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居易教授从医从教针灸临床50余年,熟读古典医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经络诊察法”“同名经合穴与合穴配伍法”“经络气化”等相关理论,将古典医籍与临床紧密的结合,为针灸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王老通过“经络诊察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辨别病变经络,依据经络辨证法诊断治疗疾病,取穴甚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以发病快、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院内死亡率高为特点,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术后早期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以及神经系统问题等。该文介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伴癌患者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与非伴癌患者的胃HGIN组织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间行放大染色胃镜检查的21例患者的标本,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均为HGIN。21例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理示10例为HGIN,11例为HGIN伴部分癌变。采用4×44K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用非配对t检验和Benjamini-Hochberg假发现率(FDR)校正筛选差异基因,采用GeneSpring GX 12.6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 伴癌HGIN与非伴癌HGIN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比较,共有差异基因470个(P<0.05,倍数变化>2),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8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290个。上调基因GO富集主要与三酰甘油合成、甘油酯合成、中性脂质合成、甘油醚代谢、有机醚代谢及甘油酯类代谢有关。结论 脂质代谢改变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非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非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非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非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非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非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非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 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 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小探头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59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小探头EUS检查并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最终以内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分析影响EUS判断准确性的病变自身内镜特点及病理学因素。结果 EUS判断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总体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9.7%,特异性为81.4%,准确性为79.7%。其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的敏感性为66.1%,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79.7%;诊断黏膜下层病变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1.6%,准确性为81.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判断胃癌病变过高分级比例为16.9%,以胃上1/3(20.0%)和中1/3(27.3%)、大体形态为隆起型(0-Ⅰ:25.0%,0-Ⅱa:38.5%)以及合并溃疡(33.3%)的病变更为多见,这类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也相应较低。EUS判断胃癌病变过低分级比例为3.4%。结论小探头EUS对于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作出适当的治疗决策,病变部位、大体类型及溃疡的存在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罗立  江光荣  周炜 《当代医学》2016,(34):69-70
目的:探析三种不同技术原理的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方法选取接收的51份第3代HIV感染病例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3组:化学发光试验组(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胶体金组(免疫胶体金法),每组17例。对比分析3组病例采用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的敏感性为82.35%,化学发光试验组为94.12%,均优于免疫胶体金组的41.18%(P<0.05);3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第3代HIV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性能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52岁。主因"发作性咳嗽、咳痰20余年,咯血3个月",于2014年5月30日入院。患者缘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为白色黏痰,感冒后上述症状加重。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后好转。之后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住院治疗,曾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欠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量约50ml,无发热,给予药物治疗,咯血停止。入院  相似文献   
9.
肝肾囊肿的治疗中以介入治疗为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硬化剂多为无水乙醇[1-2]。但使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存有不良反应,且具有潜在肝肾损害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运用[3]。聚桂醇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硬化剂,研究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01/2014-01月接受肝肾囊肿介入治疗患者102例,共117个囊肿。  相似文献   
10.
周炜  陈玲  陈曼华 《广东医学》2014,(16):2514-25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瑞舒伐他汀1(Statin 1)组和瑞舒伐他汀2(Statin 2)组,每组8只。 Statin 1组术前7天开始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 d)灌胃,Statin 2组药物剂量为20 mg/(kg· d),I/R组以蒸馏水灌胃,随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 h后剪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素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及Statin 1、2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下降,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显著增加( P<0.01);与I/R组相比,Statin 1、2组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Statin 2组较Statin 1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