心脏彩超检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性别与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无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患者中,典型胸背部剧烈疼痛者有15例,占83.33%,非典型胸部、背疼痛者如腹痛、胸闷有3例,占16.66%;CTA确诊100%、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率27.78%;均经内科药物联合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有胸、背部部剧烈疼痛症状且合并高血压病,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且无高血压,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特别对于心动图正常患者,给予临床拟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尽早CTA、床旁心脏彩超检查,使病情得到早期确诊;确诊后内科联合药物治疗并结合后期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以便提高远期临床诊治效果。此方法对于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 2 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 3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 ,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44 %vs 14 % ,P =0 .0 0 6 ) ,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4 %vs 2 0 % ,P =0 .0 0 9) ;并发症比较发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 4 %vs 2 2 % ,P =0 .0 0 3) ,余未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的预后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差。  相似文献   
9.
股骨近端骨折并存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治疗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9-01~2005-09股骨近端骨折并存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治疗4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和凝血系统激活形成的血栓,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而对于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治疗对策是强化抗凝、抗血小板,防栓,而非溶栓。虽然临床一直延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但2周内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比率仍分别高达17.8%、20.0%、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