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低管电压技术对下肢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下肢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及80 kV,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三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①三组图像血管CT值C组最高,A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辐射剂量C组最低,A组最高.与A组相比,B、C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5.8%、34.9%、34.4%及65.8%、64.4%、6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管电压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CT虚拟结肠镜检查中窗技术对病变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CT虚拟结肠镜(CTVC)肺窗和软组织窗技术在测量结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洗净的新鲜猪大肠一段(约150cm),人工模拟息肉样病变24枚,用胶水随意将其固定于肠壁内各处。将猪大肠充满空气后置于盛满水的容器中,采用64层CT以相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连续扫描10次,将所得数据经0.625mm重组后传至GEAW4.2工作站。运用CTVC专用软件重组出结肠的轮廓和肠腔内模拟病变的情况,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运用专用的CTVC测量工具对每个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分别在肺窗(窗宽1000HU,窗位-700HU)和腹部软组织窗(窗宽400HU,窗位40HU)下各测1次,共测量10次,并求出每个模拟病变测量10次后所得直径的平均值,将所得结果与模拟病变真实直径进行对比。结果24枚模拟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病变与肠壁之间的关系均得到良好的显示。每次测量的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与病变真实直径均较接近,平均值大多数略小于真实直径,少数略大于真实直径。运用肺窗技术所测得的病变最大直径的平均值为(5.97+2.50)mm,模拟病变的真实直径的平均值为(6.28+2.47)mm,2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669);而在腹部软组织窗位下所测量的结果为4.38intn,与病变真实直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10)。结论CTVC对于结肠病变的筛查具有无刨或微创的优点,可重复性强。在CTVC检查中宜采用肺窗技术对病变大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3.
能谱CT单能量区分体外肾结石成分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能谱CT对体外肾石标本进行扫描,探讨能谱CT单能量与CT常规120kVp混合能量对于区分体外不同成份肾结石的价值。方法已知单一成分(尿酸结石8枚,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2枚,胱氨酸结石6枚,碳酸磷灰石结石10枚,一水草酸钙结石30枚)的66枚肾结石,分别置于猪肾中,每肾上、下肾盏及肾盂各放2枚结石,并将其浸入水箱中,采用GE宝石CT行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扫描及常规120kVp扫描。测量计算GSI图像的(40keV-140keV,间隔5keV)单能量CT值及120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结石CT值的差异。上述结石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其成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120kVp混合能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2.773,P值=0.000)。组间两两比较,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碳酸磷灰石结石(P=0.831)、尿酸类结石与胱氨酸类结石混合能量CT值(P=0.411)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结石间120kVp混合能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结石单能谱(40keV-140keV,间隔5keV)CT值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69.244、201.823、121.190、97.348、88.719、80.076、71.537、63.110、55.064、47.837、41.086、35.104、30.202、26.182、22.528、19.866、17.501、15.585、14.108、12.785、11.830,P值均=0.000)。组间两两比较,上述5组结石在50keV时CT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0keV及45keV能区分出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结论宝石能谱单能量低keV(40keV-50keV)CT值可以区分出尿酸类结石与非尿酸类结石。单能量50keV为肾结石成分分析的最佳keV,与CT常规120kVp混合能量相比,可以区分出尿酸结石、六水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及碳酸磷灰石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评估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及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主动脉夹层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DCT轴位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对破口大小及位置的显示情况。利用MDCT轴位图像、MPR、VR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的距离,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测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在MDCT轴位图像、MPR矢状位图像、VR图像分别测量破口的大小并记作CT-W、MPR-W、VR-W,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在MPR矢状位图像中沿主动脉外侧缘、主动脉弓内侧缘,并在VR图像中分别测量破口距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分别记作MPR-OD、MPR-ID、VR-D,与术中DSA造影下测量数据(DSA-D)进行比较,MPR-OD、VR-D分别与DSA-D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PR、CPR 对破口位置显示敏感度均为100.0%(20/20),VR显示破口敏感度为90%(18/20),MIP显示破口敏感度为0%。VR-W大于CT-W及MPR-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W、MPR-W相关系数0.963(P<0.05)。MPR-OD、VR-D与DS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OD、VR-D与DS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和0.828(P<0.05)。结论 显示破口位置MPR、CPR图像更具优势。MPR矢状位沿主动脉外侧缘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术中DSA测量数据相关性最好,利用此方法术前测量破口的位置,更能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评估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及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主动脉夹层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DCT轴位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对破口大小及位置的显示情况。利用MDCT轴位图像、MPR、VR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的距离,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测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在MDCT轴位图像、MPR矢状位图像、VR图像分别测量破口的大小并记作CT-W、MPR-W、VR-W,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在MPR矢状位图像中沿主动脉外侧缘、主动脉弓内侧缘,并在VR图像中分别测量破口距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分别记作MPR-OD、MPR-ID、VR-D,与术中DSA造影下测量数据(DSA-D)进行比较,MPR-OD、VR-D分别与DSA-D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PR、CPR 对破口位置显示敏感度均为100.0%(20/20),VR显示破口敏感度为90%(18/20),MIP显示破口敏感度为0%。VR-W大于CT-W及MPR-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W、MPR-W相关系数0.963(P<0.05)。MPR-OD、VR-D与DS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OD、VR-D与DS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和0.828(P<0.05)。结论 显示破口位置MPR、CPR图像更具优势。MPR矢状位沿主动脉外侧缘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术中DSA测量数据相关性最好,利用此方法术前测量破口的位置,更能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重复畸形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可以发生在舌根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回肠多见.约45%的消化道重复畸形发生于回盲部,包括阑尾.而重复胃则是消化道重复畸形中最少见的一种类型,仅占3.8%~5.0%,其发生位置多在腹腔内胃大弯侧,与胃壁相连,发生在纵隔内的十分罕见.本文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纵隔内重复胃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超声和增强CT(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在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ce协作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2月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超声、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计算出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ROC曲线,得出Q^*值,进行X检验。结果共17篇(1682例)文献被纳入。超声、CECT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2、0.61和0.92、0.86。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二者Q^*值(0.7718和0.7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与CECT诊断价值相当,但超声的特异度高于CECT。  相似文献   
8.
吴兴旺  王侠  吴礼明 《安徽医学》2017,38(7):834-836
目的 探讨多排CT小肠成像(MDCTE)特征性征象在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经内镜、病理确诊的克罗恩病(CD)22例、结核(ITB)25例患者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入院后均行MDCTE检查,记录并分析各种MDCTE征象,寻求鉴别诊断CD和ITB有价值的CT表现.结果 CD和ITB回盲瓣受累分别占54.5%和72.0%,累及降结肠的分别占31.8%和12.0%,累及横结肠分别占18.2%和4.0%;多节段受累患者中,CD组为63.6%,ITB为36.0%;肠系膜侧肠壁增厚在CD中占50.0%,ITB则表现为环形或肠系膜对侧增厚;60.0%的ITB患者和9.1%CD患者有淋巴结中心坏死;36.4%的CD患者出现"梳状征",ITB患者中仅有4.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E征象中,病变节段数、病变累及部位、"梳状征"和淋巴结坏死情况在鉴别诊断CD和ITB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在脑内的CT及MRI表现,重点研究磁共振FLAIR序列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3例结节性硬化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CT表现为脑室周围的钙化结节,皮层及皮层下多发低密度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脑室周围结节。结论结节性硬化在脑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尤其是FLAIR序列检查能发现更多病变,对非钙化性病变敏感;两者结合能增加病灶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
收集临床确诊并行CT小肠检查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将患者的CT所见赋予一定的分值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明显活动期,比较CT评分与患者的活动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T评分与患者活动度明显相关(r=0.825,P<0.001).表明多排CT小肠成像评分可以用于临床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